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流变液与电-磁流变液的衍射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罗春荣  张兆东 《光子学报》1997,26(12):1119-1122
本文把电流变液装置作为反射光栅研究其衍射特性,首次提出由电场强度改变来调节光栅常数的概念.并讨论了同时外加电场与磁场的情况下,电磁流变液的衍射特性.  相似文献   

2.
电流变液和磁流变液(Ⅱ)——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电流变液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鲁卫  唐颐 《物理》1994,23(4):212-218
电场致流变液体(电流变液)是一些高介电小颗粒和低介电油液的混合体,它在高电场作用下呈现液体与固体间的变换,变换时间为几毫秒,而且变换可逆。阐明了电流变液的原理,综述了电流变液在机制、材料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电流变液在技术和工业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电流变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坤权 《物理》1993,22(7):411-412
  相似文献   

5.
电场方向对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电场方向对电流变液剪切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流体中自发倾斜链的形成,剪切应力对电场方向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并且在某些特定方向应力会显著增强一种关于电流变液理想结构的理论模型计算证实了该结果,这样人们可通过选择电场的最优方向来增强电流变效应,而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消耗,从而为电流变液走向实用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王连胜  罗春荣  黄勇  赵晓鹏 《物理学报》2008,57(6):3571-3577
通过把负磁导率材料SRR阵列置于高性能电流变液中,研究了电极加载方式、电流变液浓度、电流变液类型以及电场强度等因素对浸入电流变液中的SRR阵列谐振频率的影响. 实验表明,电极加载方式对SRR阵列的磁响应有重要的影响;在容器盒中充满电流变液之后SRR阵列的谐振频率往低频发生了移动,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电场强度来调节,最大的调节范围为130MHz.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SRR阵列的有效磁导率在谐振频率附近为负值,并且有效磁导率为负的频率范围也可以通过改变外加电场强度来调节. 关键词: 负磁导率材料 谐振频率 电流变液  相似文献   

7.
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坤权  沈容  王学昭  孙刚  曹则贤  刘寄星 《物理》2007,36(10):742-749
电流变液在电场作用下软硬连续可调的奇特性质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电流变液是基于颗粒极化产生的相互作用,根据介电理论预测,其剪切屈服强度的上限约为10 kPa。电流变液被发明50年来,阻碍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剪切强度低。近年来发明的“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是一类新型电流变液,其屈服强度比传统电流变液大一个数量级以上,且与电场强度呈线性关系,这一点和传统电流变液中的平方关系也明显不同。文章作者提出了极性分子在颗粒间强局域电场中的取向并与极化电荷作用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根据这一原理,有可能制备出屈服强度高达MPa的电流变液。  相似文献   

8.
电流变液中的电导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克勤 《物理》1997,26(2):100-105
直汉电场中电导率的微小变化会影响电流变效应是一个显见的事实,但长期以来,在电流变机理的研究中却被忽略。文章介绍近年来电流变液中的电导率问题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包括经典点偶极子模型在直流电场中的改进、负电流变效应和电流变液的电导模型。  相似文献   

9.
电流变液透光性的可调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晓华  赵晓鹏 《光学学报》1996,16(8):211-1214
利用He-Ne激光测量SiO2和硅油组成的电流变液的透光性,平行于激光束施加电场时,适当浓度的电流变液显示出透光性随电场可调节的特征。垂直于激光束施加电场时,透射光强度迅速下降随后缓慢恢复,但对于高浓度(2%)试样没有观察到透射光强度最初的快速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包覆高岭土和钇掺杂钛酸钡两种电流变液的微波反射行为.实验发现,在垂直于微波传播方向电场作用下,两种电流变液微波反射系数均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钇掺杂钛酸钡电流变液微波反射系数变化幅度比二氧化钛包覆高岭土电流变液宽,并且电场调节的能力随浓度的增加有减弱的趋势.对钇掺杂钛酸钡电流变液存在一个临界浓度,低于这个浓度,电场的调控能力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高于这个浓度,电场的调控能力随电场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另外,二氧化钛包覆高岭土电流变液反射回波相位随电场强度的增大出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趋于平 关键词: 电流变液 微波反射 相位  相似文献   

11.
李向亭  马红孺 《物理学报》2000,49(6):1070-1075
在Bergman表示的基础上,建立了电介质电流变液中电场和小球表面极化电荷的表达式,并以电流变液的基态结构——BCT结构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定量讨论了多极矩的贡献与小球间距的关系,并给出了偶极近似成立的条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电流变液的微波透射调控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由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及介电性能改变的实验事实,建立了微波穿透电流变液样品的理论模型,导出了微波透射率的基本表达形式.理论模拟显示:当电流变液的介电常量小于所处环境的介电常量时,透射率随电场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减小.实验研究表明:电流变液的微波衰减(透射率)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场来调控.分析认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转变和介电性能的变化是导致微波透射率可调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电流变液电磁波散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敏  曹昌年  赵晓鹏 《物理与工程》2002,12(2):63-64,F003
本文以近代电磁理论为基础,研究电流变液中电磁波散射性质。引入局域结构因子、盲点、正比点的概念,用局域结构因子描述电流变液微观粒子的分布。讨论了随外加电场增大时结构和介电常数对散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间存在电磁波散射能量极小值,此类点存在的空间位置不定;随外加电场增加,盲点存在的几率变大而正比点存在的几率变小。  相似文献   

14.
赵晓鹏  马云  渠长振 《光子学报》1999,28(9):846-848
本文研究了电流变液(ER流体)可调节的双折射现象,激光束垂直于电场方向,利用He-Ne激光器对SiO2、季戊四醇和硅油组成的ER流体进行测量.发现当一对偏振片互相正交,不加电场时,没有光线射出;当施加电场时,就有光线射出,透射光强度随电场增大.对于相同材料的ER流体,低浓度的ER流体双折射现象更加明显,电流变液双折射现象起因于颗粒在电场作用下排列成链状或柱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电流变液系统流动的渐近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欧阳成 《物理学报》2004,53(6):1900-1902
根据电流变液中球形颗粒的运动模型,研究了颗粒质量很小时,电流变液中颗粒运动的渐近状态,利用微分不等式理论,给出了相应运动的渐近估计. 关键词: 电流变液 微分不等式理论 渐近估计  相似文献   

16.
电流变液的微波透射调控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由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及介电性能改变的实验事实,建立了微波穿透电流变液样品的理论模型,导出了微波透射率的基本表达形式.理论模拟显示:当电流变液的介电常量小于所处环境的介电常量时,透射率随电场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则减小.实验研究表明:电流变液的微波衰减(透射率)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场来调控.分析认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结构转变和介电性能的变化是导致微波透射率可调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微晶纤维素/蓖麻油悬浮体构成的电流变液在挤压流中的动态粘弹性.给出了平行于电 场方向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对电场和应变幅度的依赖关系.实验显示,当电场超过 临界电场后,随着应变幅度增加, 电流变液的粘弹性从线性变到非线性,电流变液出现了应 变导致的“类固体”和流体之间的转变过程. 还研究了应变幅度和振荡频率对电流变液粘弹性非线性的影响. 关键词: 电流变液 挤压流 粘弹性  相似文献   

18.
吴烽  汪秉宏  杨月桂  姚斌 《物理学报》1996,45(3):403-408
在外电场作用下,电流变液中粒子链的聚集与其布朗运动密切相关。为了具体分析这种关系,采用不分离但有相互运动的双球构成的系统去简化粒子链。通过分析双球系统布朗运动特性,得到其无规运动轨迹维数小于2,大量这样的系统在平面中就不可能均匀分布。这说明由于存在布朗运动,在外电场中电流变液中粒子链必然相互聚集,即形成高密度区与低密度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巨电流变效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温维佳  黄先祥  杨世和  陆坤权  沈平 《物理》2003,32(12):777-779
文章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电流变材料,即一种具有巨电流变(giant electro-rheological,简称GER)效应的纳米颗粒电流变液.之所以称之为“巨”,是因为此类材料的电流变效应远远突破了通常理论所预测到的“上限”,其剪切强度超过100kPa.同时文章作者还发现,此类电流变效应与外加电场呈线性变化关系,而非通常的二次方关系.用所提出的“表面极化饱和”模型圆满地解释了GER效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电流变液的旋光与椭偏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鹏  张秋艳  渠长振 《光子学报》1999,28(12):1071-1074,1090
本文研究了电流变液(ER流体)的旋光行为及椭偏光行为.激光束垂直于电场方向,利用HeNe激光器对SiO2、Si3N4和硅油组成的ER流体进行测量.发现电流变液样品存在旋光现象,且对于同一种浓度的ER流体,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旋光角度增大.在同一电场强度下,旋光角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大于某一值c0时,旋光角度开始减小,在不同电场强度下,透过电流变液的椭圆偏振光性质不发生改变,且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透射光强度随之增大.电流变液的旋光行为及椭偏光行为起因于在电场作用下ER流体由各向同性的液体转变为各向异性的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