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4年李耀邦以《以密立根方法利用圆体球粒测定e值》论文,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成为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功,标志中国现代物理科学的诞生.1917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设立物理学系;1919年丁西林从英国回国,长期主持该系工作;1920-1925年颜任光任该系教授,创办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1922年饶毓泰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同年胡刚复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东南大学)物理系,还首次在国内建立物理学实验室,培养一大批包括严济慈、吴有训、赵忠尧等在内的物理新人.  相似文献   

2.
王守竞先生1984年6月19日在美国去世,至今已整整一年.王守竞先生对我国早期物理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很值得我们回顾和纪念. 王守竞于1904年农历11月 18日生于苏州,幼年受启蒙教育于苏州私立彭氏小学,1918年进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学习,1922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是192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的前身),1924年赴美留学(同年赴美留学的有周培源先生),1926年获哈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旋即获得美国全国研究委员会研究资助. 王守竞聪明过人.他的洋溢才华早在青年时期就表现出来.他在清华学校甲子(19…  相似文献   

3.
叶企孙先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对发展中国物理学和培养物理学人才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到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迫害,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不幸于1977年1月13日病故.这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个极大的损失. 叶先生是上海人,生于1898年,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班学习,于1918年到美国去留学,以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的实验工作获得博士学位.1923年回到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即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物理系任教.1925年清华大学创办本科,叶先生到校任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聘请了许多有名的物理学家到清华任教,其中有已故的科学院副…  相似文献   

4.
严济慈,字慕光,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900年12月4日生于浙江省东阳县.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和东南大学.同年赴法留学,1925年获巴黎大学数理硕士学位,1927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兼任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为致力科学研究,使它在中国土地上生根,1928年再度赴法,在巴黎大学法布里物理实验室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1931年初回国,负责筹建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所长,并兼任镭学研究所所长.1934年,与F.约里奥-居里和П.Л.卡皮察一同当选为法国物理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的诞生(2)——三 矩阵力学的诞生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矩阵力学是1925年由海森堡首先提出,而由玻恩、海森堡、约旦(P.Jordan)等人完成的。 海森堡1923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到哥廷根大学做玻恩的助教,以后(1924-1927)他在玻尔的研究所里工作了三年,1922年玻尔在哥廷根所作的报告,海森堡也听了,他很赞赏玻尔的工作,但对旧量子论他不象波尔那样充分肯定,他一方面从玻尔那里接受了“概念的东西应根据实验的结果去更正”,另一方面又从索末菲那里接受了“分析性和严格性”的要求。海森堡对旧量子论不能满足,认为对应原理作为原理应当是一开始就以严格的形式提出,而不应只是作为避免经典围观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人们没有忘记在台湾省的物理学工作者,更没有忘记他们对中华民族物理学事业发展的贡献.本文特此介绍其中之一戴运轨教授. 戴运轨,字伸甫,1897年11月27日生于浙江省秦化县大桥镇.1917年毕业于宁波四中,同年考取浙江官费生,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又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旋即回国.历任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27-1928),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1932),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1946).抗战时期,随金陵大学迁往成都,兼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940-1946),成都华西坝空军参谋学校物理学…  相似文献   

7.
 吴有训(1891-1977),1916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1921年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进行X射线散射光谱研究,他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后有人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被誉为“世界重大科学发现上的第一位名垂史册的中国人”。回国后,他先后任中央大学物理系系主任(1927)、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1928-1937)和西南联大理学院院长(1937-1945)及中央大学校长(1945-1948)等职。解放后任中科院副院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8.
谢玉铭先生于1986年3月20日去世以来,已经整整一年了.谢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物理学家.他对早期燕京大学物理系的建设,对抗战时期厦门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建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为祖国培养了不少物理学人才.我们对他的去世表示深切的悼念. 谢先生是福建晋江人,1895年出生,1917年毕业于北平的协和大学(1918年和汇文大学合并,1919年在此基础上正式成立燕京大学).1917—1921年任教于福建泉州培元中学,1921—1923年任燕京大学助教,1923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他和C.H.Corbett(曾在燕京大学任教)合编的《物理学原…  相似文献   

9.
吴有训教授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有训教授字正之,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是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97年4月2日吴有训教授诞生于江西省高安县黄沙岗公社石溪村.1977年11月30日病逝于北京.1916年吴有训教授毕业于南昌二中,同年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毕业.其后曾在南昌二中、上海中国公学任教.1921年末赴美入芝加哥大学并随康普顿(A.H.Compton,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教授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后筹办江西大学.1927年8月任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系主任.192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理…  相似文献   

10.
一、帕·阿·切伦科夫 帕维尔·阿列克谢维奇·切伦科夫(qe-(生于 1900年7 月28日)是苏联物理学家,从1964年至1970年任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从1970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沃罗涅日州的新奇格拉村镇,1928年毕业于沃罗涅日大学.他从1930年起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从1948年起他任莫斯科动力学院教授,后来又成为该研究所教授.从1951年起他任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教授,1946年参加苏联共产党. 切伦科夫的科学研究工作内容是物理光学、核物理学、宇宙线物理学和加速器技术.1932年他在科学院院士C.H.瓦维洛夫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叶企孙先生于1921年在哈佛大学W,Du- ane教授指导下测定普朗克常数值h,测得的h 值为 6.556±0.009 × 10-27尔格·秒[1986年 标准 h值为6.6260755(40)× 10-27尔格·秒]. 其后叶先生在P.W.Bridgman教授指导下做 博士论文2),论文题目是:“The Effect of Hyd- rostatic Pressure onthe MagneticPermeabi- lity of Iron,Cobalt and Nickel”.该文于 1925 年发表在“Proc.American Academy”第 60卷 第 503页上. 叶先生1923年离开美国,1924年回国, 1925年创办清华大学物理系.我于1925年至 1926 年间在梅贻琦先生班里攻读物理,未能受 到…  相似文献   

12.
赵凯华 《大学物理》2006,25(10):1-10
4矩阵力学的诞生4.1海森伯走向量子力学之路海森伯(Werner Karl Heisenberg,1901—1976),德国人,1911年进Maxi millian Gymnasium,1920年进慕尼黑大学,师从索末菲,1923年获博士学位②.在慕尼黑大学期间他曾于1922年6月去过哥廷根大学听被邀的玻尔作报告,又于1922—1923年冬到哥  相似文献   

13.
伊戈尔·瓦西里耶维奇·库尔恰托夫(Ky-1903年1月12日—1960年2月7日)是苏联物理学家,苏联原子核科学和原子核技术的组织者,从194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锡姆村.1923年从克里米亚大学毕业以后,前往彼得格勒的波里工程学院继续深造,同时又在巴甫洛夫斯克城的磁气象台工作.从1925年起他在列宁格勒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从1930年起主持该研究所的实验室工作),同时在1927—1929年期间任列宁格勒波里工程学院的副教授.1934年库尔恰托夫在没有经过学位论文答辩的情况下,被授予物理-数学科学博士的学位.1942年建立了苏联科学…  相似文献   

14.
 И.B.库尔恰托夫是前苏联著名的物理学家,苏联原子核科学和原子核技术工作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43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03年1月12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锡姆村.1920年进入克里米亚大学学习.1923年大学毕业.1925年在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从1930年起任该所实验室主任.1943年,他创建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1955年,该实验室被改建成规模宏大的科研中心-原子能研究所.他在去世前一直担任该所所长.1960年该所称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他于1960年2月7日去世.  相似文献   

15.
吴有训(1897~1977)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1897年4月2日生于江西省高安县.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随A.H.康普顿从事物理学研究,1926年获博士学位.1926年秋回国,先后在江西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包括1938年以后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学校长.1948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49年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0年夏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同  相似文献   

16.
 吴式枢,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39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工学院机械系,1944年毕业并获工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47年赴美留学,在伊利诺埃大学研究院攻读物理学,194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大连工学院应用物理系教授;1952年调入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授兼系主任,现任名誉主任.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还担任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核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7.
根德利克·安东·洛仑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卓越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尔汉姆(荷兰)。1870-1872年,他在莱顿大学学习,以后在阿尔汉姆的夜校中讲授物理学。22岁时,洛仑兹就考取了博士学位,这表明当时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从1878年以后开始的35年里,他一直在莱顿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从1923年起,洛仑兹迁居到海牙,并在那里担任泰勒研究所的所长直至去世前为止。  相似文献   

18.
世界光学大会于1993年8月30日~9月3日在上海天马大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光学学会(北京)、物理学会(北京)、光学工程学会(台北)和中华光电学会(洛杉矶)发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组织.会议由学部委员、上海光机所所长徐至展教授任组织委员会主席,学部委员王之江教授任节目委员会主席,学部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王大珩教授任名誉主席.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主要是世界各地的华人和中国留学人员,  相似文献   

19.
 勒纳德是德国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由于他在阴极射线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获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勒纳德生平菲利普·勒纳德(P.E.A.Lenard,1862~1947)1862年出生在捷克的普雷斯布格,曾先后在布达佩斯大学、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物理,得到本生、赫兹、亥姆霍兹和昆开等人的指导。1892年起任波恩大学讲师,并担任赫兹的助手,1894年被聘为布雷斯劳大学教授。1895年任埃克斯-夏佩勒大学物理教授,1896年任海德堡大学理论物理教授,1898年成为基尔大学教授。勒纳德曾于1886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1911年获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奥斯陆)大学博士学位,1922年获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