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混合工质组分选择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选配原则。针对一种五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混合工质的配比,分析了相关制冷工质的性能及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特性。根据所要达到的温度,选择了R22、R23、R 4、R740和R728五种制冷工质作为系统循环工质,应用制冷工质性能商业计算软件Refprop,对混合工质的配比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可以接受的一种混合工质配比。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特点和R600 a/R23混合工质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循环系统进行优化,搭建了试验台进行循环降温特性的研究,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制冷循环的空间压-焓图。  相似文献   

3.
R600a/R23两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降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600 a/R23两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为例,研究了不同配比条件下,制冷系统中的特征点温度在降温过程中变化特性。试验表明混合制冷剂的配比是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关键问题,通过控制关键点的温度可以判断混合制冷剂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4.
R12/R13/R14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的R12、R13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针对该系统重新选择了制冷剂配组,给出了制冷剂组的选择原则,接着在所搭建试验台上做了一系列配比的实验,找到制冷剂的最佳配比,将R12/R13/R14和R134 a/R23/R14两种系统在5 L载冷剂的负荷下进行了降温速率、制冷量对比。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运行特点。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分离、积液和工质积存等原因引起的混合工质组分发生变化的问题,在气相色谱仪的辅助下,对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混合工质实际运行成分进行取样、检测以及分析。通过对运行工质不同位置点的采样分析,发现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际运行时各个位置的组分含量与理论分析的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一种三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三级自动复叠的制冷系统,搭建了相应的研究装置,采用R134 a/R23/R14混合制冷剂,对试验装置和混合制冷剂组分的优化试验。并对降温过程中制冷系统中混合制冷剂合流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套单级压缩、三级分凝的自动复叠制冷系统,采用R12/R13/R14为制冷剂,通过测试,低温槽内载冷剂的温度能够达到-100℃,对环境温度为30℃时的各级节流后的温度情况、系统高低压力变化情况做了重点分析,并对环境温度为17℃、27℃、30℃下的降温速度进行了对比,这些对自动复叠制冷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和改进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于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混合制冷剂的选取和组分配比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分别采用R22/R23/R14/R740/R728和R134a/R23/R14/R740/R728两组混合制冷剂应用于五级自动复叠系统,对系统高温级制冷剂R22与R134a进行理论分析和对比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134a更能有效控制系统排气温度,获取了更低的制冷温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五元混合工质四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启动压力过高和降温速率缓慢的问题,搭建了试验装置;设计了适合四级自动复叠循环系统的一种压力保护装置;分析了对系统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和降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压力保护装置能起到优化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加快降温速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军韬  张华 《低温与超导》2012,40(1):53-56,61
由于压缩机压比的局限,制约着单一制冷剂的压缩回热循环发展,本系统采用单一压缩机和混合工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制冷效果.文中对单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拟,并设计和搭建了实验台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混合工质组合R600a/R23,并初步得到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1.
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四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搭建相应的试验装置,选取合理的混合工质及配比并成功制取了-140℃的低温。测量系统各级节流后的温度特性,并进行分析,指出混合工质配比对蒸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混合工质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自复叠制冷机组的各项性能。在给定的工况下分析了R744/R600 a、R744/R290、R744/R134 a、R23/R134 a、R23/R22与R32/R600等混合工质的配比、蒸发器出口温度对机组的冷凝压力、制冷量、压缩机耗功和COP的影响。结果表明:R744/R600 a、R744/R290、R744/R134 a与R32/R600 a的最佳配比为35∶65,R23/R134 a的最佳配比为40∶60,R23/R22的最佳配比为30∶70,其中R744/R290系统的COP值为最大;低沸点组分增大情况下,R744/R290、R744/R134 a与R23/R22机组的制冷量和压缩机耗功随着先增加后减小,但R23/R134 a、R32/R600与R744/R600 a机组的制冷量和压缩机耗功一直增加;在最佳配比情况下,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其机组的COP值不断增加,而冷凝压力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3.
自复叠制冷循环中混合工质泄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自复叠制冷循环越来越广泛的用于深冷及普冷领域,对于循环中工质泄漏特性的研究却较少。以非共沸混合工质两相区的等温泄漏为基础,分析了在自复叠循环装置中各部件的泄漏对工质组成的影响,其中发生在冷凝器出口处、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出口处的泄漏对工质组成影响较大。以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R600 a/CO2的自复叠低温冷冻箱为例,研究了不同泄漏点不同泄漏率的泄漏特性。结果说明当工质泄漏时混合工质组成和循环性能发生变化,在蒸发器出口处的泄漏对循环性能影响最大;当泄漏引起循环工质组成发生较大变化时,压缩机变容量和变压力比调节能力明显降低,此时系统不能满足设计工况的要求,工作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4.
以采用R23/R134 a二元混合工质为制冷剂的自复叠制冷系统为分析对象,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和焓-浓关系图,从理论上研究自复叠制冷系统冷凝温度(环境状态)、蒸发温度及循环运行浓度等内部参数的关系及对系统性能(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运行浓度不变条件下,蒸发温度变化对系统COP的影响要大于冷凝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在冷凝温度和蒸发压力不变时,随着循环运行浓度的升高,冷凝压力升高,蒸发温度下降,单位制冷量基本不变,单位耗功量增幅明显,系统的COP下降。  相似文献   

15.
自复叠制冷循环中节流阀的开度对于整个系统循环的性能有直接影响.文中针对自复叠制冷循环中主节流阀和支节流阀开度对流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主节流阀开度、支节流阀开度对于主流流量和支流流量都有显著地影响;在相同开度变化下,主节流阀与支节流阀的交互效应对于主流的影响比支流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