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超大孔Fe和V—Ti分子筛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忠勇  刘述全 《分子催化》1995,9(6):457-463
水热法合成了具有超大孔MCM-41分子筛结构的含Fe和V-Ti分子筛,通过XRD,骨架IR,ESR,^29SiMAS NMR,紫外漫反射等测试表征证实,Fe原子在FeMCM-41分子筛骨架上,V和Ti同是进入V-TiMCM-41分子筛骨架。  相似文献   

2.
用气固相同晶取代法合成了Ti-AlZSM-5和Ti-AlZSM-11型分子筛,并测定了它们的IR光谱、UV-Vis光谱以及晶胞参数,证实Ti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热稳定性能的研究表明,Ti进入骨架后,分子筛热稳定性基本不变.另外,当高温处理时,Na型含钛分子筛的结晶度下降,直至转化为方石英,960cm-1处钛的特征峰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3.
杂原子Fe—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在SiO2-FeO3-EDA-H2O体系中成功地合成了Fe-ZSM-5型沸石分子筛。并采用XRD,IR,SEM及MTG反应考察了其物理化学特性,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单位晶胞体积随Fe杂原子含量的增加而膨胀;骨架在1100cm^-1处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移动,说明Fe杂原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和化学气相传输法合成三硒化二铒。晶体属于四方晶系,M_r=571.40,空间群为P4/nmm,a=3.984(1),c=8.228(3),V=130.59(7),Z=1,D_c=7,27g/cm ̄3,F(000)=238,μ(MoKα)=528.86cm ̄(-1),对于187个I≥3σ(I)的独立衍射点,最后偏离因子R=0.066,R_w=0.078。化合物Er_2Se_3的晶体结构是由Er配位多面体的双层状结构通过共用Se(2)原子,沿c轴方向堆积而形成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5.
Fe—ZSM—5分子筛中Fe的化学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春雷  吴志芸 《分子催化》1995,9(3):165-171
本文应用ESR、XPS、DRS、Mossbauer谱和首次运用TPR技术结合XPS、XRD对Fe-ZSM-5中Fe的化学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介质条件下合成的Fe-ZSM-5分子筛中,铁仅有一种价态Fe(Ⅲ),但却有多种存在形式。非骨架Fe(Ⅲ)包括分子筛孔道内及外表面上沉积的氧化铁;骨架Fe至少有两种状态,即骨架不饱和配位Fe(Ⅲ)和骨架畸变四配位的Fe(Ⅲ).各种测试方法的结果表明Fe主要位于分子筛的骨架上,非骨架Fe(Ⅲ)很少.  相似文献   

6.
陈寿山  滑艳玲 《结构化学》1994,13(3):211-215
报道了双(1-正戊基环己基茂)二氯化钛[(η5-C5H4C(CH2)5(C5H11-n]2TiCl2(I)及双(1-甲基-1-(α-噻吩基)乙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η ̄5-C5H4C(CH3)_2-]2TiCl2(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二者均系单斜晶系,(I)的空间群为P2/n,晶胞参数a=14.180(2),b=6.562(1),c=17.046(3),β=99.63(1)°,Z=2,V=1563.8,Dx=1.188g/cm3,F(000)=596,Mr=553.56,λ=0.71073μ=4.59cm-1,R=0.058,Rw=0.066;(1)的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5.713(1),b=6.617(1),c=13.591(1),β=92.78(2)°,Z=4,V=2309.8,Dx=1.430g/cm3,Mr=497.41,λ=0.71073,μ=7.822cm-1,F(000)=1032,R=0.055,Rw=0.072。茂环上取代基对茂环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空间阻碍的增大使得取代基与茂环相连C-C单键增长。  相似文献   

7.
标题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μ-CO)_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_2Cl、ClCH_2COOC_2H_5和Ph_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R]_2(R:MeCO(1),PhCO(2),PhCH_2(3),CH_2COOC_2H_5(4),Ph_3Sn(5),I(6))。A在氯仿中与碘反应,得到Fe-Fe断裂的双铁碘化物,但在苯中与过量碘反应,则得到Fe-I-Fe桥联的离子型化合物(Me_2SiSiMe_2)[η ̄5-(3-Me_3SiC_5H_3)Fe(CO)_2]_2I·I(7)。化合物6的晶体和分子结构经X射线衍射测定,6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7217(4)nm,b=0.7753(2)nm,C=1.3629(7)nm,β=103.80(3)°,V=1.767(2)nm3,Z=4,Dc=1.6299·cm-1,最终偏差因子R=0.054。  相似文献   

8.
含钛MCM—41分子筛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热法合成了含钛的MCM-41型超大孔分子筛,通过XRD,IR,DRSUV-VIS,^29SiMASNMR等测试,表明钛处在分子筛骨架上,同时考察了Na^+、Al^3+对TiMCM-41合成的影响以及分子筛的热稳定性、吸附量和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Ti—β分子筛的合成,表征与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武斌  刘希尧 《催化学报》1998,19(6):574-578
采用水热晶化法成功地合成了Ti-β分子筛。运用XRD,IR,UV-Vis和SEM等多种现代物理技术表征了合成的Ti-β分子筛样品的物化特性,证明了它具有BEA拓扑结构,结晶良好,且钛原子进入了分子筛的骨架,无非骨架钛存在,晶粒大小约为0.3Ζμm。考察了合成路线、晶化时间等因素对Ti-β分子筛的影响,发现不同合成路线只对结晶度有影响,晶化时间在10 ̄12h较好。探针反应结果表明,Ti-β分子筛对苯  相似文献   

10.
通过Fe3(CO)(12)、硫醇(硫酚)和EtMgBr所形成的络盐[(μ-CO)(μ-RS)Fe2(CO)6]-Mg+Br与氯代芳酰氯的原位反应,合成了通式为(μ-RS)(μ-o-ClC6H4CO)Fe2(CO)6和(μ-RS)(μ-m-ClC6H4CO)Fe2(CO)6(R=n-Ru,t-Bu,Ph)的6个新桥芳酰基铁硫配合物,并用C/H分析、IR和1HNMR表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AlMCM-41负载Ni催化剂的正十二烷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_2脱附、XRD,NH_3-TPD和H_2-TPR等手段表征中孔分子筛AlMCM-41负载 Ni催化剂。结果表明,AlMCM-41负载Ni后会导致中孔分子筛骨架部分塌陷,孔道有 序度降低,而且,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随着载体中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此外,催 化剂的表面酸性以弱酸和中强酸为主。正十二烷加氢转化反应评价表明,在催化剂 Si/Al比为17.4 ~ 38.7范围内,随着铝含量的减少,氢解副反应加剧,正十烷的 转化率逐渐升高,异构选择率则以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在Si/Al=23.2时达到 最大值。当Si/Al比为17.4时,催化剂的酸/金属功能呈现较好的匹配,正十二烷裂 解产物以C_6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且i/n-(C_4~C_9)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介孔氧化硅材料MCM-41为模板,硝酸锰为锰源,通过浸渍、450℃焙烧4 h得到Mn-MCM-41,用NaOH溶液溶解除去氧化硅模板得到锰氧化物,采用XRD,HRTEM和N2吸附-脱附等测试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纯相的β-MnO2纳米纤维,直径小于3 nm.纳米纤维之间有序排列组成类似MCM-41模板的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达到136.5 m2/g.将所制备的β-MnO2纳米纤维用于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分解质量浓度为60 mg/L的亚甲基蓝(MB)模拟染料废水,经100 min反应后,亚甲基蓝水溶液脱色率达到97.59%.所制备的催化剂对降解处理高浓度亚甲基蓝溶液,具有降解脱色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唐华  纪敏  王新葵  贺民  蔡天锡 《催化学报》2010,31(7):725-728
 采用两步气相法制备了 AlCl3/Al-MCM-41 催化剂, 在浆态鼓泡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其催化萘和丙烯烷基化反应性能, 并通过粉末 X 射线衍射、N2 吸附-脱附、吸附吡啶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等方法, 表征了载体的物化性质及催化剂表面酸性. 结果表明, 在萘与丙烯的烷基化反应中, 具有与 2,6-二异丙基萘 (2,6-DIPN) 分子动力学尺寸相匹配的孔道和适当的[-O-AlCl2]担载量是提高 AlCl3/Al-MCM-41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关键, 其中以较大孔径的 AlCl3/H/Al-MCM-41 催化剂活性最高, 在 0.1 MPa, 85 oC 反应 5 h 时, 萘转化率达 82.1%, 2,6-DIPN 在 DIPN 中的摩尔含量达 32.2%.  相似文献   

14.
Cr/MCM-41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其纳米尺寸孔内聚乙烯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静  段雪  R.F.Howe 《化学学报》1999,57(2):125-131
合成了纯硅MCM-41,并以浸渍法在表面负载烯烃聚合催化活性中心---过渡金属元素Cr;通过对所得Cr/MCM-41样品的结构特征及Cr物种的存在形成进行XRD,低温N2吸附,FTIR,Raman,^2^9SiNMR等表征发现,Cr/MCM-41具有良好的长程有序结构、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均一的孔径分布。负载于MCM-41表面的Cr物种通过与羟基的相互作用分散于载体孔道内。Cr负载量较低时,Cr物种主要以孤立态存在,随着Cr含量增加,出现聚合态的Cr物种。Cr/MCM-41的一维孔道内,不仅可进行乙烯的聚合形成聚乙烯,而且反应后MCM-41的长程结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MCM-41-罗丹明B超分子功能材料的组装及其发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化学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超分子化学和器件正在引起理论和实验化学家的广泛重视.超分子化学可定义为由多个分子通过分子间非键合作用而形成的复杂但有组织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渍法将甲草胺吸附到纯硅MCM-41(M41)介孔材料中, 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为表面改性剂, 通过气-固反应对吸附了甲草胺的M41材料(Ach/M41)进行疏水改性, 得到了既具有高载药性又能有效延缓甲草胺释放的缓释体系Ach/TMS-M41. XRD、低温N2吸附/脱附、FT-IR和TG等分析结果表明, 甲草胺在M41中的吸附量高达0.381 g·g-1(质量分数为27.6%), 此时M41仍保持原有的孔道结构, 且甲草胺能完全分散于M41孔道中. 分别对Ach/M41和Ach/TMS-M41在水中的缓释性能进行了测试, 甲草胺释放率分别为62%和38.1%, 表明疏水改性对延缓甲草胺释放有较好的效果. 而且, 介孔材料孔壁对甲草胺具有明显的紫外屏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外围具有柔性链状基团的2(3),9(10),16(17),23(24)-四-(N,N-二乙胺基乙氧基)Ni-酞菁配合物(2).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剂,水热法将该Ni-酞菁配合物(2)装载到MCM-41中.利用UV-Vis-NIR,FT-IR,XRD,TEM,FESEM及N2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制备的样品中Ni-酞菁配合物(2)主要以单体和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MCM-41中.通过不同制备酞菁浓度的装载研究表明,较高制备酞菁浓度有利于制备结晶度及孔道有序性较高的介孔分子筛样品.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制备条件对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饱和处理的介孔钛硅分子筛表面自组装作用的影响.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出巯基乙酰氧基功能膜.用XRD、IR、TGA、元素分析、XRF、13CCP/MAS和29SiCP/MASNMR谱对功能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组装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选择甲苯作溶剂,控制在110℃加热,硅烷化24h.实验表明,功能膜对水体中的Pb2+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能力,可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痕量铅  相似文献   

19.
WP/MCM-41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硫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钨酸铵、磷酸氢二铵和自制的MCM-41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振荡、程序升温和高纯氢气还原的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WP和WP/MCM-41,用XRD、BET、BJH、SEM和EDX表征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对噻吩的加氢脱硫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振荡法制得的WP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孔容和对噻吩加氢脱硫活性明显高于常规搅拌制得的WP催化剂,WP的比表面积达到56.357 m2/g,孔容达到0.058 cm3/g,35%WP/MCM-41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87.522 m2/g,孔容为0.362 cm3/g,在613 K时WP催化剂的噻吩转化率达到81.22%,负载量为35%的WP/MCM-41催化剂的噻吩转化率达到92.78%;35%WP/MCM-41的噻吩HDS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高负载钛MCM-41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硅分子筛在各种有机反应中具有独特的催化氧化性能,采用廉价双氧水作氧化剂,产物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不会发生深度氧化,且整个催化反应无污染排放,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TS—1以及其它微孔分子筛的孔径较小,难以使大分子的有机化合物进人孔道中进行催化反应,因此合成较高水热稳定性及高氧化活性的介孔钛硅分子筛仍是催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