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空区地表山体侧向变动,不同于一般天然山坡,也与采空区一般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异;它是二者复合机理的效应。本文在分析考察了毗邻电厂的横山顺倾构造山体,剖析了地下采空情况后认为,山体侧向变动中,软弱夹层有决定性作用;变动范围、速率与规模,与地下采空有关。从而又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索了采动引起山体应力场及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山体岩层的变形、位移、破坏,由直接顶板向地表发展;采空坍陷诱发了软弱夹层的蠕滑,则产生山体侧向滑移;电厂区地表隆起变形是山体侧向滑移挤压地基土的反映。通过现场实际调究、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坍落拱梁”的成生效应、挤压蠕滑效应、失稳效应;揭露了顺倾构造山体在采空影响下,具有地表、地下的“复合临空面”的“复合应力场”中“复合变动”的“复合机理”;并提出这种山体侧向变动机理的典型地质模式,借以论证山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1996年10月28日发生在金沙江下虎跳峡口的滑石板滑坡,因堵塞金沙江、摧毁公路而引起高度重视。野外调查发现,滑石板滑坡是典型结构面控制的顺层基岩滑坡,层面和两组近于垂直层面的节理将边坡厚层灰岩切割成不同规模的菱形块体,长期的风化作用、重力、降雨、人工开挖公路等因素作用下,这些菱形块体从顺层稳定状态演化为稳定性较差的“悬挂”体,受河谷边坡斜向割切影响,表现为梯级叠次“悬挂”,最外边的“悬挂”体稳定性最差,最容易发生快速滑动。因此,该滑坡每次发生破坏滑动的体积不会很大,但是具有多次重复发生的特点,值得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3.
世寿街滑坡位于沱江下游河口段右岸。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斜坡体内广布极易滑的粉质粘性土层、江水周期性的浸泡、冲刷、以及人为加载和生产、生活活动。呈现牵引—推动的复合发生机理。由于滑坡区为综合房地产开发之用 ,滑坡防治不仅要考虑滑坡本身的稳定 ,而且还要考虑滑体上各种建筑物的安全运行。采取了主要因素控制法。  相似文献   

4.
矿山层状反倾边坡岩体移动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现代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与相似模拟原理, 采用地质力学模拟试验方法, 以某矿顶帮边坡为工程实例, 结合大量滑坡实例综合分析, 研究了层状反倾边坡岩体随采矿工程发展的移动规律和潜在滑坡模式。  相似文献   

5.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志平  周德培 《力学学报》2003,11(3):323-327
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滑坡地段坡体变形与隧道的相互作用机理、围岩和衬砌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坡体和隧道的变形特征,着重研究了滑带土浸水软化及发生蠕变时坡体变形与隧道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的成果可为该类病害的预测预报和有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瓦屋山水电站厂房区红层岩体古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子忠  许模  杨绍平 《力学学报》2011,19(2):213-218
红层岩体以其岩体结构的软硬相间及软弱夹层发育而在边坡稳定方面表现为"易滑地层"。瓦屋山水电站厂房区边坡为顺向坡,砂岩类岩石与黏土岩类岩石呈缓倾、互层状(倾角10°~20°)产出。构造与表生改造作用下,在这两类软硬相间的岩石界面上常形成分布较为连续的软弱夹层,这类岩体较易沿软弱夹层产生顺层滑动。地质历史时期,瓦屋山厂房区就是在这样的地质背景下,形成了多个古滑坡体,如颜湾和庙子岩古滑坡,它们在自然状态下已基本稳定。随后因风化剥蚀等作用,古滑坡体形态被改变或被来自后缘斜坡的坡残积层所掩埋,使其在勘察期间难以被发现。庙子岩滑坡即是这样一个被掩埋的古滑坡体坡,施工开挖过程中,由于切脚及降雨作用,使其重新滑动复活。本文以反复剪试验得到的滑动面抗剪参数,采用边坡稳定极限分析能量法(Energy Method Upper Baond Limit Analysis),简称EMU法,对庙子岩古滑坡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作了计算,并据其结果采取了相应的抗滑处理。本文可作为红层岩体地区该类型滑坡勘察和工程处理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宁市林家崖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正盛  方斌  张征 《力学学报》1998,6(3):199-204
林家崖滑坡是一个具有上下两个滑体的滑坡系统,本文首先阐述其特性,对其变形控制因素及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常规Sarma法和基于Sarma法的基本原理的一种新的计算公式结合起来对该滑坡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对于这种双层滑体滑坡,在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应视情况而增加考虑上滑体滑动效应,以使结果更合理,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和超远距离的位移,往往能够引发灾难性事故,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它的运动机理,即高速远程效应机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外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空气润滑模型、颗粒流模型、能量传递模型和底部超孔隙水压力模型。但是,由于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自身的复杂性,到目前为止,研究还没有取得公认的成果。 中国是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频发区,因其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还处于定性阶段。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两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运动机理研究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纵多的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点评了目前研究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本文是国内外首次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今后类似的研究具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加桂 《力学学报》1999,7(3):237-242
移民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巫山县新城址的地质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库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本文根据滑坡的地貌和结构特点,应用岩体结构控制论,提出了滑坡的成因机制,认为滑坡经历了先期滑动和后期改造的过程。这种滑坡成因机制的提出为解决三峡库区众多疑难地质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发生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一种新的远程导弹飞行轨道的可行性,它的最大飞行高度约100km. 这种 超低弹道,借鉴卫星模式,利用离心力抵抗重力. 与卫星轨道运行不同的是,超低弹道周围 的稀薄空气影响至关重要,必须考虑. 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载荷条件和射程条件下, 超低弹道和经典的最小能量弹道对于火箭动力的需求大致相当,射程10000km以上基本相同. 头部半径为5cm的轴对称外形,沿超低弹道飞行时,其驻点热流在高度26km左 右达到最大值 50MW/m2, 约为最小能量弹道驻点热流最大值的50%. 由于超低弹道对升力没有要求, 飞行过程中的气动加热问题,沿用成熟方法如烧蚀防热即可解决. 总体而言,超低弹道对于 火箭动力与外形气动力/热要求,现有技术容易满足,因此利用它增强远程导弹的突防能力是 现实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降雨滑坡的启动机制研究与数字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降雨对滑坡体的含水量和容重均有影响, 该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间进程, 同时滑坡滑带土的含水率对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滑坡启动的两种不同机制。通过降水滑体含水率滑体容重、滑带土内摩擦角、内聚力以及它们与滑坡稳定系数的定量关系及其时间效应, 建立起滑坡启动的速度、推力、方向和启动时间的预测、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临界滑动场理论,并根据软基上堤塘的特点加以改进,结合实际堤塘滑坡实录,分别计算了不同c、φ以及不同填土容重下的临界滑动场,得到了相应的临界滑动面,结果与实际破坏面基本一致,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物理成因,并计算了加固方案的稳定性。计算表明,临界滑动场理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岷江某水电站库区1#滑坡复活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博  严明  李波  夏雄彬 《力学学报》2008,16(1):11-16
岷江某水电站库区1滑坡,系白水寨古地滑堆积体下部,受1933年叠溪地震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老滑坡。2001年水库正常蓄水(1475m)后,滑坡出现明显变形迹象,2003年初,库水位下调至1470m,滑坡变形开始趋缓。笔者根据滑坡区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现场调查访问、监测资料分析,认为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孔压(浮托力)增加是古滑坡复活的主要动因。二维FLAC数值模拟表明,在库水位由1450m(蓄水前)→1475m→1470m的变动过程中,滑坡变形呈现出相对平稳→急剧增加→增速减缓的特征,证实了上述认识。稳定性计算表明,在蓄水1475及暴雨或地震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0.90~0.99,即该滑坡将失稳。为使水库恢复至正常蓄水位,对该滑坡进行治理非常必要,治理方案建议以抗滑支挡为主,排水措施为辅。  相似文献   

14.
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与防治工程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作辰 《力学学报》1996,4(4):80-85
本文从滑坡研究的现状出发, 结合滑坡防治工程的实践, 强调了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并就滑坡地下水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野外调研,在详细研究重庆市涪陵区植物油厂滑坡的区域环境和地质条件,结合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对植物油厂滑坡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滑坡区上方修建319国道引起阁系水流量增大致使原河谷下切和排洪暗涵修建后的不完全回填这两个人为工程活动使滑坡前缘临空面增大是滑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夏季长期大量的降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岩性条件,采用数值模拟和刚体极限平衡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坡变形特征和滑坡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对研究区内的滑坡治理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家岭1~#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爱军  易武  王尚庆 《力学学报》2004,12(4):390-395
杨家岭滑坡区地质条件复杂 ,且严重影响了 2 0 9国道的正常使用 ,本文研究了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及滑坡稳态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问题。研究表明 ,滑坡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包括滑坡岩土体容重、滑带的c、φ值、滑体的c、φ值、滑坡内地下水的动态和地震作用等等 ,其中滑带的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地下水作用和地震作用是滑坡稳态的最敏感因素 ,甚至成为诱发因素。文中还通过研究滑坡坡面加固力的大小、方位与稳定系数的关系 ,确立了滑坡整治方案的最佳加固角 ,为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戈龙布滑坡位于积石峡水电站库区内,经过现场调查可知,戈龙布滑坡为一大型滑坡,整个滑坡体积达到5040万m3,一共分为4个区。研究表明,戈龙布滑坡成因机制为滑移-拉裂型,滑坡在黄河右岸经过高速远程下滑过后撞击上游山体,部分滑体越过黄河堆积于左岸并堵塞黄河达数百年,堰塞湖内有厚度达30余米的纹泥沉积,初步分析滑坡坝的高度在100m左右,库水深在70m左右,滑坡堵江时代在Q4时期。滑坡坝溃决后导致黄河改道,残留的滑体分别位移黄河的左岸和右岸。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宽城县遵(化)—小(寺沟)铁路穿越一个体积约77×104m3的古滑坡体,因在滑坡前缘以路堑方式穿过,开挖施工导致古滑坡复活。为保障未来铁路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彻底治理。在现场地质调查及试验,以及分别对沿复活滑坡体新滑面和古滑面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结合复活滑坡体的具体特征,提出2种治理方案,即"抗滑桩"方案和"削方+抗滑桩+桩间挡土墙"方案。通过综合比选确定后者为采用方案,并具体进行了削方、抗滑桩、截排水系统和坡面防护等设计。  相似文献   

19.
大骨山滑坡病害位于福建泉三高速公路YK128+630m~YK129+050m路段,病害区为凹形坡地,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下部为残积层及基岩风化带。依据现有地形地貌特征及钻孔揭露岩芯可判断该处为一古滑坡。斜坡上部隧道洞门施工致使坡顶开裂、洞口顶部坍塌。由于斜坡中下部下伏基岩的弱透水性,在降雨及病害区地表水的作用下,在岩土层地质界面处易形成软弱带,致使古滑坡有复活的迹象,古滑坡的复活将造成斜坡上部牵引破坏,并最终危及斜坡上部隧道洞口的稳定,为确保隧道洞口及斜坡中下部在建的林畔坑大桥的稳定与安全,采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斜坡分级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病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在古滑坡中下部布置了锚索抗滑桩,为防止桥身墩位发生变形,在桥墩山侧布置锚索护桩。同时为消除地表水及降雨入渗对滑坡病害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在坡周及坡脚进行了截水与引水工程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