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不同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鲤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两组鲤分别进行腹腔注射、口灌恩诺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恩诺沙星在鲤(Cyprinus carpio)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消除等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两种给药方式下,鲤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的药时曲线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腹腔注射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59.185 6 μg·h·mL-1、Ka为75.762 7 h-1、t1/2β为96.545 6 h、T(peak)为0.073 0 h、C(max)为3.297 0 μg·mL-1;灌服给药血浆动力学参数:AUC为600.296 1 μg·h·mL-1、Ka为0.169 3 h-1、t1/2β为168.287 1 h、T(peak)为3.665 5 h、C(max)为3.266 1 μg·mL-1.这说明腹腔注射给药比口灌给药吸收快,血药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以田蓟苷为指标,HPLC法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田蓟苷的浓度,并采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血浆中田蓟苷浓度在0.031~39.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日内精密度(RSD)5%,日间精密度(RSD)10%,方法回收率在98.01%~103.23%之间,提取回收率在72.67%~90.35%之间。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呈二室分布,大鼠灌胃香青兰总黄酮提取物3个剂量(300,600,1200 mg/kg)后,t1/2β分别为(6.904±0.922),(6.512±3.302),(9.820±3.116)h,AUC(0-t)分别为(0.527±0.018),(0.980±0.097),(1.215±0.108)mg/L/h,Tmax分别为(0.292±0.083),(0.139±0.048),(0.222±0.048)h,Cmax分别为(0.177±0.018),((0.451±0.064),(0.656±0.115)mg/L。由此可知,该法适用于测定香青兰总黄酮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原儿茶酸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原儿茶酸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以原儿茶酸50、100、150 mg/kg(低、中、高)3剂量对大鼠灌胃给药,血浆样品经甲醇乙腈沉淀蛋白后,用HPLC法测定原儿茶酸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实验数据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得相应药动学参数.原儿茶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原儿茶酸在剂量由50 mg/kg增至100 mg/kg时药动学过程呈现出非剂量依赖,具有非线性特征;其剂量由100 mg/kg增至150 mg/kg时药动学过程呈现出剂量依赖,具有线性特征.对于其产生非线性特征的原因,需要通过进一步实验进行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4.
磺胺二甲嘧啶在鲫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磺胺二甲嘧啶(SM2)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按200 mg·kg-1的剂量给鲫鱼口灌SM2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鲫鱼血液、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用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SM2在鲫鱼体内的药动学最佳数学模型为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中,吸收半衰期(T(1/2)Ka)为0.782 h,半衰期(T(1/2)K)为14.834 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75.596 μ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37.82 mg·h·L-1;根据SM2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制定用药方案:口灌200 mg·kg-1剂量的SM2,每日给药1次,5 d一个疗程为宜.本研究为水产养殖中确定合理的SM2用药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冬凌草乙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大鼠灌胃冬凌草乙素20 mg/kg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利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并求算药动学参数.冬凌草乙素在50~5 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1),样品在血浆中的绝对回收率大于80%,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15%,灌胃后其主要动力学参数AUC0-t,AUCt-∞,ke,T1/2,CL/F,Cmax,Tmax分别为(9.85±2.89) mg·h/L,(11.81±3.45) mg·h/L,(0.11 ±0.04)h-1,(3.52 ±1.16) h,(1.08±0.10) L/(kg· h),(3.07±2.30)μg/L,(0.67±0.33)h.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方法精密、准确、选择性强,可用于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根据药动学参数,可以得知冬凌草乙素在大鼠体内消除较快,不易蓄积.  相似文献   

6.
氟苯尼考注射液在大鼠体内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剂量30 mg·kg-1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及生物利用度.静注后药动学特性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Cmax为36.51±3.25μg·mL-1;AUC(0-t)为51.75±0.21μg·mL-1·h.肌注后药动学特性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主要动力学参数:肌注组t1/2β为12.63±0.02 h及21.32±1.02 h;tmax为1.0±0.03 h及8.0±0.02 h;Cmax为6.70±0.12及3.50±0.20μg·mL-1;AUC为45.22±0.21及34.35±1.15μg·mL-1·h.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好,分布快,消除缓慢,药动学行为与对照品纽弗罗注射液相似.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大黄苷(Rhein)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规律,并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方法】以5 mg/kg剂量的大黄苷一次性肌肉注射凡纳滨对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在凡纳滨对虾血淋巴、肝胰脏、肌肉和鳃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并通过3P8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其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特征。【结果】大黄苷在4种组织里的达峰时间(Tmax)较早,分别为0.17 h、2.73 h、0.44 h、0.23 h;消除半衰期(T 1/2Ke)较短,分别为2.13 h、2.36 h、3.12 h、3.72 h;在房室模型选择上,大黄苷在4种组织中的最适药动模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结论】肌注大黄苷后,药物在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分布广泛、吸收快、清除能力强。大黄苷在凡纳滨对虾鳃部的浓度较高,这为利用其治疗凡纳滨对虾烂鳃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健康黑山羊10只,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60mg/kg,第二组肌内注射单方SMM注射液60mg/kg,均以SMM计.注射后间隔一定时间采血,以HPLC测定血浆中SMM、TMP的浓度,用药代动力学视窗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单剂量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后,SMM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TMP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SMM和TMP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a(0.56±0.095)h和(0.87±0.15)h;T1/2(12.20±0.70)h和(13.61±1.78)h;Tmax(2.58±0.35)h和(2.68±0.26)h;Cmax(52.27±1.05)μg/mL和(3.83±0.095)μg/mL.单剂量肌内注射单方SMM注射液后,SMM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42±0.046)h;T1/2(1.27±0.068)h;Tmax(1.00±0.061)h;Cmax(77.06±2.12)μg/mL.肌内注射CO.SMM缓释型注射液和单方SMM注射液后,SMM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吸收半衰期、达峰时间及消除半衰期均大于后者(p〈0.05),而最大血药浓度前者却小于后者(p〈0.05),表明CO.SMM缓释型注射液肌注后SMM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达峰延迟,血药浓度平稳,具有缓释长效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分离参麦注射液中的皂苷组分.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参麦注射液中,组分比较稳定,但组分含量有较小的差异.Rb1在不同批次的参麦注射液中含量基本稳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参麦注射液在20℃条件下,24 hrs内色谱图基本保持稳定,78 hrs后提取液中大部分组分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阿魏酸甲酯一氧化氮供体(FMND)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测定。方法:以乙酸乙酯提取后,漩涡,高速离心,氮气吹干,流动相复溶后进样。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小鼠灌胃给予50 mg/kg的FMND后吸收较快,迟滞时间为6.6 min,约1.5 h达到血药浓度高峰。体内分布符合有时滞的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为1.04 h,消除半衰期为9.44 h,吸收半衰期为0.94 h。结论:阿魏酸甲酯一氧化氮供体在小鼠体内吸收较快,分布平衡相对较快,消除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鸡肉中盐酸硫利达嗪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连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确定盐酸硫利达嗪最佳检测波长,样品前处理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正己烷去脂肪,氮吹浓缩,乙腈溶解,用60 mg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经0.22 μm有机滤膜过滤.色谱条件:乙腈-体积分数为0.1%甲酸溶液(体积比35∶6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1~10.0 μg/mL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9,检出限为1.2 μg/kg,定量限为4.0 μg/kg,回收率为88.96%~98.58%.本研究建立的鸡肉中盐酸硫利达嗪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具有精密度好、操作方便快捷、回收率高等优点,为动物源性食品中镇静剂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卷烟烟气中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对-甲酚几种酚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用25%的乙醇水溶液对卷烟样品进行超声提取,再经离子液体双水相分离富集,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FLD)测定.该方法的富集倍数可以达到20倍,整个操作过程在常温下进行,时间不超过15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0.02~20 ng/L范围内,几种酚类物质的峰面积均与其质量浓度呈线性相关,R2≥0.999 6,检出限分别为0.06,5.2,1.2,5.3,0.03,0.04 n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4.6%,回收率为85.1%~96.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更低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一种检测头发中内源性氢化可的松含量的方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U)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头发样品(50 mg)经过清洗与研磨、甲醇提取和C18固相萃取后,在电喷雾(ESI)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方式下进行定性,以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的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牛乳中硫氰酸盐的方法.以戴安IonPac AS19(4 mm×250mm)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0.05 mol/L Na2HP04溶液(pH值约为9.3),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8 nm.结果表明,牛奶中硫氰酸盐线性范围为5~1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67.1%~101.8%,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4.4%,最低检出限为0.5μg/mL.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茄子的根、茎、叶、蒂中糖苷生物碱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茄子的这4个非可食部分均含有α-茄碱、α-卡茄碱、α-澳洲茄碱3种糖苷生物碱,且各部位中各种糖苷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α-茄碱的含量分布情况为:蒂>叶>根>茎,α-卡茄碱的含量分布情况为:根>茎>叶>蒂,α-澳洲茄碱含量分布情况为:根>茎>蒂>叶,糖苷生物碱总含量分布情况为:蒂>根>叶>茎。此研究可为茄子的非可食部分的综合开发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处理土壤、植株和玉米样品.土壤样品以水为提取剂,振荡提取,液液分配净化;玉米植株样品和玉米样品以乙腈为提取剂,振荡提取,氨基柱净化.样品中硝磺草酮的残留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硝磺草酮在0.05~0.4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土壤、玉米植株以及玉米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8%~100.0%、94.0%~109.0%、103.2%~109.0%,相对标准偏差在2.2%~10.6%之间.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蜂蜜中残留的抗生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C18,10μm,300mm×4.6mm色谱柱,波长348nm,CH3CN:0.05mol/LH3PO4(V:V)=60:40流动相,对蜂蜜中的残留四环素、土霉素和金霉素进行了检测。方法检出限分别为: 四环素、土霉素为0.03mg/L,金霉素为0,06mg/L。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桅子中桅子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了一种测定栀子中的栀子甙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在Kromasil-C18(4 .6mm× 2 5 0mm ,5 μm)柱上进行分析 ,流动相为水 -甲醇 -醋酸 (80∶2 0∶0 .1,V V) ,流速为 0 .8mL min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4 0nm ,0 .0 2AUFS ,栀子甙的平均回收率为 99.35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1.2 8(n =6) ,这种方法测定栀子甙准确 ,快捷 ,简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