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频感应局部加热弯管的回弹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频感应局部加热弯管在不同钢管材料及规格、不同弯曲半径及弯曲角度等工艺参数时的加载和卸载的力能参数,应力应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中频感应避部加热弯制大直径钢管的回弹理论,并与实际弯制的20、10CrMo910和12CrMoV三种钢管弯头实测的回弹量进行了比较,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粘塑性材料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大型铝机轮等温锻造的变形力及揭示轮缘处形成折叠的原因,本文用刚一粘塑性有限元法对模拟件的成形过程进行了全面数值模拟。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有限元确定的等温锻造过程的变形力,可作为选择设备吨位的依据,根据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所预测的金属流动规律,发现零件的形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轮缘处容易形成折叠。适当改进模具结构和改善润滑条件,有助于避免折叠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推导了具有一般屈服函数形式的弹塑性速率型本构关系;给出了用于板料成形的Hill塑性各向异性屈服模型下本构关系的具体形式;用有限元动力显式计算程序MSC/DYTRAN模拟了金属板料的冲压成形;通过算例分析,考察了塑性各向异性对凸耳形成和大小以及对成形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数值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各向(厚向)异性本构模型比各向同性本构模型更真实地反映了板料的成形性。  相似文献   

4.
将弹性模量的变化引入了回弹的计算。因为其代表性,本针对V型弯曲,考查了非线性弹性卸载对回弹预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塑性成型弹塑性有限元模拟的静水压力间接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元内偏应力导数精度分析的基础上,了偏应力导数佳点逐层积分建立了修正的静水压力间接算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金属成型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中,较好了解决了大步长时应力计算精度低的问题,提高了计算效率,算例表明,在变形总量和应变步长都较大的情况下。用庐方法计算得到的应力和变形载荷仍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金属板料拉延二次成形的有限元法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二次拉延成形加工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采用一次成形-回弹计算-二次成形的连续计算过程模拟了实际加工过程;有限元计算采用动力显式计算程序MSC/DYTRAN;用主从面(master surface-slave surface)模型定义板料和模具的接触,摩擦力用库仑定律计算;利用动力松弛法对成形过程中的回弹进行了计算。模拟结果和实际零件比较,证明模型合理,自满稳定,结果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金属刚粘塑性变形的能量泛函与动力显式算法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出刚粘塑性动态变形场的能量泛函,采用罚函数法和Lagrangian乘子法取消对运动容许速度场满足体积不可压缩的约束条件,运用虚功原理和广义变分原理,推导出刚粘塑性变形的动力分析显式算法有限元方程,以及速率形式的中心差分求解的时间积分显式,给出了两个金属变形的算例。  相似文献   

8.
弯曲半管橡皮成形工艺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自行开发的非线笥有限元分析软件包SHEET-FORMING模拟圆弧弯曲半管的高压橡皮成形全过程(成形和回弹),研究变形过程中材料流动和应力-应变分布,预示和分析成形障碍的出现及原因,给出了适合高压橡皮成形工艺的毛坯/模具形状。该研究为半管零件的成形工艺从落压成形转换成高压橡皮成形提供了有用的工艺参数。同时也表明,计算机数值模拟试错法的定性和定量科学分析可有效地部分取代工艺革新中传统的“物理试错法”;它们的结合运用使工艺革新更具有科学性和提高了它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刚(粘)塑性流动理论的自然单元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然单元法与刚(粘)塑性流动理论相结合,对自然单元法在金属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基于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化结构的Non-Sibsonian插值方法构造近似速度场向量,实现无网格方法中速度边界条件的直接精确施加,提出了基于刚(粘)塑性流动理论的无网格自然单元法。运用不完全广义变分...  相似文献   

10.
工程塑性力学的研究领域和若干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塑性力学的工程应用正在迅速扩大.借助于计算机和新的数学工具,弹塑性分析、极限分析和安定分析已扩展到复杂结构问题。板料成形中的回弹、皱曲和拉伸失稳的研究有很大进展.在结构的塑性动力响应问题中,更多地注意到弹性效应、几何变形效应以及特异现象.结构的耐撞性和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也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人们越来越主动地利用塑性变形为特定的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