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基于Kohonen自组织特征映身网的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及对输入信号的高容错能力,运用无导师动态竞争学习方法对较模糊的矩阵码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网络的训练采用了采用带噪声的矩阵码数据,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辨识能力,试验表明,该方法为矩阵码的识别提供了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算法进行油气检测.根据已知井位的油气属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将其运用于未知井位的油气属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Kohmonen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根据Kohonen网络的聚类特性,样本在输入时就已分好类。输入既有与负荷曲线平滑性有关的数据又有反映负荷周期性变化的数据。在学习训练时,区别于普通的无监督竞争学习采用有监督竞争学习方式,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精度。实例分析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图像分割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图像分割算法,实现了计算机对图像的初步理解,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生物的初级视觉功能.通过分析研究Kohonen网络的自组织特征映射过程,构造了基于Kohonen网络的图像分割神经网络方法,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方法将原始图像分割为有序化的相关特征区域.最后结合图像分割的特点对算法进行了改进,结合有监督的学习算法,使得图像的分割最终在先验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将Kohonen网络应用于图像分割使得算法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背景及噪声对分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结构和算法,并将此神经网络用于葡萄酒化学成分产地的聚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的聚类准确率达到了87%,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高效准确地预测锂电池的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可以保证锂电池的正常运行,提高维护效率及电池本身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有监督核自组织映射(Supervised kernel self-organizing map,SKSOM)的建模方法用于锂电池SOH预测。首先,对锂电池的原始放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归一化;然后,设计并优化了针对SKSOM的输入特征,在此基础上训练出SOH预测模型;最后,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标准锂电池数据集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用的预测模型能有效挖掘出锂电池的SOH规律,预测性能优于其他已有的SOH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首先根据人脑思维的模糊性特点 ,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 ,构造一种用于指导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学习过程的模糊熵准则 ,可以在较大范围内有效地解决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 (SOFM )的学习问题 .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通过确定标准对象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网络自适应学习和评价结果输出等环节 ,可以有效地解决一类综合评价问题 .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进一步说明其灵活性与实用性 .参 6 .  相似文献   

8.
9.
在校园网系统的管理中,网管人员常常需要了解用户的网络行为,以便更好地配置和管理网络系统,提高网络服务效率.以大理学院校园网认证计费系统日志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对校园网用户行为和网络通信模式进行聚类分析.网管人员可以根据聚类结果,设计有效的网络管理方案和系统配置参数,从而有效地配置和管理校园网,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的属性离散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粗糙集理论,用K-W方法初步评价各连续属性的重要性,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的聚类方法进行离散化,以决策表相容性为判决标准.试验表明,这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离散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5个代表站1903-2000年梅雨期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雨量在近百年来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梅雨期雨量与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相关特征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前期及同期太平洋海温关系密切,前一年冬季及梅雨期东北太平洋海温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负相关,在热带东太平洋的Nino1 2区两者正相关显著,同年春季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海温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正相关.从年际相关分析发现,前一年冬季太平洋海温与梅雨期雨量正相关,同年春季以及梅雨期两者相关不明显.通过分析年代际差异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关键区海温的21a滑动相关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差异,这种差异与海温的21a滑动平均的年代际冷暖背景关系密切,热带太平洋海温关键区前一年冬季冷海温背景下,梅雨期雨量同海温正相关显著,同年春季暖海温背景下,两者之间负相关显著,而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同中国近海海温之间(从冬季到梅雨期)维持显著的正相关,与该区海温冷暖背景的关系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初夏,与长江流域人梅相对应的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第一次北跳发生在100hPa青藏高压纬向振荡的某一特定趋势的时段上:当在30°N,80°E附近上空的青藏高压缓慢东移时。5天之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第一次北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长江流域洪涝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数值试验。分析研究表明在长江流域洪涝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有很好的规律性:①副高脊线稳定在20~22°N;②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变化范围为95~115°E;③副高偏强.这些规律性不随时间变化,5~8月均是如此。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维持以上规律性时,会造成长江流域降水量大增,证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的异常确实对长江流域的洪涝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还对南亚高压与长江流域洪涝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天气常常漏报和错报。为了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2007—2016年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区域自动站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南地区56例副高型强对流的天气特征和环境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高型强对流主要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雷暴大风和强降水混合型,其中混合型出现频率最高(66%),雨强在30~79.9 mm/h的短时强降水频率(68%)最高,雷暴大风的风力多为8~9级(61%);强对流触发时间峰值在12:00—14:00时。静力稳定度方面,850与500 hPa的温差ΔT_(85)和沙氏指数S_I的中位值分别为25℃和-1℃左右,3种类型强对流的差异不大;混合型强对流的对流有效位能C_(APE)的中位值(2 510 J/kg),远大于短时强降水(1 570 J/kg)和雷暴大风(1 220 J/kg);而对流抑制有效位能C_(IN)的中位值则是雷暴大风(160 J/kg)的最高。3种类型强对流低层水汽条件相似,1 000 hPa露点T_d的中位值均在25℃左右;水汽条件差异主要在中层,中层大气越干、露点垂直递减率越大,越利于雷暴大风的发生,反之,则利于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混合型强对流介于两者。K指数的中位值,雷暴大风(32℃)、混合型(34℃)到短时强降水(36℃)是逐渐增大的。自由对流高度L_(FC)和抬升凝结高度T_(CL),雷暴大风的25%值分别为650、910 hPa,远小于短时强降水的900、970 hPa,混合型强对流则位于两者。差异明显的环境参数,对副高型强对流天气的分类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2005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控制性和敏感性试验,试图探讨海气热通量异常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热、潜热通量的变化对低层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副高主体的强度、东西移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Intensity index series of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modeling results by using of CCM3.6 atmospheric model with climatologically SST forcing for 30 years, and with observed SST forcing from 1900 to 2000. The index series constructed by modeling closely correlated to the observations for 1951-1999 (c.c. 0.72) and to the statistically reconstructed one for 1900-1950 (c.c. 0.51). The index series for 1900-1999 showed significant 80 a and 40 a periodicity. A minimum of persistence in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index occurred in Autumn, which was called "Autumn Barrier". It may relate to the "Spring Barrier", found in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ST over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The increasing trend shown in the index series for the 20th century may associate with the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enhancement of greenhouse effect.  相似文献   

17.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高纯碳酸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锰矿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法制备高纯碳酸锰的工艺. 实验发现,均匀沉淀反应的条件对产品质量和锰的沉淀率有较大的影响.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温度 115 ℃ ,尿素与硫酸锰的摩尔比值1. 10, 反应时间1. 5 h) ,锰的沉淀率达98. 3 % , 产品质量达到 GB10503- 89-型品标准.  相似文献   

18.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is a large-scale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subtropics during the boreal summer. Since 1950's, Chinese meteorologists have done a lot of studies about WPSH and recognized its influence on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 For instance,the north-south movement of WPSH is related to the movement of the rain-belt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9.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暖池指数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降水和沿海自然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池面积指数对中国降水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北界指数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降水具有很好的预报性,面积指数与中国沿海台风次数的年际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1950年以后海冰灾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与灾害性海浪的发生频数关系不大,与海啸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NCC)沿用的北半球阻塞高压监测公式,利用NCEP/NCAR逐日500hPa环流场再分析资料,计算出1961-2011年逐日阻高指数,分析了北半球阻塞高压出现的关键地区阻高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重庆夏季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三个关键区阻高的季节分布以鄂霍次克海阻高在冬季和夏季出现的频率最高,而春季和秋季则是乌拉尔山阻高活动频繁的季节,贝加尔湖地区阻高活动不及前两个区域活跃.从变化趋势来看,乌拉尔山阻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有增强的趋势,贝加尔湖阻高有减弱的趋势.各关键区的阻高日数都存在2~5年的显著性周期特点.三个关键区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各有其特点,贝加尔湖和鄂霍次克海的阻塞形势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较大,鄂霍次克海阻高日数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比其强度对重庆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更加显著,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日数偏多(少),重庆夏季降水偏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