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固定床吸附实验台上研究了N_2气氛下纳米硫化锌(Nano-ZnS)对单质汞的吸附脱除特性,分析了锌硫比(Zn:S)和干燥温度等制备条件以及反应床温度对其脱汞效果的影响,并和活性炭的脱汞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锌硫比和干燥温度对吸附剂的脱汞性能影响很大,锌硫比为1:0.98,干燥温度为160℃时制备出的纳米硫化锌的脱汞性能最佳;纳米硫化锌对汞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在200℃左右,吸附作用最强;与商业活性炭相比,纳米硫化锌具有更优秀的汞吸附能力以及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2.
苯与铂化学吸附作用及其溶剂效应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aussian98程序密度泛函方法全优化计算了考虑水溶剂效应下苯与铂化学吸附作用的位能曲线,得到的位能曲线呈单调下降,苯与铂的吸附是自发过程.计算得到无水和有水溶剂作用时的吸附作用能分别为-149.6535和-202.1635kJ/mol;有水溶剂作用时吸附作用能被降低,展示出明显的水溶剂效应.计算还发现,铂可在苯环上发生吸附转移,在无水和有水溶剂效应下,铂转移的活化能分别为61.2537和70.8356kJ/mol.  相似文献   

3.
实验研究了变压吸附系统中不同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各种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包括吸附温度、吸附压力和时间。研究发现不同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在不同的时间段显现出相反情况,提出了吸附剂的选择与运用需要考虑切换时间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了本试验装置的最佳压力与温度的变化范围(0.2MPa-0.25MPa,20℃-30℃)。  相似文献   

4.
采用瞬态热带法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下对粉末状及颗粒状SiO_2气凝胶的热导率进行了测量。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测量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介孔孔径分布。结果表明,两种被测样品的热导率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相似,当压力约为1000 Pa时,热导率变化曲线会出现转折,当p1000 Pa时,热导率随压力的降低而减少缓慢,当p1000 Pa时,热导率下降很快。样品的热导率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温度一定时,随平均孔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误差分析表明采用瞬态热带法测量时室温下的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5.
以元素硫对椰壳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载硫改性。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近边吸收结构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孔隙结构和硫存在形态表征。在模拟烟气管道喷射实验装置上进行汞吸附脱除实验研究。载硫温度500℃时椰壳活性炭汞吸附效率优于商用富硫活性炭。活性炭汞吸附脱除能力由孔隙结构、硫含量与存在形态共同决定。不同体积分数SO_2、NO和HCl的加入对活性炭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高压吸附仪上研究了硅胶、MCM-41、13X、SBA-15四种固体吸附剂对CO_2的高压吸附性能,考察了温度、压力、结构性质和吸附热对吸附剂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下四种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均属于物理吸附,且随着压力增大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增强。吸附量的大小变化分为两个阶段,不同阶段影响吸附量的因素不同。四种固体吸附剂的高压吸附实验表明,理想吸附剂的选择需要从吸附量、对温度的敏感性以及孔径大小和分布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基于闪蒸理论,搭建了真空闪蒸制冰的实验装置。选取无机盐氯化钠溶液、有机盐甲酸钠溶液和纯水进行真空闪蒸制冰实验,获得整个制冰和融冰周期内的图像和温变曲线,比较分析了盐溶液种类、浓度对整个真空闪蒸制冰过程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水闪蒸结束后形成固体冰,钠盐溶液闪蒸制取的冰成流态均匀分布;钠盐溶液结冰过程维持的成冰温度低于纯水的温度,溶液储冷能力更高,成冰速度更快;浓度越高,溶液结冰过程维持的成冰温度也越高,储冷能力下降,但融冰速度较快,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成冰温度最低,储冷能力最高,浓度为20%的甲酸钠溶液,储冷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冲击波压缩原位光源技术结合时间分辨多波长高温计测量,研究了氟化锂和蓝宝石单晶样品的冲击消光现象,实验压力范围50~183了GPa,中心波长覆盖254~800 nm.结果表明,氟化锂单晶样品在实验压力下透过率变化不大,对界面温度的拟合值影响不明显,只是使表观发射率略有下降;当压力低于90GPa时,蓝宝石的消光情况同氟化锂接近,对界面温度的拟合影响也不明显;而当压力高于99 GPa时,蓝宝石呈现明显的消光衰减现象,实验测定的消光系数随压力增加而增加,与波长间呈反比关系,与文献报道250 0Pa高压消光特性一致.研究还发现,蓝宝石窗高压消光行为对界面温度的测量存在较大的影响,使得拟合温度明显偏低.本文研究对发展非透明材料冲击测温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夏季高温工厂流水线工人设计一套调节自身微气候的液冷降温服。基于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质量流量、载冷液进口温度和环境温度对液冷服性能的影响。随后制作了样品进行实验验证,并开展了舒适性实验。结果表明:质量流量在60—120 kg/h时,进出口温度在2℃以内,液冷服均温性好;载冷液温度在20℃以上时,不出现过冷现象,人体舒适性高;制成的样品散热量115.17 W,满足了轻中度劳动者散热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闪蒸喷雾冷却的微观机理, 设计并搭建了液滴悬挂式真空闪蒸实验装置, 利用可视化窗口探究Tween20 液滴闪蒸过程中的闪蒸特性及气泡生长机理. 液滴在快速降压过程中形态会经历气泡成核、气泡生长、伴随气泡生长、爆裂这四个阶段的变化, 并反复循环这一过程直至液滴稳定蒸发. 对于液滴温度的变化, 闪蒸室的终态压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且其终态温度随压力的升高明显上升. 同时通过液滴闪蒸过程形态图分析发现, 液滴在剧烈爆炸阶段其温度也发生明显下降; 在稳定蒸发阶段, 其温度也将开始稳定不变. 因此可知液滴的剧烈爆炸会带走其自身的大量热量. 而 Tween20 浓度对液滴温度的影响微乎其微, 但其会使液滴内气泡的初始成核时间发生明显滞后, 并抑制液滴内的气泡发生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