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羟丙基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CD)包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以提高其水溶性.采用紫外法研究了Res/HP-CD包裹物与ONOO-的相互作用,并考查了温度、pH及CO2对Res/HP-CD包裹物与ONO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P-CD浓度增大,Res的水溶性明显增加;Res与HP-CD形成包裹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结合常数为6 778 L.mol-1;低温、偏高pH有利于反应的进行,CO2的存在使参加反应的Res/HP-CD包裹物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R)损伤为模型,从细胞水平探讨白藜芦醇抗心肌急性损伤作用与细胞内Cl-变化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白藜芦醇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有效减轻A/R对心肌细胞的损害,表现为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抗氧化活性升高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MQAE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心肌细胞内Cl-浓度,发现白藜芦醇亦能显著延缓A/R引起的心肌细胞内Cl-浓度的升高.白藜芦醇对Cl-浓度动态平衡的调节在其心肌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抗癌药物白藜芦醇 (resveratrol,Res) 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 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生理条件下,HSA使Res的荧光最大发射峰发生明显蓝移,说明药物与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平衡透析结果表明,Res在HSA上只有一个结合位点.Res对H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药物与蛋白之间形成复合物,结合常数为7.43×105 L/mol (298 K),结合距离为3.50 nm.8-苯胺基-1-萘磺酸(8-anilion-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ANS)结合研究及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Res结合在HSA的疏水腔内,疏水作用为主要结合力.  相似文献   

4.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唑磷对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离子效应、DNA熔点效应及盐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三唑磷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DNA对三唑磷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两者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54×103L.mol-1和1.082  相似文献   

5.
采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白藜芦醇甙(白藜芦醇与葡萄糖形成的糖甙)进行全优化Opt和频率Freq计算,结合有机结构知识和统计热力学原理,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利于药物与受体作用形成电价和共价配合物,以发挥药理作用的几何结构依据和空间效应的依据.并结合热力学数据(平动和转动)得出了白藜芦醇甙的熵增效应,为药物与受体作用增加了自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生理条件(pH 7.4)下,以吖啶橙(AO)为荧光探针,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圆二光谱(CD)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并结合熔点、粘度及盐效应实验,研究了西玛津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随着溶液中西玛津的浓度增大,DNA-AO复合物的荧光逐渐被猝灭,表明西玛津与AO发生了部分置换作用,而且西玛津的存在使得DNA的熔点和粘度增大,由此推断西玛津与DNA发生嵌插结合。此外,FT-IR光谱分析和盐效应结果表明西玛津与DNA还存在静电结合。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疏水作用力是西玛津与DNA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运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DNA粘度试验和熔点测量,研究了积雪草苷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DNA能明显猝灭积雪草苷的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积雪草苷与DNA之间的结合使DNA的熔点升高,粘度增大,说明二者以嵌插方式结合。CD和FT-IR光谱分析表明积雪草苷主要作用于DNA的A、T碱基之间,且此结合作用未改变B型DNA构象。计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积雪草苷与DNA的结合反应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或H_2O_2系统中HO~·对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BA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维生素C或H2O2体系对DNA的作用,发现DNA在260nm处吸光值下降,检测到DNA的脱氧核糖损伤,观察到DNA链降解.痕量的过渡金属离子Fe2+等能加速上述反应的进行,各种HO·清除剂可抑制上述反应.表明在上述两类反应体系中产生了HO·,是HO·破坏DNA的碱基和脱氧核糖,降解DNA链  相似文献   

9.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和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粘度实验和熔点测量,研究了麦芽酚(MAL)与小牛胸腺DNA(ctDNA)之间的结合性质和结合模式。实验结果表明,MAL与ctDNA的结合未引起ctDNA的熔点和粘度产生明显变化,NaCl浓度的增加,对MAL-ctDNA体系紫外吸光度无明显影响,表明二者是以沟槽方式结合且不存在静电作用。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MAL与ctDNA的结合作用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圆二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MAL更倾向于与ctDNA的T碱基结合,并诱导ctDNA由从正常的B型结构转变为高度松散的B型ctDNA结构。分子模拟直观展示了MAL与ctDNA的结合模式为沟槽结合,且主要结合在ctDNA的T碱基富集区,证实了实验结果。凝胶电泳实验表明,MAL没有引起DNA明显损伤。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手机辐射对DNA分子作用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致癌作用,同时已证实微波能与生物的DNA分子有直接作用,使DNA链断裂.由此推断可知,微波能够影响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并导致产生癌细胞.本文将整个DNA分子视为许多晶胞的集合与微波相互作用,根据分子物理学里的偶极子近似法,将电磁波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认为是一种偶极子近似,推导了DNA分子对电磁波能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利用快速混合停流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氧合血红蛋白与亚硝酸根的反应.研究表明氧合血红蛋白和NO2^-的反应历程比较特殊,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同时与氧合血红蛋白和过氧化亚硝酸离子的反应进行了对比,发现氧合血红蛋白和过氧化亚硝酸离子的反应具有双相反应动力学的特征,其中间体在第一步快速反应的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2.
对过氧亚硝酸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做了简单阐述,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用于过氧亚硝酸测定的各种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过氧亚硝酸的相关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在线准确检测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恩诺沙星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对恩诺沙星(EN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恩诺沙星通过嵌插方式和静电结合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能猝灭恩诺沙星的内源性荧光,DNA与恩诺沙星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其结合常数为2.73×105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2。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系统地研究了由乙醇与多价离子(hexammine cobalt(Ⅲ)[Co(NH3)36+])协同作用导致的λ-DNA凝聚现象.单独测得3价Co(NH3)36+的临界凝聚浓度大约是10μmol·L-1,乙醇的临界凝聚体积分数大约是15%.若3价离子[Co(NH3)36+]的浓度大于400μmol·L-1时,可以观察到DNA的解凝聚现象.在DNA溶液中同时加入乙醇(体积分数12%)与Co(NH3)36+(8μmol.L-1),当其浓度各低于其临界值,也可观察到凝聚现象,说明乙醇与Co(NH3)36+对DNA的凝聚有协同作用,而且在协同作用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圆环结构(toroids).利用电荷逆转与离子释放机制分析了观察到的解凝聚现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环丙沙星(CFX)在自制的漫蜡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特性,示差脉冲伏安法发现CFX在0.88V处有一明显的氧化峰,DNA的加入使这一氧化峰明显减弱.采用所推导的电化学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拟合,同时获得了CFX与DNA的结合常数(K=1.3610^5(mol/L)^-1)和结合位点数(s=1.94),并探讨了CFX与小牛胸腺DNA的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16.
金属损伤演化方程和层裂准则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由唯象分析和细观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演化方程.对两种金属,在试验结果和内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计及损伤的热-粘塑性本构关系.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研究了应力波传播规律、损伤发展及层裂.通过自由面速度历史的数值模拟,并基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间的最佳一致性,得到了损伤演化方程和层裂准则中的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17.
2种不同相容剂的PP/PA共混高聚物动态损伤演化的模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2种不同相容剂的PP/PA共混高聚物试样进行了高应变率冲击试验,以冲击后试样的模量变化来表征损伤演化,借助于“损伤冻结”的方法来控制总应变,分别得到了其损伤值随应变及应变率变化的曲线.试验表明,共混高聚物的损伤发展存在一个应变阈值(大约在4%-6%之间);超过阈值后,损伤值随应变和应变率的升高均有所增加,其中应变增加对其损伤发展的影响占有主导地位,相比而言,112^#(以PP—g—MAH为相容剂)比113^#(以TPE—g为相容剂)的损伤演化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Ru(bpy)2PIP(Ⅳ)2 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2PIP(Ⅳ)2 )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2PIP(Ⅳ)2 在35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6~4.0 mg/L,检出限为10.5μg/L.应用于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