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瑾  刘金海 《数学通报》2020,(1):52-56,F0004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而且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与人类的繁荣和发展一脉相连[1].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2]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中关于数学学科也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3].高考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影响最大的考试,对中学生的数学教育起着导向性的作用,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历经两次高考,试题背景中均有数学文化不同程度的渗入.  相似文献   

2.
探寻奥运会徽后面的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的美学价值[1].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习对学生思维、智能的锻炼起重要作用,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从事工作奠定了基础.数学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工具[1].数学学习策略是指有助于数学学习的策略,包括对概念、公式等的理解、记忆、运用及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科学学科的数学和作为学校学科的数学之间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美国60年代的"新数"运动试图将现代数学引进中学数学教材,使整个数学结构化、代数化,企图找到一种建立在清晰数学概念的定义之上的途径,并期望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目标."新数"运动的失败表明,通过简化基本的数学结构或者通过引入精确的定义和逻辑的证明的做法是无法填补这个鸿沟的[1].按照数学体系为最终目的只能是未来数学家的目的,许多理由表明这永远不可能是普通数学教育的目的,如果按照这个体系来教学的话,那是违反教学法的[2].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1].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融入数学文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1研究综述诸多学者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相关研究.聂晓颖、黄秦安[2]给出了构建数学课堂文化的四个维度;侯代忠、喻平[3]就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思考的三个问题,即“(1)为什么要研究这个知识?(2)是怎么研究这个知识的?(3)这个知识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李院德、史嘉[4]提出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本文中综合运用文献[2-4]中的相关策略,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新授课为例,探究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1].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2].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思维教学,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就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课堂"问题空间",引起学生主动思考.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开头就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后又在显著的位置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1]  相似文献   

8.
在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有一点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指出:懂得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数学文化有一定了解并持包容态度.说明《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文化的教育理念,提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和渗透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前文中我们已论述 ,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中介 ,是自然科学的工具 ,是思想方法体系 ;数学是思维的工具 ,数学活动是一种创造与发现活动 ;数学同时是一种艺术 .因而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数学促进人类文化不断进步 ,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迈向更高阶段 ,数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最高代表 .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 ,我们随机取一个片段 ,都可以发现数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希腊、东方中国至今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中 …  相似文献   

10.
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的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学通报》2 0 0 1年 1期、2期上刊登了《数学与文化》[1 ] ,引起了一些数学教育家与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关注[2 ] [3] .十年前研读北京大学邓东皋等教授组编的《数学与文化》[4] 时 ,对数学———作为文化的数学这一崭新观念所激起的惊叹和敬畏之情至今依然清晰 .十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数学、理解数学 ,对数学教育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因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 ,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 ,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能…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文化"一词,是由美国数学家怀尔德(R.L.Wilder)于1981年在他的代表作?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数学?(Mathematicsasa Clture Sstemu y)中提出的,他从数学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数学——一种文化体系"的数学哲学观.([1])在国内,李大潜院士认为,数学是一种先进的数学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它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年北京高考理科试卷第8题既考察了曲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又在其中融入了数学文化,试题中的"心形曲线"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这是一道非常好的试题,下面我们以这道题为例,来探究数学中的"心形曲线".  相似文献   

12.
数学文化是指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过程中,数学体现出的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价值主要在于数学对人们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具有的重要影响.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数学不只是数字、符号、公式的简单组合,而应透过它们来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严谨的思维方式,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艰难和辉煌,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折射出的人类的智慧.数学文化现在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它以文化为视角,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审视和理解数学,为人类认识数学开辟了全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多年前,我参加区教学比赛,课题是"数学归纳法",写了文[1].最近又有机会进行公开教学展示,课题是"归纳一猜想一证明",这是上海市高中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第八章<数学归纳法>中的第一节内容,其学习重点包括数学归纳法.翻阅过去的有关资料,查阅了文[2]、文[3],发现自己的认识与先前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再谈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文化教育及其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特别是数学文化进入数学课程标准(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文化"已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列入)后,数学文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几乎达到了一说数学教育则言必称数学文化,然而,学术界对数学文化的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学术性层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到底如何实施数学文化的教育,即数学文化如何走进数学课堂研究明显不足,导致一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文化教育心中无数,感到茫然,以为"数学文化教育"就是在教学中讲点数学史、数学故事就行了.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与文学"是上海二期课改高三年级文科教材第五单元"数学与文化艺术"中的一节拓展内容.这个内容充分体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其影响更是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世界各国纷纷在进行形式各异的数学教育改革.兼有科学和技术双重身份的数学,是一门累积的学问,有着数千年的成果.这使得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世纪难题"而长期备受关注.改进数学的整体形象,向大众普及数学,是各国数学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注重数学的文化属性,如何"让数学变容易些"[1]也是改进数学整体形象,超越形式主义和单纯演算,以及建设体现数学学科特色的"数学教材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陈学云在文献[1]中给出一个结论:我们必须丢掉用数学真理性来解释数学适用性的幻想.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在宣扬一种数学神秘主义的观点;而数学主体内容的发展摧毁的是旧形而上学的先验"真理"观;具体数学理论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显示出来的适用性,依赖于其具体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及有关定义 <数学通报>2008年第9期刊登的"数学问题"第1753题是: 求证:正四面体各顶点到其外接球的任一切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问题提供人在解答过程中用到了下面的距离公式[1].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改如何体现新<课标>是所有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开头就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小平 《数学通报》2012,51(6):1-8,10
数学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思维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思想瑰宝.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就是人类对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过程.人类对数学本质的认识随着数学的发展与时俱进.数学作为人类心灵最崇高和独特的作品,永恒矗立在人类理性发展的巅峰.关于数学的定义,最为引人注目的有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