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便于修改和调整轿车整车的有限元模型,提高有限元模型生成速度,对轿车车身和车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有限元分析。应用参数化曲面造型技术、参数化变量技术实现整车的映射网格自动剖分,应用薄壳单元和厚壳单元模拟车身和车架,建立了全板壳单元轿车车身骨架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映射网格单元来分析计算,优化处理存储数据,使得车身、车架变形和应力分布的分析计算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并且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在弯曲、扭转工况下对轿车车身进行强度、刚度分析,计算出变形和应力最大部位,并依据最大应力区,提出改进方案,降低了最大应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对某轻型客车前悬架系统的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应用MODAL3.0软件进行参数识别,获得该系统必要的模态参数,为该车的改进提供了原始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4.
5.
本文将铰销传递到孔边的载荷按CoS0分布,提出了这种分布力的等效节点力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表明了铰点力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7.
轿车车头子系统的结构动力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轿车车头子系统进行正确的结构动力修改是利用其代替整车进行室内道路模拟试验的关键.结合轿车白车身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成功地对某承载式轿车车身的车头子系统结构进行了基于优化算法的结构动力学修改.室内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修改后的车头子系统可以准确地反映整车的动态特性,为室内道路模拟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MATLAB的前悬架车辆振动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产某型号无悬架车辆参数为例,在建立二自由度双轴车辆振动模型和分析其固有频率的基础上,建立了三自由度双轴前悬架车辆的动力学模型,以积分白噪声随机路面作为激励,运用MATLAB/SIMULINK对两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在仿真过程中,通过改变前悬架系统的参数,得出了悬架的不同刚度和阻尼对车辆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安装前悬架使车身垂直振动加速度、俯仰振动角加速度的均方根值都有明显降低,有效的改善了无悬架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驾驶的舒适性;但同时也发现,安装前悬架使车身俯仰振动角位移的均方根值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将磁流变减振器Bingham模型应用于铰接式自卸车前悬架系统,建立了前悬架的半主动模型。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出悬架最优控制系统,利用Simulink对其在随机路面激励下进行仿真。将最优控制半主动悬架的悬挂质量垂向加速度、悬挂质量角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与被动悬架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控制半主动悬架能够有效地改善铰接式自卸车的行驶平顺性,降低轮胎跳离路面的概率,但是会使悬架撞击限位的概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铰接式自卸车前悬架四自由度被动悬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开关型半主动悬架模型和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完成了3种悬架模型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的仿真计算。通过对悬挂质量垂向加速度、悬挂质量角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相对动载4个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天棚控制半主动悬架有效地改善了铰接式自卸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主要研究轻型客车前独立悬架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独立悬架的设计试验验证,首先对麦弗逊独立悬架的主要部件如减震器的设计、螺旋弹簧的设计、横向稳定杆的设计校核及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的刚度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试验验证悬架的偏频、平顺性等,优化悬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汽车减震用空气弹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研究了汽车减震用空气弹簧在变形情况下的静力学特征。以EQ6 1 1 1型空气弹簧作为研究对象,改变空气弹簧帘布层的弹性模量和帘线角,然后用实验分析其在变形情况下的力学性能。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空气弹簧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以及对应的内部压力。有限元方法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层合板壳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L3单元,给出了复合材料层合板壳几何非线性能量泛函表达式,导出了非线性分析有限元公式;分别讨论了载荷增量法和位移增量法以及它们的修正形式;最后通过几个算例验证了这些方法的良好特性,表明文章所作算例的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对72个K型圆钢管搭接节点和18个零间隙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点考察了内隐蔽处焊接/不焊和被搭接管受拉/压对搭接节点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将搭接节点与零间隙节点电承载力作了比较,指出规范中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某一钢板管涵进行分析,得到有关应力、变形的一些结论,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分析中,考虑了波纹钢板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特性和地基管涵结构的耦合作用.计算结果表明,管涵结构满足强度要求,考虑地基和管涵结构的耦合作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加载下缺口前应力应变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一种低合金高强钢缺口试样在非对称四点弯曲加载(Ⅰ Ⅱ型复合加载)下缺口前端的变形和应力应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纯Ⅰ型加载时,缺口前端变形和塑性区形状对称分布.Ⅰ Ⅱ型复合加载下缺口前端的变形为一侧钝化,另一侧锐化,塑性区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θ,且θ随Ⅱ型载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表征缺口前端变形程度的d/b0值,随外加载荷P/Pgy的增加和Ⅱ型载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另外,对缺口前端最小塑性区路径上的最大切向正应力σθθ、三相应力度σm/和等效塑性应变εp的分布,以及它们随外加载荷P/Pgy和Ⅱ型载荷比例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分析,发现缺口试样的开裂遵循最大切应力判据. 相似文献
18.
润扬大桥南汊悬索桥桥面铺装在竖向荷载静力作用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整体局部模型的分析方法对钢桥面铺装进行力学研究,即分别建立整桥、局部梁段、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边界条件的设置,将整桥力学分析的结果移植到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模型中.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悬索桥桥型特点计算的铺装层最大纵向拉应力比以往局部模型的计算结果大12.6%左右,这是由于悬索桥主梁和桥面铺装活载挠度大于一般连续梁桥的结构特点所致.桥面铺装力学分析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桥面铺装在整桥力学环境下的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动态仿真的副变速器箱体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副变速器的破坏情况,在各个不同的工况下,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动力学模型。根据通过计算得出的主变速器输出轴输出转速、径向跳动量以及水平跳动量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低速重载工况下,得出副变速箱箱体结构点的瞬态受力曲线,并以此曲线作为后续瞬态有限元分析的载荷输入。对副变速器箱体分别进行模态和瞬态的有限元分析,得出副箱箱体的各阶固有频率、等效应力云图,确定箱体的结构危险点,从而得出结构危险点的瞬态应力曲线、变形曲线。提出箱体结构的改进方案,并把改进方案与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改进方案的合理性。改进后的产品已通过机械标准JB/T8582.3—2001台架试验。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电磁感应理论及传热基本原理,利用大型工程软件ANSYS对连铸方坯的感应补热过程进行了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模拟,并对铸坯断面上的温度梯度、磁场分布等进行了分析.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