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纸基分析芯片(纸芯片)具有成本低、便携化、操作和后处理简单无污染等优点,在临床诊断、食品质量控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难以制作性能优异的疏脂性屏障,使得纸芯片在涉及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检测中,其发展受到了限制。针对当前纸芯片开发研究中存在的灵敏度较低、对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敏感等难点问题,研究人员在滤纸基底上制作出了性能优异的疏水隔离图案和高粘附疏水表面,并验证了所制备的纸芯片对涉及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检测具有普适性。本文对此类普适型纸芯片的研究与应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
芯片国管电泳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林炳承 《分析化学》2002,30(3):359-364
芯片毛细管电泳(Chip-CE)技术在近几年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介绍芯片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对等电聚焦、等速电泳、自由溶液电泳及胶束电动色谱等其它芯片电泳模式也有所提及。讨论了芯片材料和制作技术、芯片的几何形状、样品的操作和衍生、检测及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等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通量、高效、快速、低成本的微流控分析芯片在蛋白质和多肽分析方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在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的应用和发展。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4.
芯片毛细管电泳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辉  林炳承 《分析化学》2002,30(3):359-364
芯片毛细管电泳 (Chip CE)技术在近几年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介绍芯片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 ,对等电聚焦、等速电泳、自由溶液电泳及胶束电动色谱等其它芯片电泳模式也有所提及。讨论了芯片材料和制作技术、芯片的几何形状、样品的操作和衍生、检测及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 ,特别是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塑料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系统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分子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发展迅速,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代表的塑料电泳芯片由于其低廉的制作成本与良好的电渗性能,已经成为芯片电泳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电化学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易于微型化等优点,因此在塑料芯片电泳领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微型化,开展了微型自发电池与微流控芯片的整合研究.设计并制作出一种简易、实用的微型化电化学发光检测芯片.初步的分析应用说明了以上设计的可行性.本文结果对催生完全自主性的微型化芯片实验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商品化的SG4009玻璃上制作50×50 mm微流控芯片的方法。SG4009玻璃表面有厚度570 nm的光刻胶S-1085和厚度145 nm的Cr层组成的掩蔽层,省去制作掩蔽层的时间和设备,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对芯片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了芯片的制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尼龙微孔薄膜为基质材料, 采用光刻法将正性紫外光刻胶转移到薄膜上形成目标微通道图形, 制作了一种新型薄膜微流控芯片. 对尼龙微孔薄膜芯片的制作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使其制作时间控制在1 h内, 且制作步骤大为简化, 可实现快速、 批量地制作尼龙薄膜芯片. 在该芯片上进一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后, 利用二步酶促化学反应开展了葡萄糖的显色响应研究. 结果表明, 所制作的尼龙薄膜芯片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均能产生明显的颜色响应, 具有较宽的浓度响应范围和良好的重复性, 并可用于实际样品中葡萄糖的显色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常用的检测方法,分别讨论了利用动态修饰与静态修饰来解决免疫分析中蛋白质吸附问题,以及竞争免疫分析与非竞争免疫分析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应用,并对其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制作微流控芯片.本文研究了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的配比、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固化模具以及紫外光照射等重要因素对PDMS芯片封接强度的影响,得到PDMS芯片封接的最佳条件为:基片和盖片所用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的最佳质量配比为10∶1,最佳固化温度为75℃,固化时间为40 min;采用不同材料模具制作PDMS片,其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控制着芯片的粘接强度.在研究的三种模具材料中,用有机玻璃模具制作的PDMS片间的粘接强度最高,用玻璃模具制作的PDMS片间粘接强度最小;PDMS片经紫外光照射表面处理后,粘接强度会增加.  相似文献   

11.
徐溢  唐守渊 《分析化学》2003,31(8):950-953
研究了有机玻璃微液流化学芯片的制作工艺及其条件,优化了制片过程的条件,在5-15kgf压力、170-180℃保温20min条件下使用微细金属丝和玻璃阳膜压印管道,在15kgf压力、120℃保温15min键合,制作了单层二维及双层三维变向的微液流芯片。并在所制作的微芯片上观测了双流体混合状态,对LuminolKMnO4-Pb^2 化学发光体系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
鲍宁  窦跃华  屠晓燕  陈洪渊 《分析化学》2003,31(9):1139-1142
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与PC机相联的程序控制电源,其中有两路输出电压,用于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分离和进样;而且,可程序控制输出电压和运行时间,并在PC机上以图形方式显示是泳电流。该电源适用于芯片毛细管电泳的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13.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流控芯片最初起源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在数平方厘米的基片,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及其它功能单元,以实现集微量样品制备、进样、反应、分离及检测于一体的快速、高效、低耗的微型分析实验装置.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迅猛,并开始在化学、生命科学及医学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和工艺,然后主要阐述了其在蛋白质分离、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细胞培养及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发新的纸芯片制备技术制作高精度的纸基微流控芯片,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掩膜光刻技术的新制备方法。以疏水图案的表面接触角和液体在微流控通道内的流动情况为评价标准,研究了曝光、显影等关键工艺对疏水区域疏水强度以及液体流动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仅需2 s曝光时间制备的纸芯片疏水区域的接触角可达100.56°,亲疏水区域具有明显的区分,最小可实现的亲水通道和疏水屏障分别为(68±5)μm和(104±9)μm。将纸基芯片用于亚硝酸盐的检测,溶液浓度与显色区颜色强度之间呈良好的相关性,线性方程为Y=3.450X+34.83,r2=0.977 0。无掩模光刻法制备纸芯片无需制作掩膜版,减少了芯片制作的成本和时间,工艺简便,芯片精度高,为纸芯片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制玻璃微流控芯片及其基本性能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初,自Manz等首次提出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以来,各种不同材料和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不断问世,其中应用得最多的是玻璃、石英及聚合物3种材料.玻璃和石英芯片因具有优异的电渗、光学和表面性质,其刻蚀加工技术和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均比较成熟,且传统毛细管电泳中各种成熟的分离方法可直接应用到玻璃芯片的制作中,因此在微全分析系统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郭梦园  李风华  包宇  马玉芹  牛利 《应用化学》2016,33(10):1115-1125
微流控技术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的特点,且所合成产物形貌和单分散性好,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纳米材料的合成中。 本文对微流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做了系统的阐述。 对微流控芯片中流体流动、混合机理进行了介绍,并详细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工艺,展望了微流体技术在合成纳米材料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纳流控芯片作为研究单分子水平上分子行为的一种新工具,人们期待纳流控在生物技术等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纳米结构的制作,作为纳流控芯片应用的前提之一,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纳流控芯片中模板法制作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主要是以氧化铝膜,多孔硅,以及其它一些带有纳米通道的物质为模板,制作纳米结构应用于纳流控生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结合微型全分析系统(μ-TAS)的需要和特点,根据电化学检测的原理和应用特点,阐述了含电化学检测器的微芯片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综述了微型全分析系统中安培法、电导法、电位法的应用和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电化学检测做芯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玻璃微流控芯片廉价快速制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玻璃微流控芯片的快速、低成本制作工艺和方法. 该方法采用商品化的显微载玻片(soda-lime玻璃)作为芯片基质材料, 利用AZ 4620光刻胶代替传统工艺中的溅射金属层或多晶硅/氮化硅层作为玻璃刻蚀的掩膜层, 同时利用一种紫外光学胶键合方法代替传统熔融键合方法实现芯片的键合, 整个工艺对玻璃基质材料要求低, 普通微流控芯片(深度小于50 μm)制作流程仅需约3.5 h, 可降低制作成本, 缩短制作周期. 还系统地研究了光刻胶厚度、光刻胶硬烘时间和玻璃腐蚀液配比对玻璃微流控芯片制作的影响, 获得了优化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张维  肖江群  周勇亮 《电化学》2006,12(4):429-433
微电极的制作是微流控芯片电化学检测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CO2激光烧蚀结合化学腐蚀快速制作微流控芯片阵列微电极的方法.在溅射Au/Cr的玻璃基片上涂敷指甲油作牺牲层,利用CO2激光烧蚀开窗口,经化学腐蚀后获得阵列电极,电极宽度为100μm.考察了激光加工参数及牺牲层对电极加工质量的影响,对由键合包封制作的微流控芯片,循环伏安及流动注射分析测试表明,该电极芯片可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安培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