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制备了磷钨酸/乙炔黑修饰电极(PTA/AB/GCE),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阿昔洛韦(ACV)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ACV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明显的氧化峰。在60~220mV.s-1扫速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Ipa)与扫速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了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电极有效面积为0.06902cm2,转移电子数为2,扩散系数为2.063×10-6cm2.s-1。运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ACV的方波溶出伏安曲线,结果表明氧化峰电流(Ipa)与ACV浓度在7.8×10-7~1.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24),检出限(S/N=3)为3.1×10-7mol.L-1,加标回收率为95.69%~107.2%。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聚L-组氨酸/乙炔黑修饰电极(Poly-(L-His)/AB/GCE),并用交流阻抗法(EIS)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PCT)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 H 6.5的B-R溶液中,PCT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在40~320 m V/s扫速范围内,氧化峰电流(Ipa)及还原峰电流(Ipc)均与扫速V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吸附控制。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不同浓度的PCT溶液,在8.0×10-7~1.0×10-4mol/L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Ipa与PCT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7.72×10-8mol/L。运用该方法对样品感冒灵颗粒进行了检测,回收率为97.8%~105.2%。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乙炔黑修饰电极(AB/GCE),运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电极表面的特性。研究了1-萘酚(α-N)和2-萘酚(β-N)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探讨了修饰剂用量、底液种类及pH、浓度和扫速对伏安行为的影响。在pH6.0的B-R缓冲液中,α-N和β-N均出现一明显的不可逆氧化峰。在60~240mV·s-1扫速范围内,二者氧化峰电流与扫速均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是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了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结合半微分技术对α-N和β-N进行了同时定量测定,发现α-N和β-N的半微分氧化峰电流值与其浓度在5.00×10-5~6.5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α-N=0.996;rβ-N=0.997)。α-N和β-N的检出限(S/N=3)分别为5.04×10-7mol·L-1,6.69×10-7mol·L-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7.20%~100.20%和95.40%~102.50%。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乙炔黑修饰电极(AB/GCE),并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吡虫啉(IDP)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在pH 9.0的NH3.H2O-NH4Cl缓冲液中,IDP在该电极上出现一不可逆的还原峰。在20~240mV/s扫速范围内,其还原峰电流(Ipc)与扫速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计算了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电极有效面积为0.0635cm2,转移电子数为2,扩散系数为3.793×10-3cm2/s。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IDP的方波伏安曲线,还原峰电流Ipc与IDP浓度在7.0×10-7~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5),检出限为2.29×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3.5%~105.3%。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聚磷钼酸/乙炔黑修饰电极(PMA/AB/GCE),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乙萘酚(EN)在该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在pH 5.5的HAc-NaAc缓冲液中,EN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明显的氧化峰。在60~300 mV/s扫速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I pa)与扫速平方根(v1/2)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电极有效面积为0.122 cm2,质子数与电子数均为1,扩散系数为D为9.64×10-5cm2/s。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EN的方波伏安曲线,结果表明氧化峰电流与EN浓度在9.0×10-7~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2),检出限(S/N=3)为6.35×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2.8%~102.8%。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和壳聚糖(Chi)作为修饰剂,制备了新型修饰电极BMIMPF6-Chi/GCE,采用该修饰电极研究了2-氨基酚(OAP)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pH=6.5的PBS缓冲液中,OAP于0.197V处出现一个明显的氧化峰,逆向扫描无还原峰,说明OAP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是不可逆的。OAP氧化峰电流与扫速的1/2次方在40~280 mV.s-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OAP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2.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0.534-18.424c(10-4mol.L-1),R=0.999,检出限1.4×10-7mol.L-1(S/N=3),回收率为96.8~103.7%。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纳米金/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研究了对氯苯酚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对氯苯酚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有良好的伏安曲线。在pH为6.5,14μL修饰剂用量,富集时间为30s时,对氯苯酚于0.645V处有一灵敏的氧化峰。在对氯苯酚浓度为9.0×10-7~1.0×10-5mol.L-1时,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范围。在扫速为0.01~0.3V.s-1时,氧化峰电流与扫速呈线性关系,表明对氯苯酚的电极反应是受吸附控制的电极过程。计时电量实验中得到电量与时间的平方根的线性关系,其斜率为2.024μC/s1/2,根据Cottrell方程积分式得到扩散系数(D)为4.62×10-7cm2.s-1。根据所推导出的电荷转移数、参与反应的质子数,提出了对氯苯酚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纳米银/壳聚糖(AgCS)与乙炔黑(AB)复合修饰电极(AgCS-AB/GCE),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扫描电镜法对AgCS进行表征,用交流阻抗法对不同电极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乙萘酚(β-N)在AgCS-AB/GCE上的循环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5的PBS缓冲液中,β-N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明显氧化峰,在60~240 mV/s扫速范围内,β-N的氧化峰电流(I pa)与对应扫速平方根(v1/2)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β-N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过程为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计算了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运用方波伏安法测定不同浓度β-N的方波伏安曲线,结果表明β-N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0×10-7~2.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6),检出限(S/N=3)为1.24×10-7mol/L,加标回收率为99%~105%。  相似文献   

9.
运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氯芬酸钠(DS)在石墨烯(Gene)和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复合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DS在该复合电极上于0.65V处有一不可逆氧化峰。在40~200 mV/s范围内,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平方根(v1/2)呈良好线性关系,表明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测定了部分电极过程参数,优化了方波溶出伏安法(SWSV)的实验参数,DS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Ipa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8mol/L(S/N=3),加标回收率为95.7%~101.7%。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炔黑(Acetylene Black,AB)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作为复合修饰材料,制备乙炔黑-离子液体复合修饰电极(AB-[BMIM]PF6/GCE)。用红外光谱法对AB-[BMIM]PF6/GCE进行表征,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阿昔洛韦(ACV)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7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ACV在该修饰电极上出现一氧化峰。在20~280mV/s扫速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扫速平方根呈线性关系,表明该电极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电极过程的部分动力学参数分别为:电极有效面积0.076cm2,转移电子数2,扩散系数1.817×10-4 cm2/s。用方波伏安法(SWV)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ACV溶液,结果表明其氧化峰电流与ACV浓度在7.0×10-7~1.0×10-4 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检出限(S/N=3)为2.30×10-7 mol/L,加标回收率为95.0%~105.6%。  相似文献   

11.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又名氟嗪酸,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细胞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导致细菌死亡,具有高效广谱抗菌作用,是治疗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皮肤、关节及软组织等感染的有效药物,而大剂量的服用可发生结晶尿,若不调整剂量,会使肝、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增高等,因此测定药物中OFL的含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循环伏安法将L-苏氨酸聚合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 制成聚L-苏氨酸修饰电极. 实验表明, 该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都有较好的催化氧化效果. 运用循环伏安法详细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在pH 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 肾上腺素的电子传递系数为0.51,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1.33 s-1; 在pH 7.5的PBS中, 多巴胺在电极上产生一对氧化还原峰, 多巴胺在电极上的电子传递系数为0.60,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92 s-1. 该修饰电极对多巴胺和肾上腺素能够进行同时测定, 还原峰电流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浓度分别在1.0×10-6-5.0×10-4 mol·L-1和3.0×10-6-1.0×10-4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0.01mol.L-1硼砂溶液(pH 9.18)中,用纳米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苯酚。伏安图上出现一灵敏的氧化峰,其峰电位为+0.56V(vs.SCE),峰电流与苯酚的浓度在1.0×10-7~2.0×10-4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5.0×10-8 mol.L-1。富集时间为30s,同时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苯酚在纳米二氧化铈修饰碳糊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果表明此电极反应为一不可逆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了苏木精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 5.0的B-R缓冲溶液中,苏木精在0.28 V(vs.SCE)处产生一个灵敏的氧化峰,苏木精浓度在2.24×10-6~1.05×10-4mol.L-1范围内与其线性扫描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7.4×10-7mol.L-1。用标准加入法测得方法的回收率在95.2%~104.0%之间。方法用于苏木提取液中苏木精的测定,此法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在-3.6%~3.2%之间。  相似文献   

15.
任旺  张英  丁杰 《电化学》2009,15(3):345
制备聚肉桂酸(PCA)修饰电极(PCA/GC),研究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UA和AA共存体系中,UA、AA在PCA/GC电极上氧化峰电流增大且峰电位分别负移至50mV、330mV,二者相差280mV,据此可同时检测UA和AA.在pH6.0磷酸盐缓冲液中,UA、A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2.0×10-6~1.0×10-4mol·L-1、2.0×10-5~6.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电极重现性好,适用于尿样中U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在含有1.0mmol.L-1硝酸银、5.58×10-2 mol.L-1色氨酸的溶液中,于-0.8~1.8V(vs.Ag/AgCl)电位下,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银-色氨酸复合膜,制得银-色氨酸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Ag-TRY/GCE)。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表面的性能进行表征,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在pH 6.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在修饰电极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氧化峰电位为0.306V,还原峰电位为0.368V,提出了用循环伏安法测定NE的方法。在试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3.4×10-7~8.3×10-6 mol.L-1和8.3×10-6~1.1×10-4 mol.L-1两段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3×10-8 mol.L-1。修饰电极用于药物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6%~99.4%之间。  相似文献   

17.
木犀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木犀草素于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磷酸盐缓冲液中(pH 4.0),-0.2~+0.8V电位区间内,木犀草素于玻碳电极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是吸附控制的准可逆2电子转移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0.66;建立了检测木犀草素含量的差示脉冲伏安法(DPV).在富集电位+0.4 V下,经富集240 s后,测得木犀草素氧化峰电流Ip与其浓度在1.0×10-8~1.0×10-6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5.0×10-9mol.L-1.本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木犀草素药物质量的控制和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宏芳  盛庆林  郑建斌 《电化学》2011,17(1):107-111
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芦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Rt-MWNT/GC)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肼的电催化氧化.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能使肼的氧化电位降至260 mV附近,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安培法测得催化电流与肼浓度在2.5×10-6~1.0×10-4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5×10-7 mol.L-1.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表面滴涂结合循环伏安法制备了碳纳米管负载氢氧化镍修饰电极(Ni(OH)2/MWNT/CCE)。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安培法检测葡萄糖的线性范围为2.0×10-7~5.7×10-4 mol.L-1(r=0.999 9,s=2 786.5μA.(mmol.L-1)-1.cm-2)和5.7×10-4~2.7×10-3 mol.L-1(r=0.999 1,s=2 005.2μA.(mmol.L-1)-1.cm-2),检出限(3sb)为8.0×10-8 mol.L-1。该法已成功用于血清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美索巴莫(MET)在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PF6修饰碳糊电极([BnMIM]PF6/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并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流法(CA)测得MET在[BnMIM]PF6/CPE上的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MET在[BnMIM]PF6/CPE上发生了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用方波伏安法(SWV)测得MET氧化峰电流(Ipa)与其浓度在3.0×10-5~1.0×10-2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3.3×10-6 mol?L-1。同时运用SWV法对市售美索巴莫片进行电化学定量测定,RSD为1.5%~2.5%,加标回收率为98%~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