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道了350例8 ̄10岁正常儿童甲皱微循环的观察结果。对观察对象甲皱毛细血管的形态、管袢数目、长度、动脉端与静脉端直径、血流速度与血流状态,进行了描述、测量和记录,并分析了正常儿童甲皱微循环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观察心达录对心绞痛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对88例心绞痛患者给予心达康15mg/日,3/日,口服,8周为一疗程,采用WX-6型多部位微循环仪,于服药前3日内及服药8周后分别查NMC,NMC多项指标有改善或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循环的改变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36例正常对照组与 49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 ,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 ,根据加权积分法计算出支气管哮喘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及总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液流态、管周状态及总积分均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同时伴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的改变与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光学多普勒层析(optical Doppler tomography,简称ODT)技术为检测微米级血管的血流速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以颅脑开窗的大鼠为实验模型,以电刺激和药物刺激为手段,基于自行研制的ODT系统实时检测大鼠脑部感觉皮层细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ODT可以观察到血流速度在刺激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显著变化,因而证明了ODT用于脑微循环研究的可行性.较传统的超声多普勒技术,ODT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在脑微循环研究尤其是微米级血管的血流速度观察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体网络动力学和电路图论原理建立了带有淋巴系统的人体血液循环流体网络模型,用10次谐波来模拟流量表达式。改变模型分支流阻,从血流动力学层面来模拟淋巴分支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以及各分支之间的相互影响。用平均法求解模型中的血流动力学宏观参数,并从生物物理角度讨论了淋巴分支对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淋巴循环障碍,淋巴分支流阻比η=3时,该分支平均流量相对于正常值减小42.24%,对其他分支流量影响不超过0.04%;各分支的流阻变化会对淋巴分支的流量产生至少2.69%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原训练期间男子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储备能力与常规机能指标关系的研究,探讨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储备能力应用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可行性;方法:早晨空腹状态下,使用PeriFlux System 5000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对10名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速度进行无创测试,同时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对运动员进行指尖采血进行Hb,BU,CK等常规机能指标测试;结果: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储备能力与常规机能指标均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其中与CK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与Hb,BU则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储备能力可与Hb共同作用于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评定,且较单一的血红蛋白评定具有测试无创、针对性更强等优点;2)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储备能力可较好地反映出运动员对运动强度的适应情况及机体肌肉肌细胞的损伤情况,可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与CK共同应用于评价运动员对运动强度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平常 《广东科技》2010,(3):81-82
<正>一、微循环的概念、范畴微循环系统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最基层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微动脉、微静脉、毛细淋巴管和组织管道内的体液循环。各器官组织被分枝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言世界微循环领域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几百年前,Malpighi和Leuwenhock用简易的显微镜进行观察,第一次描述了血液在相对纤细的毛细管中川流不息的情景。直至上世纪50年代,首次统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8~12岁儿童少年单板滑雪选材项目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统计法,探讨单板滑雪项目发展趋势和运动员基础选材的方向、方法,确定8~12岁少年单板滑雪运动员选材项目,并通过对运动员测试,再次确定测试项目.  相似文献   

10.
治疗观察40例牙周病患者,采用旧药新用的方法,即经济又实用并在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应用MVTIII型16 导视觉诱发电位仪和相应的软件包,全视野检测了100 名年龄在4 岁~8 岁之间视功能正常儿童5 个空间频率下单眼,以及3 个空间频率下双眼的14 导PVEP,得到该年龄段视功能正常儿童后八导PVEP的N1、P1、N2 的潜伏期随空间频率增加而增加.左右眼PVEP的有关参数值无显著区别;女性儿童PVEP的振幅略高于男性,潜伏期略短于男性.PVEP电位地形图基本呈左右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0~10岁健康儿童C-反应蛋白含量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采用QuikRead免疫透射分析仪检测416名健康儿童C-反应蛋白含量,于每日质控合格后检测临床标本,对所得数据值进行处理,参考值用第2.5百分数位(P2.5)和第(P97.5)百分位数区间确定.结果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中位数:男,4.19mg/L;女,4.38mg/L.两组进行非参数两个独立样本检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61,P〉0.05)将两组合并,用百分位数法计算P2.5=1.13mg/L,P97..5=8.48mg/L,其95%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13~8.48mg/L,比临床通用的(〈10mg/L)略低.结论健康儿童C-反应蛋白有其特殊性,与通用的参考范围略有差异,所以建立0~10岁健康儿童C-反应蛋白的参考区间对诊断感染性疾病,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3~7岁儿童10项身体围度发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呼和浩特市 3~ 7岁学龄前发育正常男女儿童的头围、颈围、胸围、腰围、上臂围、前臂围、腕围、大腿围、小腿围、踝围等身体围度指标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各项围度的发育速度呈较明显的年龄与性别特征 ,身体远端围度发育快于近端 ,下肢围度发育快于上肢 .  相似文献   

14.
6~12岁儿童脑波功率涨落特点与信息加工速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201名6-12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眼慢涨落分析技术(ET),对其脑波活动者了记录和分析,结果表明:(1)6-12岁儿童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脑波各基频功率的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6岁组各基频的功率普遍大于其他年龄组,并在S1,S2,S4,S5等几条谱线上差异显著;(2)男孩和女孩的各基频功率的发展趋势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女孩的功率峰值大部分出现以在6,7岁,在9岁时处于最低水平,而男孩的功率峰值大部分出现在9岁;(3)在不同信息加工任务中表现较好的儿童的脑波基频功率的前后脑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前脑优势的儿童在字母匹配任务上表现比较好,后脑优势的儿童则在心理旋转任务上获得了好成绩;(4)在不同信息加工任务中表现较好的儿童的脑波基频功率的左右脑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左右脑比较平衡的儿童在简单反应、选择反应和图形匹配任务上表现较好,左右脑差异较大的儿童则在句图匹配任务中取得了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10~12岁超重儿童体成分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20名10~12岁超重儿童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组)和有氧持续训练组(ACT组)。HIIT组进行5组运动强度为85%~95%HRmax。ACT组同时进行运动强度为60%~70%HRmax。实施过程中用Polar HR表和RPE监控运动强度。经12周运动干预,HIIT组、ACT组受试者体重、BMI、腰围、WHR指标明显降低(P0.05);HIIT组受试者体重、Fat%、腰围、WHR指标明显低于ACT组(P0.05)。因此,12周HIIT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均可以改善超重儿童体成分相关指标,HIIT在改善儿童体成分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17.
沈玉荣 《甘肃科技》2009,25(13):178-179
了解白银市区0~6岁儿童血微量元素状况,以及与铅之间的关系;收集0—6岁儿童末梢血、采用电分析化学法分析检测血钙、铁、锌、镁、铜、镉、铅;随年龄减小血钙减少;血铅在各个年龄组都有不同程度增高;白银市有35.8%的儿童血铅水平增高;60.9%的儿童钙元素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铅对钙、铁等离子的影响越来越小,铅对0~2岁儿童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区城市家庭经济较好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布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儿童身高、体重的Z评分,按WHO推荐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近期营养状况较好,生长迟缓率为8.5%.结论生长迟缓问题应成为今后家庭经济较好儿童的重点监测及解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区城市家庭经济较好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布状况,为今后进一步探讨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计算儿童身高、体重的Z评分,按WHO推荐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近期营养状况较好,生长迟缓率为8.5%。结论生长迟缓问题应成为今后家庭经济较好儿童的重点监测及解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对儿童的体型分类尚无标准,而儿童的体型胖瘦差异很大,童装的适体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儿童的体型进行分类.本文结合体型分类的方式,通过对4~6岁学龄前儿童体型特征的分析,从方便体型数据在服装规格制定中的应用出发,将2倍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作为划分4~6岁学龄前儿童体型的依据,从而得出XY、Y、A、B、C、D 6种体型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