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海森  程宏丽  汤娟 《大学化学》2023,(10):162-170
针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目前积累的几点重大问题,积极整合教学资源,依托“一平台、两区域、五模块”建设了微课辅助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旨在打造高校仪器分析“金课”、淘汰“水课”,提升教学和学习质量;该教学模式在我校近几年疫情形势下开展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升了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精神,对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仪器分析综合性人才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包括分析教材,掌握教学目的和重点,结合学生水平,拟定教学方法,使学生将全部精力贯注到整个的实验中,注意仪器的装置及使用,同时还必须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事物的表象进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自觉地作出结论。这样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和目的。“木材干馏”这节课我就根据这一原则来进行教材分析和讲解的,但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可能存在很多的问题,希望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我对“木材干馏”这一节课的认识“木材干馏”这一节课是处在“燃烧的条件”和“缓慢的氧化和爆炸”之后;在“火焰”之前。当学生了解并掌握燃烧的条件后,会很容易的联系到由燃烧这种化学变化所引起的现象——火焰的生成。但物质燃烧时生焰与不  相似文献   

3.
沈渊宁 《化学教育》2020,41(5):78-83
以本校全体初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集体备课设计完成的微课被上传至线上供实验组学生自学使用;经过2个月的实践,对学生的自学化学能力进行调查、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借助微课进行自学能提高学生的自学化学能力;在性别差异上,女生自学化学能力依旧好于男生,男生自学化学能力获得明显进步,实践效果好于女生;在学业水平差异上,学困生自学化学能力提升幅度最大,中等生次之,而优等生自学化学能力提升幅度最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提出下列建议:建构具有中学化学学科特色的“微课链”;搭建学生反馈和教师交流的平台;构建家校联合体监督学生自学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讲授基础分析化学时,除了注意采用“启发式”敬学;对仪器分析课内容进行适当拓宽;在教学最后阶段安排综合性实物试样分析等教学改革外,我们在分析基础课教学中应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指导学生用BASIC语言对分析化学中的问题进行编程,其中包括数据处理(从Q检验到求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程序;络合滴定中条件判断程  相似文献   

5.
王修中  吕海涛 《化学教育》2016,37(24):53-56
仪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技术课程,如何与时俱进地开展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农林本科院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结合本校仪器分析教学的现状,从任课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仪器分析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出由传统的“师问”改为“学问”,变“传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及实验项目,同时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并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6.
曹少华 《化学教育》2005,26(9):57-58
笔者多次听了课改年级的课,以下的几个课堂教学情景令我颇有感慨: 情景1:初三化学“溶液的酸碱性”课上,教材上此处实验是用“点滴板”(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仪器)进行有关溶液的酸碱性测试操作实验。  相似文献   

7.
潘加亮  廖文  杜娟 《化学教育》2023,(22):118-123
仪器分析类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理解难度大、实践能力要求高。对此,如何引入新的视角梳理和凝练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值得探讨。从“校准曲线”的角度,直观地诠释灵敏度、特征浓度、特征质量、检出限、定量下限等方法学指标的意义和联系,将仪器分析诸多干扰的类型及其消除方法以校准曲线为融入点归纳共性、探寻本质、提炼思路和策略,为仪器分析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数形结合”和“应用导向”的新视角。该视角有助于知识要点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景强  李清春 《化学教育》2015,36(14):39-41
立足于现有分析仪器,通过建立“三合一”仪器分析平台,将学生实习、教师科研、企业检测等3方面需求结合起来。仪器分析平台以“准专业化”方式运作,具有如下功能:(1)增加了学生实习时间和就业机会;(2)改善了教师科研条件,缓解了实验压力;(3)为本地小微企业提供了就近的检测服务;(4)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技术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9.
相同类型的仪器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为“仪器分析”教学中应用比较法奠定了基础。把比较法与当前新课改要求的讨论探究模式结合起来,阐明各种仪器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仪器分析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合“烷烃”一课的特点及教学现状,通过丰富情境素材、创新实验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知,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建构,发展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学生对吸附单元操作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实验研究技能,设计了“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其苯吸附性能研究”综合性实验项目。该项目设立了吸附剂基本性质分析、表面改性、吸附性能表征及动态吸附等内容,分别训练学生实验研究、实验操作、仪器表征、图谱解析及实验结果总结分析的能力。经过实验训练,学生掌握了N2吸/脱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仪器操作与图谱解析方法;学会了表面改性实验及活性炭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动态吸附性能测试的实验方法与结果的归纳分析;还结合所学吸附单元操作基本原理,研究揭示实验研究的规律性结果。本综合性实验在加强学生对吸附单元操作相关知识掌握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英  张婷 《化学教育》2020,41(6):110-110
由谷春秀主编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出版),是培养学生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指导教材,它的内容既包括实用的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和维护保养技术,也包括学生通过化学分析仪器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指导。由此可见,该书能够在技术操作方面给予科学规范的指导,还能够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层面充分增进学生科学实验素养和科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1 教学主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绪言课,也是学生从必修走向选择性必修的进阶过渡课。其教学内容对应人教版教材的“引言”,对应鲁科版教材的“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鉴于绪言课的作用是明确模块的认识角度,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本节课结合人教版提供的线索及鲁科版呈现的史实素材,  相似文献   

14.
庄晓虹 《化学教育》2023,44(4):19-22
针对当前普通高校化学课程学习的现状,从课程难度、学生基础、学习目的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改变单一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次”教学与辅导,缩小学生基础差距,降低学习难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利用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详细讲解、反复熟练,线下夯实基础,强调重点,通过后台数据、线上测验监督和管理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并结合线下作业、考试,做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在教学思想上进行改革,举例分析如何将思政元素引入到化学课程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使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相似文献   

15.
李芳  吴祥  李冰  李有桂 《化学教育》2022,43(2):57-63
从课前预习、课上教学与管理和课后分析与总结等方面探讨了雨课堂在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教学实践表明,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程评价模式提升。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5%以上的学生认可雨课堂教学。同时,分析了目前雨课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旨在为高校进一步推进基于“互联网+”的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医科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采用基于团队的“导学教学法”,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系统编写导学提纲。根据导学提纲,导引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准备、课前的讨论、完成形成性评价的记录、进行课上的讲解和习题的解答,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氮及其化合物”复习教学中,通过社会性科学议题“是否应该停止使用氮肥”,在真实复杂的两难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基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视角分析、设计氮肥的制备、使用以及减少其对环境影响中涉及的含氮物质的转化,提高学生自主应用氮元素“价-类”二维图综合分析、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多维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经过多轮教学改进,结合教学效果抽提出以下教学策略:课上课下统筹安排,合理设置任务,提高学生参与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对议题的探讨;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将议题的探讨过程与关键能力持续进阶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让学生经历“做真事、真做事、真反思、真发展”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化学》2021,36(9)
结合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对线下实验的补充作用,并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应对"停课不停学"等特殊状况的出色表现,通过问卷和互动反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出虚拟仿真实验的局限性,提出线上虚拟仿真与线下课堂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本章演示实验有十几个,着重树立学生对“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概念。其中如溴的扩散、高锰酸钾的扩散都是给予学生“物质由分子构成”初步认识的重要演示。初中化学以原子分子论为中心,所以本章的演示实验要求教师们一定作得清楚正确,以便给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些演示都是初次给学生们看,所以应该在进行演示之先要把仪器的名称,使用的试剂以及演示的目的一一简单地告诉学生;并应对使用的仪器是否明亮光洁,试剂的质量是否合适课前加以检查,即使授课多年的教师也应仔细地准备。此外,对於演示实验的布置必须能达到在演示进行中,使学生们看得清楚;同时把观察的现象随时加以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王丽霞 《化学教育》2019,40(24):24-28
针对无机化学教学中“氟元素”进行了教学设计。将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入到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将手机这一移动终端与教学合理地结合起来,让手机变成强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讨论题,借助“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或“小组任务”等功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充满乐趣、合作交流式的学习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蓝墨云班课”中的“投票/问卷”功能了解学生对课程认知和兴趣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来改进教学教法。教学情况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可“蓝墨云班课”辅助课堂教学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