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土槿皮(Pseudolarix kaempferi,Gord.)中分离到两个新二萜酸,命名为土槿丁酸(1)和土槿戊酸(2).经理化性质和对它们的IR、~1HNMR和~(13)CNMR、MS数据的分析,鉴定1为18-羟-对映-贝壳衫-15-烯-17-羧酸;2为对映-贝壳杉-15-烯-17,18-二羧酸.1的结构经X衍射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程云行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93,51(8):819-824
本文报道了一条从易得的甜叶菊苷出发经二次骨架重排合成了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及其异构体.从甜叶菊苷合成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的九步反应总产率为9%而合成对映贝壳杉-15-烯-19-酸的九步反应总产率炒17%.  相似文献   

3.
前报报道了土槿甲酸(1)和土槿乙酸(2)的化学结构.土槿皮中的另一成分土槿丙酸(3)已证明为去乙酰基土槿乙酸.我们将柱层析分去1,2后的洗脱流分,重复进行硅胶柱层析,除获得3外,还得到一个Rf值与3相近但具有双熔点的成分,定名土槿丙2酸,经鉴定为去甲基土槿乙酸(4).前报1和2的碳架系通过土槿甲酸结晶的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本文通过沟通1~4的结构关系,即由1经数步氧化反应,分别证明产物为2,3和去乙酰基去甲基土槿乙酸  相似文献   

4.
对映-贝壳杉烯二萜分子在激烈条件下进行乙酰化反应, 反应发生在半缩醛羟基, 而非仲羟基上; 该反常现象的生产可能是由于6位仲羟基与15位羰基之间形成了分子内氢键, 本文根据^1H NMR变温实验观察分子在不同温度时6位和7位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变化值△δ/T(Hz.K^-^1), 证明了上述假定。  相似文献   

5.
前报报道了土槿皮(Pseudolarix kaempferi,Gord.)中抗真菌有效成分新二萜酸——土槿甲、乙、丙和丙_2酸的结构研究。现自土槿皮中继续分离得苷1和苷2,经化学和物理方法证明1为土槿甲酸-β-D-葡萄糖苷,2为土槿乙酸-β-D-葡萄糖苷。 1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乙醚等低极性溶剂中,亦难溶于水和碳酸氢钠水溶液中,易溶于乙酸乙酯和醇中。IR示有羟基、酯基及双键,但无羧基吸收峰。~1H NMR与土槿甲酸的相似,但明显出现了糖的质子信号。糖端基质子信号δ5.66(d,J=7.5Hz),其位移值比糖接在醇羟基上的低。结合IR测知无羧基及在碳酸氢钠水溶液中不溶解,推测糖接在羧基上。质  相似文献   

6.
李春葆  孙汉董  周俊 《化学学报》1988,46(7):657-662
从云南省丽江地区产毛萼香茶菜叶中分得五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毛萼结晶甲、乙、丙、丁和戊. 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 它们的结构分别为6,7, 8, 9和10.  相似文献   

7.
贝壳杉烯化合物。在以甜叶菊甙(stevioside,2)为原料在进行对映贝壳杉烯二萜的合成研究中,我们试图合成1及其衍生物3和4以进行抗旱孕活性试验及构效关系的研究。 合成的关键是引进C_(9.11)双键,此可通过C_(17)—OH先引入C_(11)—OH,然后脱羟而成。文献曾报道几乎定量地将17羟基对映贝壳杉—19—酸甲酯(5)转化成C_(11,17)环醚化合物 6(Scheme1)。氧化环  相似文献   

8.
土槿皮是松科植物金钱松的树皮,具有抗真菌作用.自土槿皮中分得两种成分土槿甲酸和土槿乙酸,均系新的二萜化合物.经化学、谱学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证明其结构分别为1和2.  相似文献   

9.
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南省信阳地区产冬凌草叶中分得两种新的对映一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信阳冬凌草甲素和乙素,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它们的结构分别为1和2。  相似文献   

10.
从广西桂林产龙胜香茶菜叶中分得一种新的对映-贝壳杉烯型二萜化合物, 命名为龙胜香茶菜素, 经光谱和化学方法证明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1.
报导了用2D-COSY-45谱确定土槿皮酸B(2)及其衍生物(1)中具有AMX自旋体系的偶合常数相对符号, 从(1)获得的结果与以Pseudo-INDOR技术获得的结果一致, 因此COS6-45不仅可用来观察质子基团间的偶合关系, 而且还可判断三核自旋偶合体系偶合常数的相对符号, 并可推广到ABX自旋体系中去.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用圆二色散激子手性法测下土槿皮乙酸的绝对构型, 结果表明具有3s, 4s,10R及11R的绝对构型.  相似文献   

13.
Xu T  Li CC  Yang Z 《Organic letters》2011,13(10):2630-2633
A new strategy for the stere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 pseudolaric acid A (1) was accomplished in 16 steps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 featuring a samarium diiodide (SmI(2))-mediated intramolecular alkene-ketyl radical cyclization and a ring-closing metathesis (RCM) reaction to stereoselectively cast the unusual trans-fused [5-7]-bicyclic core of pseudolaric acid A (1).  相似文献   

14.
吉景顺 《化学学报》1987,45(12):1211-1212
研究了1,8-双(邻甲酸酐苯甲酰基)萘的合成方法.从7,8-苊二酮出发,与邻溴甲苯的格氏试剂生成7,8-(邻甲基基)苊二醇,用重铬酸钾把羟基氧化成酮.并形成与羰基相邻的羧基.这一反应使在苯环上与羰基相邻的羧基处于有利位置,以使两个羧基脱水成酸酐.  相似文献   

15.
A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 (TUNEL)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at apoptosis causes HeLa cell death induced by pseudolaric acid B. The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inhibitor SP600125 decreased p53 protein expression during exposure to pseudolaric acid B. SP600125 decreas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53 during pseudolaric acid B exposure, indicating that JNK mediates phosphorylation of p53 during the response to pseudolaric acid B. SP600125 reversed pseudolaric acid B-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 and protein kinase C (PKC) was activated by pseudolaric acid B, whereas staurosporine, calphostin C, and H7 partly blocked this effect.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53 is partially regulated by JNK in pseudolaric acid B-induced HeLa cell death and that PKC participates in pseudolaric acid B-induced HeLa cell death.  相似文献   

16.
青蒿酸与抗疟新药青蒿素共存于植物青蒿中, 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它的结构和立体化学已经确定, 并被用作合成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的原料, 本文报导以R-(+)-香草醛为原料合成青蒿酸。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1. 青蒿素体内青蒿酸的生物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幼苗水培法或顶株扦插法, 在青蒿植株体内以[2-^1^4c]-3,5-二羟基-3-甲基戊酸-δ-内酯([2-^1^4C]-MVA)为前体, 成功地生物合成了青蒿酸(3).  相似文献   

18.
李增春  G. SIMCHEN 《有机化学》1992,12(3):294-297
利用三氟甲基磺酸三甲基硅烷酯, 我们合成了一种新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合成中间产物2-(N-三氟乙酰-N-三甲基硅烷基)氨基-1, 1-二(三甲基硅烷氧基)乙烯。脂肪醛或芳香醛发生碳碳成键的加成反应, 生成β碳原子上带有易离去基团三甲基硅烷氧基、N原子上带有保护基团三氟乙酰基的α氨基酸三甲基硅烷酯。消除反应得到了一个合成α、β脱氢氨基酸的可行途径。这类化合物是合成复杂多肽和肽生物碱的基元物。  相似文献   

19.
陈耀全 《化学学报》1993,51(3):308-312
本文合成了一种含二茂铁侧基的DNA荧光探针-2-(N-二茂铁酰氨丙氧基)-6-氯-9-氨基吖啶, 并对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光谱, NMR谱以及它和小牛胸腺DNA的作用与二茂铁侧基的吖啶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α-羟酮是中枢神经药物叶 碱 合中的重要中间体。本文以不同路线合成了α羟酮, 并通过与天然降解物进行光谱对照确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