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去过火车站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当火车由远处开过来时,汽笛声的音调迅速变高(实际上是频率增大),而当列车离你远去时,汽笛声的音调会变得低沉(实际上是频率变低)。同样,坐过火车的人也会发现,当旁边的复线上有列车开过来时,汽笛声急剧变尖,十分刺耳。在大街上,当警车从你身旁呼啸而来时,你会发现警笛声调也有明显的变化。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声源或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而且频率的变化与声源或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2.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由澳大利亚物理学家J.Doppler1842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62页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时,以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为匀速运动为例说到“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有时不能够清晰理解教材所表达的含义,往往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波源静止,观察者匀速靠近波源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当观察者静止,波源匀速靠近观察者时,观察者听到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经验:火车急速离去时,汽笛声调会低沉下去;而迎面驶来,声调则变高,这种现象物理上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它是波动现象特有的规律. 简言之,多普勒效应可以这样表述:当波源和观察者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偏离波动本来的频率,相向运动,频率就升高;相背运动,频率则降低,而且相对运动速度越大,这种频率偏移也越大,电磁波,机械波都会产生多普勒效应,下面是准确的表示公式. 对于机械波,设波动的传播速度为u,波动的固有频率为f.当波源以速度v相对观察者运动时,则接收者接收到波的频率f会…  相似文献   

5.
李子良  陆丁 《大学物理》2024,(2):13-15+22
详细讨论了波源和观察者在垂直二者连线方向上运动时是否会产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会影响多普勒效应,火车经过观察者时汽笛的音调是否是先越来越高后越来越低等三个容易对多普勒效应产生误解的地方,并给予澄清.特别地,推导出了波源和观察者沿任意方向运动时的精确的多普勒效应公式,证明了多普勒效应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无关.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效应及其现代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高速行驶的火车从远处鸣笛而来时,人耳听到的笛声音调愈来愈高;而当火车鸣笛离去时,其笛声音调愈来愈低。此现象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它表明: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所发射的频率不同。“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发现的。而电磁波频域内的“多普勒效应”在1938年才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由多普勒效应原理推导了驶过观察者身边的火车汽笛声频率与火车位置的关系,定量分析了频率随火车位置的变化关系曲线.结果表明,火车经过观察者身边时汽笛声的频率连续降低,观察者离火车轨道越近,频率变化越快.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媒质运动,则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将不是波源的原频率v0.设波源S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度为v8,观察者B相对于媒质的运动速度为vB,波速为u.当两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B接收到的频率为v=(u vB)·v0/(u-v8).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对于波在传播时,遇到刚性反射体的情况(如下图(1)所示的例子),有人认为可以用镜象的办法,把波源等效为一个“镜象波源”,而且在有的书中出现过类似的结论[1],我们认为,这种等效在反射体移动的情况下是不妥的. 在图1中,当波源向右运动(。。羊0),而观察者B和反射体相对于媒…  相似文献   

9.
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特征,分别讨论了波源固定、观察者运动,波源运动、观察者固定以及波源和观察者都运动等三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高频波多普勒效应.并且推广至二者不在同一圆周上运动及不同的运动方向等情况,推导出了在不同的相对运动状态下接收波的频率公式.研究表明,匀速圆周运动状态下,接收波的频率是周期性变化的,接收波频率的变化与波源和观察者的角速度差绝对值相关;而接受波频率的极值大小受角速度差绝对值、观察者运动半径、波速的影响,但影响效果会有所区别;而极值点位置受波源运动半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效应是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当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和波源发射波的频率是不同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使用的超声血流测量仪、超声心脏测量仪、超声胎心检查仪等设备,就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测相应的量.下面我们从物理的角度对超声多普勒仪器的诊断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提出的。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2.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9
多普勒是一位手艺高超的石匠之子。1835年他到布拉格一所学校任数学教授。他的名字和多普勒效应永远相连。多普勒效应是这样一种现象:运动声源对它正去接近的某人来讲,其音调要比和它一起运动的某人所感觉到的要高;对它正在离开的某人来讲,其音调要比和它一起运动的某人所感觉到的要低。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例子,是当列车疾驰而过时,立于车站上的人听到的汽笛声会从高音调突然降到低音调。  相似文献   

13.
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媒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称为感知频率)不同于波源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本文试图给出机械波多普勒效应普遍公式的简单推导,并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一、公式推导设波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传播的速率为 v,波源相对于媒质的速率为 v_z,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速率为 v_o,波源的固有振动频率为 v,观察者的感知频率为 v′。  相似文献   

14.
1多普勒效应1842年奥地利著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多普勒(Doppler)观察发现:当光源与接收者相向运动时,光波被压缩,波长缩短,接收频率较发射频率增大;当光源与接收者背向运动时,光波伸展,波长增大,接收频率较发射频率减小.这一光学中的现象也适用于声学之中.站在铁路旁的人,当鸣着汽笛的火车开过来时,会感到汽笛声由低沉变得高亢,当火车离开时,会感到汽笛声由高亢变得低沉了.这种由于光源(或声源)与接收者间相对运动所造成的接收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这种频率的差异,称为频移(…  相似文献   

15.
用差频方法演示可闻声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闻声多普勒效应的传统演示方法,是让观察者直接听运动声源发出的声音,从而鉴别音调或频率的变化。我们感到这种演示方法存在如下两个问题:第一、要让现察者能听到音调有明显的变化,就要求声源的运动速度较高,而在通常实验条件下,这一要求并不容易达到。当运动速度不高时,多普勒频移量很小,一般人耳要分辨微小的频移是比较困难的,因而演示效果不明显;第二,当声源运动发生多普勒频移的同时,观察者所听到的声强也在发生变化,这对鉴别多普勒频移效应又增加了困难。为了克服上述困难,我们采用了差频方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指波源与观察者(接收器)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波动频率有所不同的现象。该效应在科学技术上的应用极其广泛。  相似文献   

17.
医用超声Doppler技术与血流测量(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威琪 《应用声学》1986,5(1):36-43
1842年Christian Doppler发现,当频率f_0的振源与观察者之间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不再是f_0而是f’.后来将这种由于相对运动而引起频移的现象称为Doppler效应. 若声源静止,接收体相对声源运动,则在接收点收到一个波长λ_0的时间为T’=λ_0/(C±V)=C/(C±V)f_0=1/f’(1)式中T’——接收点收到一个波长λ_0所需的时间,即周期;f’——接收点收到的频率;λ_0——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的相对运动致使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不同的现象.多普勒效应有很多实际的应用,然而无论是新老教材,多普勒效应一节的教学仅停留在实验演示及规律的文字性表述上,不少师生对多普勒效应的理  相似文献   

19.
雷裕波 《物理通报》2011,40(7):31-34
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测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射波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引起多普勒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在低速传播的机  相似文献   

20.
再谈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普勒效应是指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频率不等于波源振动频率的现象。一般的普通物理教材只研究波源和接收器沿二者连线运动时的情形,即纵向多普勒效应,对波源和接收器沿任意方向运动没有做深入研究。本文力图从频率的定义单刀直入,来推导机械波多普勒效应的普遍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