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Ni—CO分子簇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2.
采用3个含巯基基团的水溶性化合物(硫普罗宁、巯基乙胺和巯基甘油)来诱导二铁羰基化合物[Fe2μ-SCH2CH (OH) CH2(OH))2(CO)6](1)释放CO。为了解决在CO释放过程中形成沉淀的问题,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分解产物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EDTA不仅可以成功地预防CO释放体系中沉淀的生成,还可以协同促进化合物1分解释放CO。虽然所选择的配体都含有巯基功能基团,但其对化合物1释放CO的促进作用不同,据此可用于CO释放速率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电负性,是化学学科常用的原子参数之一.它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电负性数据相对大小来判断化学键的极性强弱,以及组成分子的各原子,何者为正端,那个为负端.在戴安帮所著《无机化学》一书中这样写到:“两元素的负电性相差越大,它们之间键的极性越强,而负电性较大的元素为负极,负电性较小的元素为正极.”根据这一经典理论,对于CO分子,由于氧元素的电负性是3.50,碳元素的电负性为2.50,无疑,理应氧原子一端为负端,而碳原子一端为正端.然而,近代量子化学计算却说明CO分  相似文献   

4.
The performances of CO selective oxidation in hydrogen-rich gas over four catalytic systems of CuO/ZrO2, CuO/MnO2, CuO/CoO and CuO/CeO2 were compared. The reducibility of these catalysts and the effect of CuO and CeO2 molar ratio of CuO/CeO2 catalysts on the activity of selective CO oxidation are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TPR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alys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CuO/ZrO2 hav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uO and CoO, CeO2 or MnO2, which result in a decrease in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Among the catalysts studied, CuO/ZrO2 catalyst shows the lowest catalytic activity while CuO/CeO2 catalyst exhibits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CuO(10%)/CeO2 catalyst attains the highest CO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 at 140 and 160℃. The addition of 9% H2O in the reactant feed decreases the activity of CuO/CeO2 catalyst but increases its CO selectivity.  相似文献   

5.
用从头算研究了d空穴位置不同对Ni-CO成键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键中σ/π授受作用的相对强弱,取决于Ni-CO簇所处的能态。σ空间电子云较π空间电子云弥散,因而Ni-CO簇的稳定性与σ空间电子云的排斥密切相关。随着Ni4pσ轨道上电子占据数的增加,Ni-CO稳定性减弱。比较了分子簇Ni-CO与NiCO分子及CO/Ni化学吸附体系之间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田若岑  吴迪 《大学化学》2018,33(7):69-72
这是一个虚拟的科幻故事,主要讲述了虚构人物K教授在机缘巧合之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能够被用作纳米孔的故事。K教授在思考基因测序方法的时候,因梦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又称金葡菌)攻击红细胞而受到启发,最后思考出了纳米孔测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浸渍法制各了Ni和Mg促进的碳纳米管载Pt催化剂(Pt-Ni-Mg/CNT),考察了其对CO优先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t-Ni和Mg在CNT表面发生了相互作用,可能存在合金纳米粒子,从而显著改善了催化剂CO优先氧化的催化性能.添加适量Ni可提高CO的转化率,而加入适量Mg则有助于改善CO2的选择性.当Pt,Ni和Mg同时负载时,优化后所得的催化剂5%Pt-5%Ni-5%Mg/CNT在100℃对富H2气体中CO选择氧化的转化率为100%,CO2的选择性为53.7%;该催化剂在140℃下连续反应24 h,催化活性稳定.  相似文献   

8.
富氢气中CO氧化脱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林  谢红梅  邱发礼 《化学进展》2007,19(6):1041-1049
富氢气中少量的CO会导致燃料电池电极中毒,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EMFC) 的发展急需解决该问题。目前以催化氧化脱除富氢气中少量CO是较理想的方式。本文概述了富氢气中CO选择性氧化脱除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焦炭反应性试验过程中二氧化碳与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残余的二氧化碳。因而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与反应中消耗的焦炭(焦炭反应性)有必然的联系。通过对反应性试验过程中一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反应中一氧化碳气体含量(y)与焦炭反应性结果(x)的曲线几乎平行,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并判定出y=kx+b(k、b为常数)。以此来提前预知焦炭反应性,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节氧化镉与炭黑之间的界面实现了高效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 不同氧化镉和炭黑含量的 CdO/CB复合材料利用超声处理方法制备. 采用X射线衍射、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得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揭示了其结构组成和形貌. 用H型电解池对CdO/CB复合材料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性能进行测试发现, CdO质量分数为20%的CdO/CB 可在-1.0 V(vs. RHE)电位下获得高达92.7%的总法拉第效率, 而纯CdO在相同条件下的法拉第效率仅为69.5%. CO的法拉第效率最高可达87.4%. 进一步的对比实验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 CdO/CB具有更高的电催化CO2还原性能源于复合材料中氧化镉与炭黑之间的界面和高接触面积. 此外, CdO/CB可在至少10 h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保持稳定的CO法拉第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底气中微量CO, CO_2和CH_4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了在HayeSep D,Porapak Q和5A分子筛色谱柱上,不同底气中2μmol/mol的CO, CO_2和CH_4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上的响应值,并且对这3种气体在不同色谱柱上的出峰情况进行了讨论。选择氮气为底气的混合气作为标准,分别对氢气,氩气和氦气为底气的混合气进行校准,比较不同底气相同浓度的3种气体在FID上校准值和重量值的相对偏差。在5A分子筛柱上,以氢气为底气的混合气中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校准偏差分别为–19%和–20%;在Porapak Q柱上,以氢气为底气的混合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校准偏差小于1.0%。当采用以氮气为底气的混合气校准氦气、氩气、氢气为底气的混合气时,在5A分子筛柱上,以氢气为底气的一氧化碳和甲烷校准偏差最大。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适用于高纯气体中常见杂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二甲胺基尾式卟啉铁与双原子小分子CO,NO配位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二甲胺基尾式卟啉铁{中位-[邻(4-二甲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铁(II)}同双原子小分子CO, NO的配合物的UV, MCD, ESR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测定了它与CO轴向加合平衡常数为1.38x10^7M^-^1, 讨论了尾端配体对CO与中心离子铁的成键影响。NO配合物的ESR和循环伏安结果表明, NO的配位削弱了尾端N与中心离子铁的键强, 并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MP2/aug-cc-pVTZ水平下对一氧化碳(CO)和环硼氮烷(B3N3H6)之间的弱相互作用进行理论研究,得到6种稳定的B3N3H6…CO复合物结构。B3N3H6…CO复合物中存在N—H…C/O氢键以及π…π、lp…π相互作用,其中含N—H…C氢键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ΔE)最大,为-1.42 kcal·mol-1。系统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π…π相互作用和N—H…C/O氢键可以成功地与lp…π相互作用竞争。取代基效应结果显示,B3N3X3H3(X=-NH2)…CO、B3N3H6…CO、B3N3X3H3(X...  相似文献   

14.
以NaY分子筛为载体,CuCl2为铜源,加入还原剂葡萄糖,在温和条件下制备CuCl/NaY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考察了该吸附剂对CO的吸附性能及CO/H2的分离性能。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程序升温还原(TPR)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还原法制备CuCl/NaY吸附剂,其制备条件温和,吸附剂表面的亚铜含量高,对CO的吸附及CO/H2的分离性能优越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5.
在TiO2和ZnO表面CO光催化氧化研究中发现,365 nm紫外光照下TiO2表面无活性,而ZnO表面却有明显的CO光催化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主要是由于紫外光照下,ZnO光分解而TiO2没有光分解,从而在表面产生不同吸附形态的氧所致.而且,ZnO表面CO光催化氧化反应活性可在27 h内保持稳定,暗示气相光催化反应中,ZnO不会因为光腐蚀而使其催化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Au/Fe2O3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中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制备了过渡金属氧化物分散的金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在CO低温氧化中的催化活性及其制备条件,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选择、沉淀剂、催化剂的预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金含量、Cl- 、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催化剂前体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最佳结果显示: 以K2CO3 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1 % Au/Fe2O3 催化剂,可使空气中含1% 的CO在257K的低温下完全转化成CO2 。  相似文献   

17.
甲醇重整在线制氢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燃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受重整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的限制,使得甲醇重整气(富氢气体)中除含有大量的氢气外还含有少量的CO,CO极易吸附在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表面,使电池性能下降,因而必须去除重整气中的CO,选择性氧化脱除富氢气  相似文献   

18.
CO/CO2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技术是石油基航空煤油重要的替代手段之一。目前,CO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航空煤油组分C8~C16选择性不高。CO2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存在的问题是CO2转化率低和C8~C16选择性不高。综述了近五年CO/CO2一步法制备航空煤油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催化剂研究的重点在于主催化剂、载体和助催化剂。调变主催化剂、载体和助催化剂,有望得到理想的航空煤油组分。  相似文献   

19.
20.
碳化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CO加氢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Fe2O3为原料,采用两种预处理方法制备了碳化铁催化剂. 结果表明,直接在CO气氛下进行碳化处理,或者以H2预还原后再用CO进行碳化处理均可以制备出碳化铁催化剂. 碳化温度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对于Fe2O3样品,较适宜的碳化温度是350 ℃,而对于添加了K助剂的样品,只有经H2预还原处理后再于350 ℃用CO碳化处理4 h才能将样品完全转化为Fe5C2. 在CO加氢的评价实验中,碳化铁催化剂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生成的烃类产物中主要是饱和烷 烃,未检测到乙烯的生成. 而在K改性的催化剂上反应产物中烯烃的含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