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三种锌卟啉-蒽醌-2-磺酸酯为主体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主体化合物与客体咪唑、吡啶、N-甲基咪唑进行的轴向配位反应,结果表明:①对于同一主体,客体的配位能力为:N-甲基咪唑咪唑吡啶;②对于同一客体,主体的配位能力是5-(苯基-4-(蒽醌-2-磺酸酯))-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锌5-(苯基-4-(蒽醌-2-磺酸酯))-10,15,20-三苯基卟啉锌5-(苯基-4-(蒽醌-2-磺酸酯))-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锌;③实验结果经计算表明主客体之间以摩尔比1∶1配位,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逐渐减小,焓变Δ_rH_m~Θ0,反应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2.
赵春梅  徐莉  王华 《化学研究》2007,18(4):13-15,19
本文报道了以2-烷基蒽醌为原料,结晶硫酸铜为催化剂,锌粉为还原剂于浓氨水(25%~28%)中一步法制备2-烷基蒽.产物通过硅胶柱层析,收率范围:55%~90%.文中从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角度分析了产率的变化规律.同时考察了其它几种无机盐用作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248 nm(KrF)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乙腈-水(97︰3)溶液中2-蒽醌磺酸激发三重态电子转移光氧化高聚鸟嘌呤核苷酸的原初过程.直接检测了上述电子转移氧化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自由基对的瞬态吸收光谱,分别获取了各自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协同反应的自由能变化,阐明了电子转移反应的三重态机理.  相似文献   

4.
孙志敏  周曼溪  陈广新  李齐方 《合成化学》2013,21(2):214-216,223
以2-甲基(或乙基)蒽醌为起始原料,经氧化、酰氯化、酯化等反应合成了3个蒽醌-2-甲酸烯烃类衍生物——乙二醇-9,10-蒽醌-2-甲酸丙烯酸脂,蒽醌-2-甲酸-10-十一碳烯脂和乙二醇蒽醌-2-甲酸甲基丙烯酸脂(6~8),其结构经1H NMR表征。UV测试结果表明,6~8在三氯甲烷中的λmax均为327 nm。  相似文献   

5.
合成2-乙基蒽醌的新方法;乙基苯甲酰基苯甲酸;乙基蒽醌;H-Beta沸石分子筛;柠檬酸改性  相似文献   

6.
2-乙基蒽醌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邻苯二甲酸酐和乙苯为原料,采用傅氏酰基化,水解,闭环,蒸馏回收溶剂,氧化还原提纯及乙醇萃取蒸馏技术,合成了高纯度2-乙基蒽醌.  相似文献   

7.
利用N-乙基咔唑和2-甲基蒽醌合成了一种A-π-D-π-A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化合物3,6-二(蒽醌-2-乙烯基)-N-乙基咔唑,并对该化合物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荧光光谱表明,该化合物的发光行为对溶剂的极性非常敏感,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其荧光最大发射峰有明显红移,并在强极性溶剂乙腈中出现了双荧光现象。该化合物的激发态和基态的偶极矩差值△μ为3.014D,发生了从给体(咔唑基)的N原子到分子两端受体(蒽醌)的羰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相似文献   

8.
赵忠奎  李仁志  李宇 《催化学报》2014,35(3):319-323
以水为反应介质,水合肼为还原剂,研究了痕量铜催化3-甲基蒽醌-[1,2-c]-异噁唑还原开环反应以清洁高效合成1-氨基-2-乙酰基蒽醌,考察了不同种类过渡金属硝酸盐的催化性能,发现Cu(NO32性能最好. 加入 2.6% 的催化剂和1.3倍的水合肼,在室温反应 2 h,底物转化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分别可达到 97.2%和 95%,TON达到38. 产品结构经氢核磁谱和质谱得以确证,主要副产为羟基取代的1-氨基-2-乙酰基蒽醌. 此外,提出了铜催化 3-甲基蒽醌-[1,2-c]-异噁唑还原开环反应合成 1-氨基-2-乙酰基蒽醌的可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郭亚楠  郭芳杰  陈平  王欣 《合成化学》2017,25(11):938-941
以N-甲基咪唑、吡啶、1,4-丁烷磺内酯、对甲苯磺酸及硫酸为主要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4种酸功能化离子液体[MIM-BS][TsO](IL1)、 [MIM BS][HSO4](IL2)、 [PY-BS][TsO](IL3)和[PY-BS][HSO4](IL4),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IR和TGA表征。以[MIM-BS][TsO]为催化剂,催化2-(4-叔丁基苯甲酰基)苯甲酸(BB酸)合成2-叔丁基蒽醌,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IL1 0.4 g,n(IL)/n(BB酸)=0.5,于120 ℃反应9 h, 2-叔丁基蒽醌产率最高达90%,离子液体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不同采收期青海栽培何首乌药材块根、茎、叶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建立RP-HPLC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V(甲醇)∶V(水)=75∶25为流动相,在290 nm 处检测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用RP-HPLC法测定稳定、准确、可靠;青海栽培何首乌药材主要含有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两种蒽醌类成分,在何首乌块根中的含量较茎、叶中高;7月、9月采收的何首乌药材总蒽醌含量最高达到1.27%和1.29%.  相似文献   

11.
建立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快速测定茶叶中蒽醌的方法。样品中的蒽醌用色谱纯乙腈提取,经过涡旋1 min,超声20 min,离心、浓缩后用固相萃取柱(SPE)净化,以DB–5MS毛细管柱分离,以m/z 207.9,152为定性离子对、m/z 207.9,180为定量离子对,多反应检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蒽醌的质量浓度在1~500μg/L范围内与定量离子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8,方法的检出限为1μg/kg。在10,20,50μg/kg加标水平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85%~98.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8.50%~11.05%(n=5)。该方法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可用于茶叶中蒽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郭燕燕  代成娜  雷志刚 《催化学报》2018,39(6):1070-1080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绿色化工原料和环境友好氧化剂. 目前, 超过 98% 的H2O2是通过蒽醌法生产. 蒽醌法主要包括 2-乙基蒽醌氢化生成 2-乙基氢蒽醌和 2-乙基氢蒽醌氧化生成 2-乙基蒽醌和H2O2的过程. 其中, 2-乙基蒽醌氢化是关键步骤. 在氢化过程中, 生成的 2-乙基氢蒽醌和四氢-2-乙基氢蒽醌是目标产物, 同时生成许多副产物. 目前, Pd 颗粒催化剂是广泛使用的催化剂, 但是蒽醌氢化过程中, 质量传递是主要的控制因素. 与颗粒催化剂对比, 整体式催化剂可以减弱整个反应的内外扩散, 提高反应速率. 很多研究结果显示, 整体式催化剂的传质优于颗粒催化剂, 可以提高催化效率. 近期许多研究显示, 双金属颗粒催化剂在很多氢化反应中体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 本工作制备了双金属整体式催化剂, 考察了其在蒽醌氢化过程中的催化性能.首先,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4 种双金属整体式催化剂 Pd-M/SiO2/COR (M = Ni, Fe, Mn和 Cu)以及Pd/SiO2/COR和Ni/SiO2/COR两种单金属整体式催化剂. 催化活性结果显示, Ni/SiO2/COR的H2O2产量低于 Pd/SiO2/COR, 而且在 700 oC还原的 Pd-Ni/SiO2/COR 整体式催化剂在 Pd/M = 2 时取得了最高选择性 (95.3%) 和H2O2产量 (7.5 g/L). 然后, 考察了金属负载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金属负载量低于 0.4% 时, 随着金属负载量增加, 选择性和H2O2产量增加, 在金属负载量高于0.4% 时, 随着金属负载量增加, 选择性和H2O2产量降低. TEM结果表明, 添加第二种金属后, 双金属整体式催化剂颗粒尺寸变小, 分布更均匀. EDS结果显示, 双金属形成了合金. H2-TPR结果显示, 随着Pd/M比率增加, 还原温度降低, 说明Pd有助于第二种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这可能是由于 Pd 表面的氢溢流到第二种金属 (Ni, Fe, Mn和 Cu) 表面. 此外, 文献结果表明, 合金的形成能够抑制 PdH 的形成. 本工作表明添加第二种金属 (Ni, Fe, Mn和Cu) 后, PdH 的峰强度减弱或者峰消失, 也说明形成了合金. XPS 结果显示, 添加第二种金属后,在 336.3 ± 0.1 和 341.4 ± 0.1 eV 出现了新的 Pd 3d5/2和 Pd 3d3/2峰, 说明形成了合金. H2-O2滴定结果表明, Pd-Ni/SiO2/COR的Pd分散度和Pd比表面积都高于其他双金属催化剂, 说明第二种金属 Ni 更有利于促进 Pd 的分散, 减弱颗粒集聚, 揭示了Pd 和 Ni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FT 计算结果显示, Pd3M1(M = Ni, Fe, Mn和Cu) 双金属整体式催化剂和 2-乙基蒽醌之间的结合能低于 Pd/SiO2/COR和 2-乙基蒽醌之间的结合能, 但是 Pd3M1(M = Ni, Fe和Mn) 双金属催化剂和 2-乙基氢蒽醌之间的结合能减小得很少, 这可能是由于 2-乙基蒽醌的 C=O 和第二种金属之间具有强烈相互作用的缘故. Pd3Cu1双金属催化剂和 2-乙基氢蒽醌之间的结合能减小很多, 主要是由于 Pd3Cu1表面不利于 2-乙基氢蒽醌的吸附.因此, Pd-Ni/SiO2/COR 比 Pd/SiO2/COR, Ni/SiO2/COR 和其他的双金属整体式催化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H2O2产量, 主要是由于合金的形成以及 2-乙基氢蒽醌的 C=O 双键和 2-乙基氢蒽醌强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抗肿瘤作用强、毒性低并且对癌细胞具有靶向性的新蒽醌类化合物, 合成了未见报道的12个2-[1-(4-甲酰氨苯基乙酰氧)烷基]-1,4-二羟基-9,10-蒽醌类衍生物, 分别用L1210癌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及小鼠S180腹水癌做了体内抗肿瘤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蒽醌侧链中引入对甲酰氨基苯乙酰基后细胞毒性增强. 随着侧链碳链数的增加细胞毒性随之逐渐减小, 当烷基侧链中的碳数超过7以上时, 细胞毒性消失. 当侧链R基为苯环时与脂肪烃链或环己基相比细胞毒性更大, 说明芳香环对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S180小鼠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 蒽醌侧链中引入对甲酰氨基苯甲酰基后活性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以改性的 H-beta 沸石分子筛为催化剂,代替传统的浓硫酸或发烟硫酸催化剂,使2-(4′-乙基苯甲酰基)苯甲酸脱水闭环生成 2-乙基蒽醌是一条清洁生产路线. 其中柠檬酸改性的 H-beta 催化剂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性能,可以明显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 在柠檬酸改性的 H-beta 催化剂上,当反应温度为529 K, 反应时间为60 min时, 2-(4′-乙基苯甲酰基)苯甲酸的转化率为99.5%, 2-乙基蒽醌的选择性可达97.2%; 而在未经柠檬酸改性的 H-beta 催化剂上,当反应温度为550 K, 反应时间为60 min时, 2-(4′-乙基苯甲酰基)苯甲酸的转化率只有81.6%, 2-乙基蒽醌的选择性为96.4%.  相似文献   

15.
枯草杆菌蛋白酶与3,4-二羟基-2-蒽醌磺酸钠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累平衡常数;枯草杆菌蛋白酶与3;4-二羟基-2-蒽醌磺酸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GR)-蒽醌化合物(AQMS)在核酸适体表面层层组装的Pb2+电化学传感器。将修饰有巯基的Pb2+核酸适体(apt)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然后利用GR与apt碱基之间的π-π作用,将GR吸附在apt修饰电极表面,并用于电活性分子AQMS的组装和电化学信号的放大。当目标分析物(Pb2+)存在时,Pb2+诱导apt转变为稳定的G-四联体结构,使得GR连同信号分子AQMS从电极表面脱落,电化学信号降低,从而实现对Pb2+的监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对Pb2+具有很好的特异识别性,且Pb2+浓度在5.0×10!10~5.0×10!8mol/L的范围内,AQMS的峰电流变化值(ΔIpa)与Pb2+浓度对数(lgCPb2+)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3σ,计算得检出限达到6.0×10!11mol/L。  相似文献   

17.
以2,6-二氨基蒽醌为原料,经硝酸钠与盐酸双重氮化制得2,6-二氨基蒽醌双重氮盐(2);2与苯酚偶合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双偶氮类化合物--2,6-双(对羟基苯基偶氮)-9,10-蒽醌(3),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最佳的偶合反应条件为: 2 2.0 mmol,n(2) ∶ n(苯酚)=1.0 ∶ 2.5,在pH=9的条件下,于0 ℃~5 ℃反应4 h,3的收率6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柠檬酸等有机酸对Hβ沸石样品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后Hβ沸石样品在2-(4′-乙基苯甲酰基)苯甲酸(BEA)脱水闭环合成 2-乙基蒽醌(2-EAQ)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采用X射线衍射、 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程序升温脱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有机酸改性没有破坏Hβ沸石样品的骨架结构,但其有序度和结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且酸量明显减少;其中草酸改性后的催化剂脱铝严重. 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丙二酸改性后的Hβ沸石样品在合成2-EAQ的反应中有较好的反应性能,以其为催化剂, BEA的转化率和2-EAQ的选择性均在9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相萃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焦糖色素中2-甲基咪唑(2-Methylimidazole,2-MEI)、4-甲基咪唑(4-Methylimidazole,4-MEI)和2-乙酰基-4-(1,2,3,4-四羟基丁基)咪唑(2-Acetyl-4-(1,2,3,4-tetrahydroxybutyl) imidazole,THI)的方法.样品经加水涡旋提取后,经混合型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以乙腈-0.05%氨水(10∶9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6 mL/min,用反向色谱柱Polaris C18-A(250 mm×4.6 mm,5μm)柱分离,分别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15 nm波长条件下检测焦糖色素中的2-甲基咪唑、4-甲基咪唑和287 nm波长条件下检测2-乙酰基4.(1,2,3,4-四羟基丁基)咪唑的含量.2-甲基咪唑、4-甲基咪唑和2-乙酰基-4-(1,2,3,4-四羟基丁基)咪唑在0.2~ 2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在10,25和100 mg/kg添加浓度的回收率范围为75.3% ~93.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检出限分别为为2.6,3.0和1.5 mg/kg,定量限分别为8.5,10.0和5.0 mg/kg.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测定塑料中1-甲基-2-吡咯烷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以丙酮为提取剂,于室温下用超声波提取样品中的1-甲基-2-吡咯烷酮,提取液于35℃旋蒸至干,经甲醇溶解后,过0.22μm有机系滤膜。采用Innovation~(TM) C_(18)色谱柱(15 cm×2.1 mm,3.0μm)进行分离,用电喷雾电离(ESI)源、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1-甲基-2-吡咯烷酮的质量浓度在1~50 n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18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5.0%~93.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2.8%(n=6)。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快速,适用于塑料中1-甲基-2-吡咯烷酮的日常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