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醇对聚硅氧烷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二甲氧基基硅烷等为原料,在氢氧化钾催化作用下,通过开环共聚合成了聚硅氧烷乳液,并就稳定剂长链脂肪醇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得到了较佳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2.
通过乙二醇或多缩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与氨基乙醇开环聚合,然后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合成了四种主链含γ-氨基丙基杂氮硅三环的聚醚聚合物。将这四种聚醚聚合物与芳香醛反应,合成了十二种主链含有γ-芳亚甲氨基丙基杂氮硅三环的聚醚聚合物。用IR、UV、~1HNMR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验证。用体外细胞培养法测定了这些聚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γ-氨丙基七甲基环四硅型氧烷和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研究了它们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阳离子乳化剂及阴离子型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共聚合反应。探讨了催化剂量、单体浓度、氨丙基含量及温度等对聚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丙烯酸树脂乳液涂饰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浩军  石碧 《化学通报》2001,64(11):722-726
以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及其它丙烯酸酯类、乙烯基类单体作为共聚单体,以过醋酸-双氧水为引发体系,采用核-壳乳液共聚方法,对阳离子丙烯酸树脂的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体系和乳化剂体系对乳液的性能、乳胶粒的形态结构、聚合物的性能以及工艺过程的平稳性至关重要。该项研究为阳离子丙烯酸系聚合物在制革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PDMS)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PTMS)合成了具有微交联结构的聚硅氧烷乳液,并以此为种子乳液再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合成了稳定且性能优良的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用激光粒度分析仪、FTIR、DMA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氧烷被有效的接枝到了聚丙烯酸酯分子链中;硅氧烷的加入,使聚合物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增大,玻璃化温度提高,加入量为10%时,Tg由50.5℃升高到57.2℃;加入20%的硅氧烷涂膜吸水率由13.8%降低到6.8%.  相似文献   

6.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尿素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通过对工艺条件的优化制备得到了纯度高达99%以上的产品并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星型POSS/PMMA复合材料的ATRP合成及其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γ-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八官能团γ-氯丙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以该POSS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具有星型结构的POSS/PMMA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POSS和POSS/PMMA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已经合成八官能团γ-氯丙基POSS,POSS/PMMA复合材料具有分子设计的预定结构,且复合材料的分子结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通过ATRP法实现了POSS在聚合物中的单分散.此外,TGA的研究表明,POSS的引入提高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以(NH4)2S2O8-NaHSO3作引发剂,用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铈(Ⅲ)对明胶进行乳液接枝共聚鞣制。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介质PH值,乳液固含量和离子浓度等因子对反应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合成聚合物与明胶结全形式的研究,探讨了接枝共聚鞣制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首先以1-甲氨基-4-溴-蒽醌和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取代反应合成了蒽醌型蓝色扩链剂1-(1,1-二(羟甲基))乙氨基-4-甲氨基蒽醌(HMEMAQ),并将其与N,N-二(2-羟乙基)丙烯酰胺作为扩链剂合成出聚氨酯预聚体,然后经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接枝乳液共聚合制备出了性能稳定的共聚型蓝色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PUA)乳液.然后用1H-NMR、FTIR、UV-Vis吸收光谱、粒度和电位分析、氙灯老化等方法对HMEMAQ的化学结构、PUA乳液及乳胶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N2气氛下,用偶氮类AIBN作为引发剂可以有效避免PUA乳液合成过程中生色基团的氧化变色现象.当AIBN用量达到不饱和单体的2 wt%时,接枝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99.9%.HMEMAQ用量对乳液的胶体性质和单体转化率没有明显影响.PUA聚合物和HMEMAQ的UV-Vis吸收光谱保持一致,最大吸收波长均为640.8 nm.与具有相同生色基团的共混型蓝色PUA乳胶膜相比,共聚型PUA乳胶膜的耐光色牢度和耐溶剂色牢度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具有季铵盐侧基的网状大环聚环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ω-氯已基环氧丙基醚分别与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二缩三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网化共聚,再与三乙胺或三丁胺反应,合成六种新型具有季铵盐侧基的网状大环聚醚。它们对钠、钾离子具有很高的络合容量,在固-液型和液-液型亲核取代反应中均显示很高的相转移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几种紫外光敏有机硅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1,3,5,7-四(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和1,3-双(甲基丙烯酰氧甲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合成,以及它们与αH,αH,ωH-全氟烷氧丙基甲基环四硅氧烷的开环共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光敏聚多氟烷氧丙基甲基硅氧烷.并初步研究了在紫外光辐照下,这类光敏聚多氟烷氧丙基甲基硅氧烷的化学结构对固化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对羟基苯甲醛、3-氯-1-丙醇、对苯二胺合成液晶基元—1,4-二(4-丙氧基醇苯亚胺基)苯,液晶基元与对苯二异氰酸酯和1,3-双(3-氨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反应合成有机硅席夫碱聚氨酯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式扫描量热分析、偏光显微镜、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液晶聚合物的结构、热稳定性、液晶性能、元素组成及分布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用此液晶聚合物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制备成气相色谱填充柱,测定了该色谱柱的相对极性,苯取代物及二氯苯的同分体异构体的分离性能。该液晶聚合物作为色谱固定液具有较强的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一类新型网状聚合物冠醚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能。分别通过双环氧丙基醚、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及多缩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等五种双环氧单体的网化聚合,直接合成了八种网状聚合物冠醚。聚合反应中分别采用了两种催化体系:BF3·OEt2和(i-Bu)3Al。测定了网状聚合物冠醚对金属阳离子的络合容量及其在亲核取代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活性。实验表明,这类网状聚合物冠醚合成简便、性能良好且便于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N-[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与1,3-丙磺酸内酯为原料,制备了3-[(3-丙烯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磺酸钠甜菜碱型单体,并将其与丙烯基聚乙二醇通过自由基聚合物反应合成了磺酸基甜菜碱和聚乙二醇的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在高浓度CaCl2条件下该共聚...  相似文献   

15.
通过β-乙硫乙基环氧丙基醚与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开环共聚,合成了网状结构单元中具有硫醚侧基的网状聚合物冠醚,或交联大环聚醚。这类聚合物与铂金属形成的配合物,是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高活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通过β-乙硫乙基环氧丙基醚与一缩二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开环共聚,合成了网状结构单元中具有硫醚侧基的网状聚合物冠醚,或交联大环聚醚。这类聚合物与铂金属形成的配合物,是烯烃与三乙氧基硅烷硅氢加成反应的高活性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非冠醚单体直接合成聚合物冠醚,是一条值得注意的新途径。Mathias等通过α,ω-三缩四乙二醇双乙烯醚的环化聚合,Yokota等通过1,2-[2-(2,3-环氧丙氧基)乙氧基]苯的环化聚合分别合成了相应的线型聚合物冠醚。我们分别通过双环氧丙基醚、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及多缩乙二醇双环氧丙基醚的交联聚合,合成了八种新型网状聚合物冠醚。为了与Yokota等采用的环化聚合途径相区别,我们称这种聚合途径为网化聚合,并根据所得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将它们称为网状聚合物冠醚。  相似文献   

18.
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经悬浮共聚制成珠状、大孔共聚体(交联度8%,孔径r=3.0×10~2,比表面积25M~2/g,粒度0.2—0.4mm),再经氯甲基化、膦化或胺化等功能基反应制成聚乙烯苄基二苯基膦和八种聚乙烯苄胺树脂。用这些聚合物配位体和二-μ-氯四羰基二铑[Rh_2(CO)_4Cl_2]反应,制成九种聚合物键铑催化剂。测定了二-μ-氯四羰基二铑、九种聚合物配位体和聚合物键铑催化剂的红外光谱。比较了聚合物膦、胺二类配体催化剂的活性及N-取代基对聚合物苄胺-铑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传统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表面性能的稳定性,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作为可交联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MPS改性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DLS、TEM、I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MPS对合成乳液的稳定性、涂膜性能和膜表面接触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法适合用于对水敏感单体的聚合,合成的纯丙烯酸酯乳胶为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92 nm,而氟丙乳胶和含3%MPS的含硅氟丙乳胶形成了典型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分别增大至107 nm和103 nm,含硅氟丙聚合物中存在Si-O-Si的交联结构。涂膜性能测试表明,MPS的引入增加了共聚物膜的硬度、耐溶剂性和耐水性。接触角测试表明,随MPS用量的增加,乳胶膜对水的初始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随时间的降低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共聚体系中加入适量MPS,通过含氟链段与MPS链段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涂膜表面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分别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和油溶性的2,2′-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引发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苯乙烯(St)细乳液共聚合反应.比较了两类引发剂对MPS/St共聚合动力学(包括硅氧烷水解动力学和MPS/St的自由基共聚合动力学)、乳胶粒稳定性和共聚产物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