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2,6-二氟苯甲酸和1,10-菲咯啉作为配体分别与Tm^3+、Yb^3+离子在常温下反应,制得2个稀土配合物[Tm(dfba)2(phen)(μ2-dfba)]2 (1)和[Yb(dfba)2(phen)(μ2-dfba)]2 (2)(dfba-=2,6-二氟苯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2个稀土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每个Ln^3+与2个dfba-配体和1个phen分子配位,形成[Ln(dfba)2(phen)]+结构单元,[Ln(dfba)2(phen)]+单元再通过2个不同的dfba-配体桥联形成双核分子[Ln(dfba)2(phen)(μ2-dfba)]2(Ln=Tm,Yb)。  相似文献   

2.
利用2,6-二氟苯甲酸和1,10-菲咯啉作为配体分别与Tm~(3+)、Yb~(3+)离子在常温下反应,制得2个稀土配合物[Tm(dfba)_2(phen)(μ_2-dfba)]_2 (1)和[Yb(dfba)_2(phen)(μ_2-dfba)]_2 (2)(dfba~-=2,6-二氟苯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2个稀土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热稳定性。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每个Ln~(3+)与2个dfba~-配体和1个phen分子配位,形成[Ln(dfba)_2(phen)]~+结构单元,[Ln(dfba)_2(phen)]~+单元再通过2个不同的dfba~-配体桥联形成双核分子[Ln(dfba)_2(phen)(μ_2-dfba)]_2(Ln=Tm,Yb)。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水体系中合成了5个对羟基苯乙酸及邻菲咯啉稀土配合物:其中4个配合物[RE(HPAA)3(phen)2].2H2O(RE=Eu(1),Tb(2),Dy(3),Yb(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类似的化学组成;第5个配合物是[Yb(HPAA)2(H2O)2(phen)2](HPAA).(HHPAA).2H2O(5),HHPAA=对羟基苯乙酸,C8H8O3;phen=1,10-邻菲咯啉),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前4个配合物不同。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粉末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配合物5(C56H53N4O16Yb)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2.206 52(3)nm,b=1.368 76(2)nm,c=1.754 14(2)nm,β=101.167(1)°,晶胞体积:V=5.19754(12)nm3,晶胞内结构基元数Z=4,分子量Mr=1211.06。测定了铕、铽和镝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髥离子、铽髥离子和镝髥离子的特征发射,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8-羟基喹啉(8HOQ)、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TTA)为配体合成了稀土固体三元配合物。元素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TTA)(8HOQ)2·H2O。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配体TTA和8HOQ均与稀土螯合配位。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根据激发光的不同,可发射蓝光和红光。以326nm激发时,发射415nm左右的蓝光和617nm的红光的混合光;以348nm激发时,主要发射618nm的红光。蓝光来自配体8HOQ的发射,而红光来自稀土离子的发射。配体TTA和稀土Eu3+之间存在高效率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5.
以Y2O3和Yb2O3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b:Y2O3纳米粉体,将该粉体成型后在1500℃烧结7 h获得Yb:Y2O3陶瓷。XRD测试结果表明,Yb:Y2O3纳米粉体的合成温度为800℃。扫描电镜分析表明,Yb:Y2O3粉体的平均直径为40 nm左右。差热-热重分析表明,Yb:Y2O3纳米前驱粉体中柠檬酸和硝酸等在300℃左右分解。荧光光谱分析发现Yb:Y2O3陶瓷的最强荧光发射峰位于1030 nm,是Yb3+的2F7/2-2F5/2谱项导致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以2-甲基苯甲酸(2-MB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phen和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对二者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phen的荧光发射强度要强于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而二者的荧光寿命恰好相反,三元铽配合物Tb(2-MBA)3phen的荧光寿命短于二元铽配合物Tb(2-MBA)3·2H2O。热重分析表明Tb(2-MBA)3·2H2O的热分解温度要远高于Tb(2-MBA)3phen。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 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Ⅲ)配合物(C84H82Yb2N4O24):[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哕啉)(CCDC:75754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品胞参数:a=1.22877(14)nm,b=1.23235(16)nm,c=1.45234(19)nm,α=91.726(7)°,β=103.321(7)°,γ=113.885(6)°,品胞体积:V=1.9379(4)nm3,品胞内分子数Z=1,相对分子质量M,=1877.62,电子数F(000)=946,密度Dc=1.609 g·cm-3,吸收系数μ(Mo Kα)=2.481 mm-1.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5.0%,10.0%,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Ⅲ)离子和铽(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Ⅲ)配合物(C84H82Yb2N4O24):[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啰啉)(CCDC:75754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2877(14)nm,b=1.23235(16)nm,c=1.45234(19)nm,α=91.726(7)°,β=103.321(7)°,γ=113.885(6)°,晶胞体积:V=1.9379(4)nm3,晶胞内分子数Z=1,相对分子质量Mr=1877.62,电子数F(000)=946,密度Dc=1.609g·cm-3,吸收系数μ(MoKα)=2.481mm-1.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5.0%,10.0%,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依然显示铕(Ⅲ)离子和铽(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稀土硝酸盐和2,5-噻吩二甲酸与菲咯啉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Ln(2,5-tdc)1.5(phen)(H2O)]n(Ln=Gd(1),Tb(2),Dy(3);2,5-tdc=2,5-噻吩二甲酸根,phen=菲咯啉)。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3为同构的2D网络结构。配合物1在340 nm激发下出现最大发射中心位于366和387 nm的宽峰,可归属于配体的π*-π跃迁发射。配合物2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发绿光,其荧光发射光谱中出现了4个尖峰,位于491、545、588和620 nm处,对应于Tb3+的5D4→7FJ(J=6~3)跃迁。配合物2的荧光寿命显示为单指数衰减,其值为(0.123±0.005)ms。配合物3的发射光谱中出现了2个尖峰,位于482和575 nm处,分别对应于Dy3+的4F5/2→6H15/2和4F5/2→6H13/2跃迁。另外,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传感能力,该配合物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水溶液中的Cu2+离子。  相似文献   

10.
林美娟  王文  章文贡 《高分子学报》2006,3(8):1013-1018
合成了(异丙氧基)二(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基)钐[Sm(OPri)(TTA)2]配合物,并通过本体聚合制备Sm(OPri)(TTA)2/PMMA光致发光材料,采用IR1、H-NMR、XRD、DMTA、FS、E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OPri)(TTA)2/PMMA在396 nm波长激发下在562、598、644 nm处发射很强的Sm3+离子4G5/2→6H5/2,4G5/2→6H7/2,4G5/2→6H9/2跃迁的特征荧光,其发光强度与Sm(TTA)3/PMMA相当;其储能模量E′、玻璃化温度Tg和粘流温度Tf均比PMMA有所提高;Sm(OPri)3/PMMA形成类似交联结构聚合物,而Sm(OPri)(TTA)2/PMMA为线型无定型结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镱(Ⅲ)卟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近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5个meso-位和β-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Yb(Ⅲ)卟啉配合物(2a~2e),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配合物的可见光谱和近红外光谱性质, 测得了相关的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 研究结果表明, 此类中性单核Yb(Ⅲ)卟啉配合物由于Yb3+的存在, 导致卟啉配体发生π→π*跃迁, 并将吸收的可见光能量传递给Yb3+的激发态, 使得配合物在近红外光区有很强的发光, 且meso-位为供电子基团的Yb(Ⅲ)卟啉配合物的发光效率比含吸电子基团的Yb(Ⅲ)卟啉配合物高, 而β-位溴化的Yb(Ⅲ)卟啉配合物的发光效率较差.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Eu(Ⅲ)与α-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三苯基氧化膦(TPPO)和苯甲酸(BA)及其衍生物对甲基苯甲酸(PTA)或对甲氧基苯甲酸(POA)形成的系列配合物.对所合成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与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元素分析表明其组成为Eu(BA)(TTA)2TPPO2,Eu(PTA)(TTA)2TPPO2与Eu(POA)(TTA)2TPPO2.测定了配合物Eu(POA)(TTA)2TPPO2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激发光谱.结果表明,苯甲酸及其衍生物作第二配体加入到Eu3 的配合物中,能得到成本较低的系列鲜艳红色荧光材料,它们的相对荧光强弱顺序是:Eu(POA)(TTA)2TPPO2>Eu(PTA)(TTA)2TPPO2>Eu(BA)(TTA)2TPPO2.  相似文献   

13.
配合物EuxM1-x(TTA)3(H2O)2(M=La,Gd)光致发光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为EuxM1-x(TTA)3(H2O)2(M=La,Gd)的固体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的变化规律.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成份为Eu(TTA)3(H2O)2和M(TTA)3(H2O)2,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的结果显示配合物的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其中不发光的M(TTA)3组分对发光有增益作用.对其可能的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液法合成了邻菲啰啉(phen)和氨三乙酸(H3nta)钴配合物Co(phen)2Cl2(1), Na[Co(nta)]·H2O(2), [Co(phen)2(H2O)2][Co(nta)(phen)]2·12H2O(3), 对配合物3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1.2448(2) nm, b=1.5898(3) nm, c=1.7412(3) nm, α=91.746(3)°, β=97.807(3)°, γ=103.745(3)°, V=3.309(1) nm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室温下这3种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这3种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强度变化, 确定配合物1和3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 分析了配合物1和3与BSA相互作用时的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以及热力学函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讨论了这2种配合物分别与BSA相互作用时的作用位点、 作用力的类型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镱(III)配合物(C84H82Yb2N4O24): [Yb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 phen=1,10-邻菲啰啉)(CCDC: 75754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IR)光谱、热重分析(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 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C84H82Yb2N4O24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 = 1.22877(14) nm, b=1.23235(16) nm, c=1.45234(19) nm, α=91.726(7)°, β=103.321(7)°, γ=113.885(6)°, 晶胞体积: V=1.9379(4) nm3, 晶胞内分子数Z=1, 相对分子质量Mr=1877.62, 电子数F(000)=946, 密度Dc=1.609 g·cm-3, 吸收系数μ(Mo Kα)=2.481 mm-1. 测定了铕和铽掺杂(2.5%, 5.0%, 10.0%, 摩尔分数)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单独的配体没有荧光, 在形成配合物后, 依然显示铕(III)离子和铽(III)离子的特征发射峰, 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 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含稀土三元配合物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发光良好的稀土三元配合物Eu(TTA)3phen和Tb(AA)3phen复合到水溶性的聚合物PVP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得到了具有荧光特性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产物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其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及荧光寿命.荧光测试表明稀土配合物在聚合物纳米纤维中比其在粉末中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及更长的荧光寿命,其原因可归结为聚合物链状结构使得配合物无辐射的分子运动的受限,聚合物纳米纤维为稀土配合物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该纳米纤维在紫外激发光的照射下可以发射出很强的稀土配合物的特征红光和绿光.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苯胺(PANI)和稀土配合物Eu(BA)3phen掺杂到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 制备出新型的具有光电双功能的Eu(BA)3phen/PANI/PVP复合纳米纤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 荧光光谱仪及宽频介电松弛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纳米纤维直径为(270±31) nm. 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 Eu(BA)3phen/PANI/PVP复合纳米纤维发射出主峰位于580, 594和617 nm的红光, 对应于Eu3+的 5D0→7F0, 5D0→7F1和5D0→7F2跃迁. 当m[Eu(BA)3phen]:m(PANI):m(PVP)=15:10:100 时, 复合纳米纤维的荧光发射最强. 复合纤维的电导率随PANI含量的增大而升高. 在m(PANI):m(PVP)=50:100时, 其电导率在高频(106 Hz)下达到1.5×10-6 S/cm.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和乙醇-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六种轻希土与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1,10-二氮杂菲(phen)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考察了配合物有关性质,并确定了其组成为RE(TTA)3phen和RE(TTA)3phen·H2O(RE=La、Ce、Pr、Nd、Sm、Eu).  相似文献   

19.
[(n-C4H9)4N][EuxM1-x(TTA)4](M=La、Sm、Gd、Tb)的光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类组成为[(n-C4H9)4N][EuxM1-x(TTA)4](M=La、Sm、Gd、Tb)的固体配合物,通过测定其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结构和发光性质随Eu3+浓度变化的规律.红外光谱和XRD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系中没有新化合物生成.而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发光强度与Eu3+浓度不成线性关系,不发光的基质配合物组分对发光有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影响.提出一种可能的发光机制解释这一共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20.
Eu/MCM-41介孔复合体系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硅源,以及1,3,5-三甲苯(TMB)为加长剂合成了有序介孔分子(MCM-41)。选择Eu(DBM)3phen为客体,纳米级介孔分子筛为主体,在氯仿中进行分子组装,制备了具有强发光性能的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Eu(DBM)3phen-MCM-41。采用XRD,HRTEM,FTIR和荧光光谱分析等对产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61nm紫外光激发下,Eu配合物在613nm处有较强的荧光,归属于^5Do→^7F2跃迁峰,且在400~550nm波段有介孔基体的荧光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