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何建波  李学良  林建新 《化学学报》1997,55(11):1103-1107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I)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 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 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特定的电势扫描程序测出了浓碱溶液中Cu(Ⅰ)阳极产物的多重还原电流峰.根据各峰之间转化或竞争的关系,提出了亚铜氧化物的吸附成相和溶解沉淀两种途径共存的形成机理.为确定各阴极峰的归属,本文采用了将阴极电流峰与XRD和XPS特征峰进行半定量对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何建波  陈涵禾 《电化学》1997,3(3):297-301
采用恒电热氧化-动电势或恒电流还原法研究了铜在浓碱深液中二次氧化产物的阴极还原 行为,共分辨分7个阴极电流峰或相应的多个阴极是民势平阶,对各阴极峰的归属进行了指认,并探讨了铜阳极二次氧化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射线衍射(XRD)和连续微型反应器等方法研究了以骤冷法制备的Ni-P非晶态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 非晶态Ni-P对于苯乙烯催化加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优于晶态Ni-P, 更优于Ni片, 催化剂表面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预处理条件下, 非晶态Ni-P被部分氧化;随着氧化态被还原, 反应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方法首次成功地制备出了用于电极活性材料的纳米Ag~2O微粒,并通过TEM,XRD和XPS等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对每种方法纳米Ag~2O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表明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保宁  闵恩泽  董树忠  邓景发 《化学学报》1989,47(11):1052-1055
本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射线衍射(XRD)和连续微型反应器等方法研究了以骤冷法制备的Ni-P非晶态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加氢活性。结果表明, 非晶态Ni-P对于苯乙烯催化加氢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 优于晶态Ni-P, 更优于Ni片, 催化剂表面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对反应活性影响很大。XPS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预处理条件下, 非晶态Ni-P被部分氧化;随着氧化态被还原, 反应活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罗兴华  方景礼 《化学学报》1985,43(3):278-281
金属的电抛光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电抛光机理至今仍不很清楚.我们曾用 XPS 和AES 研究了不同槽电压下电抛光铜表面的组成和物种,确认其表面均为纯铜,不存在含磷固体膜.本文用 XPS 研究电抛光液中1-羟基乙叉-1,1-膦酸(HEDP)浓度、抛光液的 pH 及其接受体(H_3PO_4,HEDP 和 HEDP H_3PO_4)变化时铜的表面组成,并进一步证明,电抛光时形成的粘液膜是水溶性膜,铜表面在不同抛光条件下并不形成难溶的含磷固体膜.通过电子能谱对固化后粘液膜组成和深度分布的研究确定,粘液膜可能是铜的多核聚合混合配体配合物,其组成可近似地表示为[Cu_4(PO_4)(HEDP)]_n.  相似文献   

8.
刘洪涛  夏熙 《化学学报》2000,58(8):992-995
用化学方法首次成功地制备出了用于电极活性材料的纳米Ag~2O微粒,并通过TEM,XRD和XPS等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对每种方法纳米Ag~2O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表明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Cu(II),Eu(III)和配体6,11-二甲基-7,10-二氮杂十六-5,11-二烯-2,4,13,15-四酮(H~4daaen)形成的单核、双核隔室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观察到配体分子中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并对Cu2p~3~/~2伴峰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Cu(II),Eu(III)和配体6,11-二甲基-7,10-二氮杂十六-5,11-二烯-2,4,13,15-四酮(H~4daaen)形成的单核、双核隔室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观察到配体分子中有明显的电荷转移现象;并对Cu2p~3~/~2伴峰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六氰合铁酸铜钴薄膜修饰铂电极的电化学、XRD及XPS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电聚合了六氰合铁酸铜钴薄膜,并用电化学、XRD 和XPS对该薄膜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此薄膜属于取代型的多核六氰合铁酸盐,由 Cu~(2+),Co~(2+)和Fe~(2+)共同占据晶格格点。通过改变Cu~(2+),Co~(2+)和 Fe~(3+)在沉积液中的比例可以改变聚合膜的性质。随沉积液中Cu~(2+)含量的增加 ,聚合膜中铜的含量相应增加而晶格常数则逐渐减小,但保持着面心立方的晶格对 称性。当沉积液中Cu~(2+):Co~(2+):Fe~(3+) = 1:1:2时,得到的聚合膜具有比较 典型的性质,该薄膜修饰的铂电极在pH 4~10之间均能保持着稳定的电化学响应。 其对一价阳离子的选择性顺序为K~+ > Li~+ > Na~+ > NH_4~+,与单组分的六氰铁 酸酮和六氰合铁酸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XPS实验表明氧化态薄膜中铁元素以Fe (III)存在,并且在X射线的照射下很快转化为Fe(II)。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锂在导电高聚物---聚萘中的嵌入反应。聚萘样品经650℃处理,作为锂电池的正极,组装成Li/(C~1~0H~6)~n电池。X射线衍射分析、ESR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一系列实验证实上述电池的正板反应是锂在聚萘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通过XPS实验对嵌入聚萘的锂进行了价态分析,认为嵌进去的锂是以原子态及离子态两种状态存在,其结合能分别为55.7eV和57.4eV。采用电化学暂态测量技术研究了锂在导电高聚物---聚萘中的扩散,计算了锂在嵌合物中的离子电导率及淌度。用Hebb-Wagner直流极化法测量了嵌合物的电子电导。  相似文献   

13.
蒋雄 《物理化学学报》1993,9(1):129-133
研究Co~(2+)离子的阴极还原,主要是由于钴的湿法冶金和电镀生产的需要,以及理论研究上的兴趣.研究表明,钴离子的阴极还原过程是复杂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解液的酸度.Simonova 和Rotinyan 根据pH=2.5-4的实验数据,提出了二电子还原和分步还原平行进行的钴还原机理,用以解释85—150mV 的塔费尔斜率,这实际上反映了酸度对钴还原的影响.Epelboin 和Wiart 根据阴极极化特征和阻抗分析,认为Co~(2+)离子还原时可能  相似文献   

14.
纳米晶Ni-Mo合金复合镀层中钼含量对析氢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洁  刘顺态  江琳才  蒋雄 《化学学报》1997,55(4):363-369
本文利用复合电镀的方法, 将用高能机械球磨制备的纳米晶Ni-Mo合金粉制成对析氢反应有高催化性的电极。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测试了这些纳米晶的大小及复合镀层的组成, 用稳态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这些电极析氢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镀层中钼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电极析氢的催化活性, 电化学脱附是这些电极上析氢反应速度的决定步骤。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Li/CuS电池的一般放电行为,着重探讨了阴极放电反应,根据电池温度系数,X射线衍射试验,电池电动势与放电深度等试验数据,认为电池的阴极反应是锂在正极上进行电化学嵌入反应,从硫化铜阴极的循环伏安试来看,Li/CuS电池有可能成为二次电池.  相似文献   

16.
祖革  罗维克  吴浩青 《化学学报》1999,57(5):465-471
研究了锂在导电高聚物---聚萘中的嵌入反应。聚萘样品经650℃处理,作为锂电池的正极,组装成Li/(C~1~0H~6)~n电池。X射线衍射分析、ESR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一系列实验证实上述电池的正板反应是锂在聚萘中的电化学嵌入反应。通过XPS实验对嵌入聚萘的锂进行了价态分析,认为嵌进去的锂是以原子态及离子态两种状态存在,其结合能分别为55.7eV和57.4eV。采用电化学暂态测量技术研究了锂在导电高聚物---聚萘中的扩散,计算了锂在嵌合物中的离子电导率及淌度。用Hebb-Wagner直流极化法测量了嵌合物的电子电导。  相似文献   

17.
余爱水  吴浩青 《化学学报》1994,52(8):774-778
研究了Li/CDMO电池的放电反应机理、XRD、XPS等实验结果表明, 电池反应是锂在正极内的电化学嵌入反应。用恒电流间隙滴定法(GITT)测得锂在正极中的扩散速率为10^-9cm^2.s^-1量级, 与锂在层状化合物中的扩散速率相当, 结合Li/CDMO电池的热力学行为, Li/CDMO电池的放电反应历程是锂首先客居于层状结构的Li~2MnO~3中, 然后再通过热弛豫进入γ-β-MnO~2的晶格。  相似文献   

18.
微米级Nd-Ni合金颗粒的元素深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菡珍  吴念祖 《化学学报》1987,45(8):798-800
NdNi_5是一种贮氢材料,通常采用高频熔炼法来制取.本文采用还原扩散法,用氢化钙(和它分解出的钙)把Nd_2O_3还原成Nd,接着Nd和Ni进行反应扩散,最后得到NdNi_5.将一定配比的Ni粉、Nd_2O_3、CaH_2混匀后在氢气中加热到1000℃,恒温4h,洗涤后得到灰色粉末  相似文献   

19.
电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 X射线衍射及电子能谱方法研究了阴极恒电位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镀层,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镍磷合金非晶结构的主要因素是镀层中的磷含量,当磷含量大于9%时,镀层具有良好的非晶结构,镀层中镍和磷主要以元素态形式存在,磷的析出具有诱导共析特点。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具有一定空阻的配体α-萘硫酚及其铜的配合物[α-C~1~0H~7SCu]~n。它在PPh~3存在下与CS~2反应,获得了CS~2在其Cu-S键中的插入产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为[Ph~3P)~2Cu(α-C~1~0H~7SCS~2)]·CS~2(1)。由此单核插入产物与混合溶剂CH~2Cl~2/CH~3OH反应,培养出产物的晶体,测定结构为(Ph~3P)~2Cu(α-C~1~0H~7S)~2Cu(PPh~3)(2)。化合物(1)是以铜原子为中心的配合物,铜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α-C~1~0H~7SCS~2^-的两个S原子和两个Ph~3的P原子配位。化合物(2)为中性双核铜配合物,2个萘硫酚配体的硫原子桥连2个铜原子,组成了四边形。2个铜原子配位情况不同,Cu(1)采用平面三配位构型,分别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1个PPh~3的磷原子配位,而Cu(2)则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2个PPh~3的磷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