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付超  李章林  朱宪  鄢浩 《化学研究》2009,20(4):24-26
首次在超临界CO2与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实现了聚吡咯(PPyr)薄膜的电化学合成.与纯离子液体相比,该体系中合成的PPyr膜具有均匀平滑的表面.随着CO2压力的增加,膜的生长速度减慢,膜的表面变得更加均匀平滑.  相似文献   

2.
以碳纳米管(MWNTs)修饰的碳糊电极为基底电极,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了六氰合铁酸钴(CoHCF)纳米多孔生物传感平台。考察了MWNTs对CoHCF沉积的影响,优化了CoHCF沉积的各种实验条件(0.5mol/L KCl,1 mmol/L CoCl2和0.9 mmol/L K3Fe(CN)6混合溶液,在循环伏安电压范围0~1.1 V内扫20圈,扫速100 mV/s),借助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扫描电镜法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由于MWNTs的支撑作用,电沉积得到的CoHCF呈现出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MWNTs-CoHCF薄膜能有效地促进生物小分子在电极上的电子交换,维生素B2在纳米多孔CoHCF/MWNTs上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行为,其测定线性范围为1.2×10-7~2.6×10-7mol/L,检出限为8.9×10-8mol/L。  相似文献   

3.
在醇的水溶液中,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OH-在TiO2薄膜电极上的吸附行为和光氧化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OH-在TiO2表面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其光氧化动力学行为能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在光强足够大时,光电流和OH-在TiO2表面的吸附浓度成正比,这表明,光生空穴仅氧化吸附于TiO2表面的OH-,同时吸附的水分子则不能被氧化.在醇浓度足够高的溶液中,自由基OH•和电子之间的复合反应几乎不发生,这时整个光氧化反应的速控步骤是光生自由基OH•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TiO2纳米颗粒和ZnO纳米棒混合的多孔薄膜电极, 利用瞬态光电压技术研究了染料敏化TiO2/ZnO薄膜中光生载流子的传输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ZnO纳米棒增加了薄膜中自由电子扩散速率, 减小了复合几率, 改善了能量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5.
杨慕杰  张富尧  赵健  沈之荃 《化学学报》1990,48(10):1036-1042
本文首次应用六种过渡金属(V、Cr、Mn、Fe、Co、Ni)环烷酸盐-三异丁基铝配合催化体系, 在室温下, 于加氢汽油-甲苯混合溶剂中, 使苯乙炔直接聚合成膜。研究了成膜聚合反应特征, 动力学行为及溶剂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催化体系的活性(Fe>Cr>Co>Mn>V>Ni)。表征了所制备的聚苯乙炔膜。聚苯乙炔膜可为黄、橙、红或褐色, 具有高顺式、高分子量、高稳定性及较好结晶性和半导体特性(电阻率为10^9Ω·cm)。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孔阳离子树脂内碱土、3d过渡元素和稀土等离子对UO2^2^+加速传质的起因及规律。发现,树脂内磺酸根及与之结合的金属离子周围水合数的降低是导致UO2^2^+被加速传质的起因。因此,同价离子对UO2^2^+的加速效应一般随其离子半径的加而增大,但加速离子起因不同的电子结构具有特强的键合力时,会使其加速效应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Tl(I)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了Tl^3^+-H2O2-Fe^2^+体系的反应参数, 据此计算了该体系的反应级数, 得到了反应速率方程式, 对该反应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并用稳态处理法对所提出机理进行验证, 其结论与实验所得速率方程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8.
CoFe2-xMnxO4纳米晶薄膜的结构、磁性及磁光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磁光材料CoFe2O4的磁学特性,本研究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CoFe2-xMnxO4(x=0~2,0)纳米晶薄膜系列样品。并对其结构、磁性及磁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3+的掺入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CoFe2O4的居里温度,并可显著地增强薄膜的磁光效应。  相似文献   

9.
曹怀贞  刘春万  卢嘉锡 《化学学报》1986,44(12):1197-1203
本文采用CNDO/2-SD方法计算了二铁氧还盐及四铁氧还盐的电子结构.与Roussin 红盐及Roussin 黑盐的电子结构比较,相似之处为:在铁局部对称性为四面体的簇合物中, Fe-Fe间相互作用主要由铁的s,p电子的σ贡献产生, 金属d轨道的π相互作用在占有轨道区间同时具有成键和反键贡献, 因而对骨架的形成几乎无贡献. 骨架μ2-S桥含有孤对电子,有形成μ3-S桥的可能, 但以桥硫孤对电子贡献为主的轨道都不是前线轨道. 不同之处在于端基为SH的簇合物骨架电子的非定域性较端基为NO时更强. 二核簇合物Fe与端基SH的成键能力比与NO的小, 因而在自兜反应中容易失去端基SH而形成封闭型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刘淑莹  李智立 《化学学报》1992,50(8):762-766
本文利用质量分析离子动能(MIKES)和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 研究了邻、间、对二氯苯分子在电子轰击质谱(EIMS)中产生的[C6H4CI2]^2+和[C6H4CI]^2+双电荷离子的单分子电荷分离(CS)反应。根据测定和CS反应的动能释放值T和由此估算的反应过渡态的电荷间距的最小值R, 推测过渡态的结构。有趣的是, 可以利用双电荷离子[C6H4CI2]^2+的分解反应区分二氯苯的位置异构体。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含二氮芴和联吡啶等配体的一系列新型钌铁双核配合物:[(C~1~0H~6N~2)C=N-N=CR-Fc)Ru(bpy)~2]·(PF~6)~2,[(C~1~0H~6N~2)C=N--C~6H~4-N=CR-Fc)Ru(bpy)~2]·(PF~6)~2,[(C~1~0H~6N~2)C=N-C~6H~4-C~6H~4-N=CR-Fc)Ru(bpy)~2]·(PF~6)~2,并对其进行了光谱表征,通过对该类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和发光光谱研究,讨论其激发态的氧化还原性和对[Ru(bpy)~3]^2^+发光过程的猝灭作用.研究表明猝灭过程为扩散控制的双分子交换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2.
李志儒  王晓朋  孙家钟 《化学学报》1993,51(10):960-965
使用SCF-CI方法研究了含有Mo-Mo单键的原子簇离子体系[Mo~2Sn](n=6~9)的电子结构及电子光谱。讨论了随n增加, 配体S, S~2, S~4对Mo-Mo键序、原子电荷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分析了原子簇离子中的d-d相互作用能级次序及Mo-Mo, Mo-S'~t等键的性质, CI计算得到的谱带波数及强度次序与实验符合。指认分析表明, 谱带的跃迁性质是有趣的, 如第一吸收带为成键轨道之间的跃迁σ~x^2-y^2→σ~x~2(n=6~8), 同时, 对电子跃迁的性质进行了分类, 对谱带的电荷转移性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Self-addn. of iodide to pyridinium nucleus can take place for 2-chloro-1-dodecyl pyridinium iodide (CDPI) in CH2Cl2 upon irradiation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 isolated was shown to be the para-isomer with spectroscopic methods. From electron spectroscopic results, Kosower postulated that the pyridinium iodide can exist in the form of self-addn. product through intermediates of charge-transfer complex and tight free radical pair, but in the ground state the balance trends to ionic form, therefore the addition product was not isolated yet. The fact that we were able to isolate a stable self-addn. product I from CDPI, might be attributed to the existence of chlorine causing the decrease of electronic d. at nucleus thus stabilizing the I-C bond. The fact that isolation of addition product provides a more direct evidence for the charge-transfer mechanism in the action of Kosower polarity probes.  相似文献   

14.
稀土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催化合成水杨酸 异丁酯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林进 《有机化学》2000,20(5):805-807
研究了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O~4^2^-/TiO~2/La^3^+为催化剂,水杨酸和异丁醇为原料合成水杨酸异丁酯,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醇酸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1.0g(水杨酸为0.1mol的情况下),带水剂苯为15mL,反应时间为3.0h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化率达9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