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约在400万年前,人类的直接祖先在地球上出现了,他们一睁开迷茫的双眼,就会看到两件事:一件是看到了周围的"东西",如树木、流水,飞禽、走兽,星云、日月等;另一件是看到了这些"东西在动",如树枝的摇晃、溪水的流动,禽兽的飞奔,星移云游和日月运行等.几百万年过去了,如以今天的人们看到的世界与最早的人类看到的世界相比,也许只是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进展,看到的仍然是"东西"和"东西在动".  相似文献   

2.
谢书堪 《物理》2012,41(6):401-406
人眼的视力仅能分辨物体中0.1-0.2mm的细节.若借助光学显微镜,则可看到细胞、细菌.若借助电子显微镜,人能看到原子像、分子像!  相似文献   

3.
少女与老妪     
 在1994年中国科协普及部主办的“世界自然科学探索博览会”上,有一幅“少女与老妪”的黑白画像。你从画中会看到一个秀发飘逸、面容亮丽的少女。奇妙的是,你同样会看到一个下巴干瘪、苍老阴郁的老妪。同一幅画,从不同角度看,竟能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件展品的寓意在于:在科学问题上不能仅凭眼睛看到的现象(往往是事物的表象)就信以为真而匆忙下结论。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不论是对科学问题还是对社会问题,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感知外部世界主要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获取各种信息的,其中约80%的信息是由视觉获取的。很早以前人们就幻想“千里眼”,借助于它人们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一切。这一幻想在成像探测器出现以后已经成为现实。到今天人们不只是看到了千里之外人眼所能看到的一切,而且可以获取人眼看不到的信息。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成像探测器。  相似文献   

5.
 在大气污染较轻的地区,你仰望晴朗的天空,会看到蔚蓝色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白云.每当早晨或黄昏,你还可看到美丽的云霞(朝霞或晚霞)和火红的太阳,而正午太阳呈白色.在大气污染较重的地区,你就难得看到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希望看到苏联的人造卫星,这样的愿望对大城市的人来说是不难实现的。因为每当苏联发射一个人造卫星之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人造卫星观测站和全国各报纸经常预报人造卫星经过各大城市的时间,并配合着其他的条件,如:卫星经过时是否是晴天、黄昏、黎明、人们可以不借助于望远镜等观察工具就可以用肉眼看到卫星了。然而,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公社的人要想看到卫星,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有这样一道光学题. [题目1】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清澈透明、宽大而平静的水池底部中央,点亮一盏灯(可视为点光源),小鸟在水面上飞,小鱼在水中游,关于小鱼、小鸟所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鱼向上看去,看到水面到处是亮的 B.小鱼向上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 C.小鸟向下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 D.小鸟向下方看去,看到的是一个亮点,它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8.
关于杨氏干涉条纹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物理实验》2003,23(2):41-42
阐述了杨氏干涉实验中,理论上应该看到明暗相间双曲线条纹,而实际上,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是明暗相间直线条纹。  相似文献   

9.
第一大题 判断题(10分)下列每小题给出一种说法,你认为对的,请在答题卷中属于该小题的括号里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1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彼此平衡.2人不能听到的某些高音,狗、猫却能听得到.3甲、乙、丙三辆汽车顺序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向自己而来,丙车离自己而去,那么甲车司机一定看到乙车向自己而来,也一定看到丙车离自己而去.4甲、乙两位宇航员分别在月球上两地进行考察,为了联络,甲向上空发射出信号弹,乙先看到光后又听到响声.5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6使用毫米刻度尺…  相似文献   

10.
实验现象:插有铁芯的线圈直立在水平桌面上,铁芯上套着一个铝环,线圈与电源、开关相连,如图1所示.若线圈与直流电源相连,闭合电键后瞬间,看到铝环向上“跳”起.如果接在电压适当的交流电源上,可看到铝环“悬浮”在空中.试解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天赐良机 千里迢迢赴北陲 曾有学者就观察日全食作过统计,认为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平均二三百年才有一次看到日全食的机会。相对而言,人们看到日偏食、月食的机会却是不少的,特别是月食,因为月食的时候,几乎半个地球上的人们都可  相似文献   

12.
顾伯勋 《光子学报》1987,16(2):64-71
二次大战后的世界,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起带动作用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它促成了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激光和光纤通信、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飞猛进。对此,人们开始时往往较多地看到它们的军事意义、以及对形成各个高技术产业的推动作用;不久就看到了它们带来的更深刻的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3.
光,是自然界赐给我们的最辛勤的“信使”,它也是最敏捷的.太阳发出的光传到我们的眼睛,我们便看到了太阳;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我们就看到了月亮;近处,是光(太阳光、灯光)照亮我们的周围,我们才看到了自己的周围.无数个世代里,这位“信使”无时无地不在为我们传递信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感觉到了它传递的速度非常之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猜测这种速度可能是无穷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从海上看到的地球的景观.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 1.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他看到地面不断往上升起。这是以_为参照物而言的。地面上的人看到他越来越接近地面,这是以_为参照物而言的。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_内通过的_。  相似文献   

16.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明, 为一探究竟, 本文用E x c e l的数和形的结合方法, 成功 看到了杨氏双缝干涉图样的内在面貌, 特别的方法, 使得本来不易研究的物理问题变得简单、 形象、 直观, 让我们从 另一个侧面看到了光波干涉现象和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再现光照明全息图后,观察者为什么只看到了物体虚象,看不到物体实象?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并提供了能看到两个物体象的全息图的制作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俊明 《物理》2020,(4):261-268
看到了,才相信安得物理论虚实,眼见为真定认知。只是江山多乱序,此峰难断彼峰斯。1引子自然科学,之所以在人类认识和实践中具有崇高信誉和地位,笔者以为有两个运行要素是重要的:严密的分析推演逻辑和眼见为实的理念。前者太过高深,笔者不敢谬论;后者即为本篇学习体会之主角。眼见为实,即"Seeing is believing",通俗一些即"看到了,才相信"。刚开始我们也许只能看到局部,如瞎子摸象,然后我们相信局部并推演全局.  相似文献   

19.
分形—它的应用与进展讲座第五讲 如何测量分形维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坚 《物理》1992,21(12):747-751
在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中研究的结构,比如正方形、圆、直线、柱体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特征长度来完全描述.比如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画出来.对于自然界的几何结构,象树、云、山脉、波浪、海岸线等,都是不规则的,没有特征长度,如何来定量特征这些结构呢? Mandelbrot发现在这些不规则结构中有一类非常普遍的结构,从不同的尺度范围来看,它们与整体是自相似的[1,2].比如树,它的一支树枝与整体是自相似的.用放大镜来观察水中的旋涡与不用放大镜时看到的相似.望远镜中看到的云的那部分与不用望远镜时看到的整块也是相似的.对于这种实际的客体,用自相…  相似文献   

20.
用透明塑料板自制一个长20cm,宽15cm、高15cm塑料盒。在盒内装入大半盒水,再在水中放入少量面粉(或奶粉),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水稍浑浊。将激光从盒侧面斜射入塑料盒内水溶液中,就会看到光的折、反射现象(见图示)。如果逐渐扩大入射角的角度,还可看到全反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