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演示了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从中可以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浑浊现象出现,但通入二氧化碳时间一长,浑浊消失,溶液又变澄清。这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首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时间一长则生成的碳酸钙继续  相似文献   

2.
王永明 《化学教育》1983,4(3):25-27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关于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教学用图示法讲解,效果良好。今举例说明如下: 在500℃,一个大气压时,如果把2体积的SO2和1体积的O2的混和物,通入一个装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里,结果得到含91%(体积组成)SO3的混和气体。  相似文献   

3.
无机化学教材确认:“20℃下,100克水能溶解16.60克 Ca(HCO_3)_2”。印象很深的实验是“二氧化碳气体连续通入澄清石灰水,先出现白色浑浊,后又逐渐消失。”对此,是否能认为,20℃下 Ca~(2+)和 HCO_3~-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笔者通过实验和计算认为,20℃时,Ca~(2+)  相似文献   

4.
《化学教育》1997,18(Z1):19-24
第Ⅰ卷(选择题,共8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根据以下叙述,回答1~2小题。把硫粉溶于煮沸的Na2SO3溶液可制得Na2S2O3:Na2SO3十SNa2SO3。若向Na2S、Na2S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SO2至过量,可见到下列现象: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其量逐渐增多,然后淡黄色沉淀又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此时若继续通入SO2使溶液呈酸性时,又出现淡黄色沉淀。1.上述整个实验过程中SO2的作用是()①酸性②氧化性③还原性④漂白性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沉淀…  相似文献   

5.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2,33(4):72-74
简单说,集约(合)化实验就是把几个独立的简单实验事实和实验现象归并组合成一个实验.例如,把浓H2SO4跟Na2SO3反应生成的SO2气体,依次通过紫色石蕊液、Ba2水、酸性KMnO4溶液;把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C2H2,依次通过CuSO4溶液(洗去H2S)、Br2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把KMnO4与浓HCl反应生成的Cl2,依次通过NaBr溶液、KI溶液和KI的淀粉溶液.这些实验组合所产生的集约化效果,历来受到化学教学同仁们的广泛青睐.但是早已流行在教材、参考和教辅资料中的一些不恰当的集约化组合,至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探究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条件,得到澄清石灰水的最适浓度及用量,提高了课堂演示的成功率,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化学教育》1986年第三期刊登一篇题为"也谈碳酸银的颜色"一文,该文中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将CO_2通入0.5mol·L~(-1)的AgNO_3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我们按此进行实验,结果并没有观察到有浅黄色沉淀产生.我们又把CO_2分别通入1mol·L~(-1)、5mol·L~(-1)  相似文献   

8.
燃煤烟气属于贫燃燃烧 (燃烧时通入过量空气 )尾气 ,其中除含 NOx、SO2 外还含有 O2 等 ,与非贫燃系统尾气中 NOx 的催化还原脱除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一些进展 ,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 [1] .无论是 NOx 的催化还原还是催化分解 ,气相中存在的SO2 对非贵金属及其氧化物催化剂构成了严重威胁 ,原因是非贵金属氧化物很容易吸收 SO2 生成稳定的硫酸盐而使催化剂中毒失活 .为脱除烟气中的 NOx,有报道先将气相中的 NO催化氧化为NO2 ,然后将 NO2 和 SO2 同时液相吸收 .研究表明 ,作为 NO催化氧化的非贵…  相似文献   

9.
悬浊液澄清以后,利用虹吸管把清液吸出有许多优点。可是开始用嘴吸一下,就易把药品弄脏,而且也很不卫生。若利用如图1时装置就可以避免这个缺点。使用时把短管部分伸入液体(如澄清石灰水)塞紧橡皮管,再在甲管管口吸一下,等到液体流下就可。此后也可以打开橡皮塞,掉换别的容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质量分数11.32%Cu/γ-Al2O3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SO2浓度(0~0.02%)对低浓度甲烷(体积分数,3%)催化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检测,结合理论分析,探讨了催化反应的硫中毒原因。研究表明,SO2的通入导致了Cu/γ-Al2O3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的降低,在同一反应温度下,甲烷转化率随着S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SEM、EDS、FT-IR、XRD表征结果表明,SO2会导致Cu/γ-Al2O3催化剂表面出现结块现象,催化剂表面有硫元素的累积,且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主要成分为硫酸铜(CuSO4)。在富氧条件下,SO2分子及氧离子在Cu2+上吸附所形成的硫酸铜,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外壳,是产生硫中毒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