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编任职条件,中国惯性技术学会聘请刘飞同志任《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主任委员兼主编,原主编刘玉峰同志任第五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兼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2.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03年8月18日~21日在西宁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秘书长赵凯嘉同志、编委会主任委员兼主编刘玉峰同志,还有副主任委员、委员及编辑部成员共21人。 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委员刘玉峰同志主持。赵凯嘉秘书长首先讲话,他代表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对会议表示热烈祝贺,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赵凯嘉秘书长说,科技工作的发展与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是分不开的,科技期刊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科技期刊既是龙头又是龙尾。 他对《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的出版…  相似文献   

3.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006年8月15日至17日在大连市召开。编委会、编辑部成员及其代表共3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委员刘玉峰同志主持,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赵凯嘉同志代表学会领导宣布了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的批复”,同时向五届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成员颁发了聘书。随后,赵副秘书长代表学会对《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编委和挂靠单位的努力下,五年来《中国惯性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1993年5月27日~29日在天津召开,参加会议的有编委会主任委员陆元九,学会领导高寿祖,副秘书长魏兰.副主任委员汪顺亭、章燕申、孙肇荣以及编委和编辑部的成员共21人。会议由副主任委员汪顺亭主持,707所所长张宗洵、副所长熊正南、情报室主任戴惠霞到会表示祝贺,并对707所为《学报》编辑部和学术交流部工作的同志表示大力支持。陆元九主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于2005年9月7~9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编委会委员及编辑部成员共16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计算力学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于 2 0 0 1年 1 2月 6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学报部分新老编委、编辑部新的组成成员及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编委会主编、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教授主持会议。第三届编委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五届编委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4日至6日在深圳市召开。编委会、编辑部成员及其代表共2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张宝 《爆炸与冲击》1988,8(1):85-86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与《爆炸与冲击》编委会工作会议于1987年10月27日至30日在宁波大学召开,有二十三位委员和编委出席了这次会议。本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忄敬)教授主持会议,并宣读了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决定的第二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名单和《爆炸与冲击》第二届编委会名单,及第一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小结。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编委会、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评优颁奖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术期刊与评价数据规范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2月 2 2日至 2 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惯性技术学报》在此次《CAJ 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荣获“《CAJ CD规范》执行优秀奖”。自从 1 999年 1月 1 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发出新出音 [1 999] 1 7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试行 )》通知”以来 ,已两年多。两年来 ,我刊对《规范》积极…  相似文献   

10.
《计算力学学报》第五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2007年8月20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会上宣布了《计算力学学报》第五届编委会组成名单,并向到会的编委颁发了聘书;学报主编,中科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谈到了计算力学发展的前景,希望新一届编委会的全体编委团结一致,热心做好组稿和审稿工作,多投高质量的论文,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为《计算力学学报》的发展做出贡献。编辑部主任冯颖副编审代表编辑部向编委做了工作汇报,对上一届编委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编辑部提交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报近年来在大连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惯性系统与测量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了第七次学术交流会,有关会员单位和学报编辑部共3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学术论文27篇。会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冯培德院士主持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委员代表会议,通报了会议准备情况,研究了专业委员会的今后工作。 会议重点介绍和讨论了系统误差研究,GPS、景象匹配、伪卫星、天象、重力等与惯性组合导航技术研究,数字导航技术研究,系统故障检测技术与算法研究等议题。 经过几天的会议交流和讨论,代表们认为本次会议的论文内容充实,观点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惯性技术学会2002年秘书长工作会议于4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学会和地方学会正副秘书长及学会办公室和咨询部工作人员等,学会领导花禄森、宋有山、任德民、赵凯嘉、王从武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赵凯嘉秘书长主持。花禄森副理事长作了重要讲话;任德民副理事长部署了2002年学会的工作;学会改革工作小组刘玉峰同志介绍了学会改革的方案;学会咨询部任学章同志介绍了我会开展“千厂千会”活动的思路及兄弟学会开展“千厂千会”工作的经验。与会代表分别就各项工作的落实措施、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还进…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进一步扩大爆破学术组织的作用,经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原土岩爆破专业组调整更名为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并于1984年6月5~11日在广州召开了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学会常务理事丁儆同志、学会办公室付主任金和同志,专业委员会实到委员20人,特邀代表10人。  相似文献   

14.
《力学与实践》2005,27(1):87-87
第二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The 2nd 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and Methodology of Mechanics,简称HaMM-Ⅱ会议)将于2005年10月5日至7日在上海召开. 这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承办.2003年8月9日-10日,中国力学学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力学史与方法论研讨会暨中国力学学会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  相似文献   

15.
第六届《力学与实践》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9年6月26日在北京召开,第六届编委会主编王振东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洪友土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祝贺新一届编委会的产生,并对历届编委会为刊物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在谈到《力学与实践》这本在力学界影响广泛,深受读者喜爱与关注,且发行量最大的期刊时说:《力学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科普特色,信息量大,读者面宽,深受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喜爱,使她始终拥有较大的读者群,并且在宣传力学…  相似文献   

16.
《力学学报》2010,18(1):147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0年1月31日,《工程地质学报》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主编王思敬院士主持了会议。会议评选了《学报》2009年度优秀论文,并研究了《学报》工作。
编委们审阅了2009年度《学报》刊载的论文,根据《工程地质学报优秀论文评审办法》,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本年度优秀论文如下:
许强等,2009年6•5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基本特征与成因机理初步研究,2009(4),(433~442)
陈德基,汶川大地震后水坝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09(3)                   (289~295)
黄润秋,再论大光包滑坡特征与形成机制         2009(6)                     (725~736)
孙  萍,东河口滑坡-碎屑流高速远程运移机制探讨 ,2009(6)                    (737~744)
胡   斌等,软硬岩互层边坡崩塌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  2009(2),                 (200-205)
会议讨论了《学报》工作的以下问题,并形成一致意见:
(1)《工程地质学报》自2010年开始设立“谷德振讲座”,每年发表1篇讲座论文。由主编组织,编委会遴选本学科某一方向的领军人物,就本人或所率团队在该方向的杰出成就撰写专题论文,论文成果应在本领域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可。编委会将拟订“谷德振讲座”相关管理办法。
(2)努力把学报办成精品期刊。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报》进入了“中文核心期刊”,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应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水平,把《学报》办成精品期刊。
要合理设置栏目,调整好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应用和实例研究论文的比例关系。压缩理论文章的数量,提高质量要求,出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文章。要组织好对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研究论文、国家基金和各类基金论文,提高《学报》论文总体水平和学科导向性。设置“21世纪工程地质新进展”栏目,促进工程地质学科的凝练与总结性研究工作。
要加强英文摘要写作,促进《学报》的国际交流。要加强论文的文献研究和现状评述,注重参考文献的引用。注意《学报》的宣传工作,鼓励更多的作者引用《学报》论文,以提高《学报》的各项评价指标。
(3)加强《学报》编委会的工作,发挥编委会对学报的把关和导向作用。建立《学报》论文的编委会初审制度,减少无效审稿,保证论文学术质量,缩短审稿周期。
年内完成《学报》编委会换届工作,建议增补一些学术影响力强、热心《学报》工作,能够为学报评审论文并撰写论文的杰出学者作为《学报》的新编委。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  相似文献   

17.
伍法权 《力学学报》2002,10(4):440-442
主席、各位代表 :“2 0 0 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经过三天的交流 ,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受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作会议的学术总结 ,并借此机会向以长安大学为首的 18家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生产、教学和科研部门 ,以及日本等国家学者的研究论文 145篇 ,其中涉及区域稳定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的论文 2 0篇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30篇 ,边坡与滑坡 31篇 ,岩土力学与工程 2 2篇 ,岩土工程与技术方法 4 2篇。大会论文集以《工程地质学报》第 10卷增刊的形式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力学学会委托《力学与实践》编委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力学竞赛已于1992年9月圆满结束.9月30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小礼堂举行了发奖大会.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和力学界的老前辈张维、王仁、郑哲敏、黄克智四位学部委员,学会副理事长薛明伦、韩林,常务理事武际可,《力学与实践》主编朱照宣,清华大学华丰公司经理蔡敏学、高教出版社副总编李永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麻子英和清华大学出版社总文书记潘真微同志出席了大会并向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向获得团体优胜的单位颁发了锦旗.会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力学学会委托《力学与实践》编委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力学竞赛已于1992年9月圆满结束.9月30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小礼堂举行了发奖大会.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和力学界的老前辈张维、王仁、郑哲敏、黄克智四位学部委员,学会副理事长薛明伦、韩林,常务理事武际可,《力学与实践》主编朱照宣,清华大学华丰公司经理蔡敏学、高教出版社副总编李永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麻子英和清华大学出版社总文书记潘真微同志出席了大会并向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品,向获得团体优胜的单位颁发了锦旗.会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力学》2010,25(4)
我国实验力学奠基人之一,本刊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天津大学教授,贾有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2日21时17分在天津不幸逝世,享年94岁。贾有权教授献身我国力学教育与实验力学科学研究六十多年,为我国实验力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实验力学界的重大损失。贾有权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政府及所在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与待遇,于1950年春,就怀着一片赤子之心与华罗庚等留美青年学生同船回到了祖国,任教于北洋大学,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力学的教育和研究中。贾有权先生是1956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届教材编审委员会力学组成员,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材料力学》教材,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材料力学实验》教材。在国内率先为学生开设了光弹性与实验应力分析等实验力学课程。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他在1965年就参与组织并出席了中国第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但文革中断了正常的教学和学术活动。文革后,贾有权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带领力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系列的学术活动。作为在力学界有影响的教授,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名誉理事,还曾当选天津市力学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在百废待兴的时刻,他担任了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他为中国的实验力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做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9年他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重新迈出实验力学国际学术交流的步伐。1980年,他率领中国实验力学九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国出席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大会主席团特邀请他为大会副主席,介绍中国实验力学概况。通过他的活动,结识了不少国际实验力学领域的著名学者。1988年,贾有权教授又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大批的国外著名专家到会。通过这些交流,使外界对中国实验力学界从不了解到刮目相看。他作为《实验力学》学报的创始人之一,担任了首任主编,自创刊的1986年起,长达8年,经常特邀外国专家写稿,为学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实验力学测试技术的发展方面,以及在解决国家重要工程问题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多次获奖。他所领导的天津大学实验力学学科成为我国第一个实验力学博士点。他学识渊博,宽厚待人,在培养年轻学子和提携后辈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得到几代实验力学工作者的尊敬。现在贾有权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生历程激励着我们。我们会牢记他的嘱托,把《实验力学》学报办好。贾有权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实验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