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以能源结构变革研究为目标的碳化学研究中,CO与CO_2通过过渡金属络合物活化,合成燃料或精细有机化学品,是目前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与CO相比,CO_2来源更为广泛,是最廉价的化学碳源。据估计,大气中以CO_2形式存在的碳量约10~(14)吨,而地壳中以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更是高达10_(16)吨。大气中的CO_2本来是通过绿色植物及人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和日本高分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日双边高分子合成及材料科学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次会议,是继1981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第一次中日双边高分子科学讨论会以来,又一次中日联合  相似文献   

3.
辛勤  胡皆汉  郭燮贤 《催化学报》1980,1(2):138-145
利用双束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CO在Pt/Al_2O_3上的吸附。指出温度超过150℃,CO发生分解(岐化)形成CO_2和C。碳沉积在铂上,CO_2在Al_2O_3上形成各种结构的羧化物和碳酸盐。讨论了生成机理。共吸附水引起吸附态CO红外吸收带“红移”远大于从前文献中报导的结果。它可能是由于吸附在铂上的CO和吸附在Al_2O_3上的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色谱》2000,(4)
经中德双边科学家讨论决定 ,中德第五次色谱报告会将于 2 0 0 0年 1 2月 3日~ 1 2月 6日在大连召开。德方将由Tuebingen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E .Bayer教授带队 ,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A .Kettrup等多位色谱学家参加。这次色谱报告会是中德双边会议的继续 ,将回顾色谱及相关技术在 2 0世纪的成就、展望 2 1世纪的发展、探讨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中德双边合作的可能。热忱欢迎广大色谱工作者参加本次会议。有关事项如下 :一、会议主题 新世纪的色谱及其相关技术。二、征文范围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超临界色谱 ;毛细管…  相似文献   

5.
1982年5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了第二次中日自由基聚合讨论会。这是继1980年11月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以来,举行的第二次中日双边在自由基聚合领域的讨论会。这次会是在教育部领导下由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举办的,并山冯新德教授任此次会议的主任委员。参加讨论会的日方代表11人。他们是日本八所大学进行自由基聚合研究的权威人士,其中有从事高  相似文献   

6.
由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和日本著名理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福井谦一教授共同关怀支持的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9月15日至19日在日本京都基础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1990年在北京、西安召开的第一次讨论会的连续性会议,是中日两国理论化学界最高水平的会议。我国有来自直属国家教委的8所重点大学、3所省重点大学、中科院所属的2个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24名代表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7.
利用可再生氢气实施CO_2直接加氢生成低碳烯烃或芳烃等基础化学品可同时实现碳减排和CO_2的资源化利用.然而,由于CO_2的C=O键难以活化且生成多碳产物的C-C偶联难以控制,导致CO_2加氢易生成C_1产物,选择性转化为多碳化学品较困难. 2016年,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利用复合氧化物与分子筛耦合的双功能催化剂接力催化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和芳烃的新路径.受此启发,近期接力催化CO_2为低碳烯烃和芳烃的研究报道不断涌现.本文概述了近年有关应用双功能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如何串联两个"性格"迥异的反应,并讨论了双功能催化剂上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国际均相催化会议于1980年9月1日至3日在西德杜塞尔多夫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科学工作者。我国4位正在西德进修的访问学者也参加了会议。大会共安排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8篇,研究成果报告80篇。这些报告的内容反映了近年来国际上均相催化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动向。一、小分子的催化活化这次会议对CO、N_2、O_2、CO_2、SO_2等小分子的催化活化研究十分重视,特别突出了CO的催化活化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是CO的还原机制.  相似文献   

9.
《燃料化学学报》2006,34(1):65-65
由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共同发起、主办的系列双边学术会议“中日煤化学与碳一化学学术研讨会”在双方同行的努力下,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这一系列研讨会对于促进中日两国研究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成效显著。根据第8届研讨会上双方的商定,第9届研讨会将于2006年10月22日~28日在成都举办。欢迎国内研究同行与企业界人士参加。如需了解会议的详细情况,请与会议组委会联系。  相似文献   

10.
用动力学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在Cu-Zn-Al-Ti-K催化剂上合成低碳混合醇的反应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反应网络构造图。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是由CO加H_2和CO_2加H_2两条途径生成的,其它醇是从甲醇出发经过碳链增长过程生成的。甲烷是CO和H_2反应的产物,其它烃经由甲烷按碳链增长方式产生,其中乙烷也可能经乙醇产生。在经过很短的一段反应时间之后,就发生了逆变换向变换反应的转变,变换反应起了向CO_2加H_2合成甲醇这一途径提供反应物CO_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和日本著名理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福井谦一教授共同关怀支持的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9月15日至19日在日本京都基础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1990年在北京、西安召开的第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MFBRA)研究了棉秆半焦(CSC)与载镍橄榄石(Ni/olivine)的固-固化学链反应特性,利用模型拟合法在等温条件下对29种模型函数进行拟合计算,从中选取了最优的三种模型,计算出棉秆半焦和载氧体的固-固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CO和CO_2是CSC与Ni/olivine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固-固反应过程中,先析出CO后再析出CO_2,CSC并不会完全转换成CO_2,产气中CO的浓度比CO_2大;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产气中CO和CO_2的浓度和产率增加。CO、CO_2和CSC利用三种不同模型函数计算出来的活化能平均值分别为27.5、46.4和69.8 kJ/mol。利用热重研究了CSC和Ni/olivine非等温反应特性及动力学,结果表明,CSC和Ni/olivine的反应从750℃开始,在890℃时反应速率达到了峰值,非等温反应活化能为72.05 kJ/mol,这与MFBRA等温动力学活化能基本相似,说明生物质化学链气化过程中,半焦和镍基载氧体的固-固反应较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中日双边高分子科学技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日本东京及京都举行。中日两国高分子科学的学术交流自1957年开展以来,日方曾先后有六次代表团访问我国,我方也曾三次派出访日高分子代表团进行访问学习。1979年中美双边高分子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后,日方建议这种交流方法也应在中日之间举行。经与我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理论化学界长达十年的交流及友谊,第一次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16—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及西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得以进行是由于得到福井谦一教授(1981年化  相似文献   

15.
氣化     
724.在催化剂存在下以水蒸氣进行碳的氣化(1957,№10,7—11)—用K_2CO_3,FeCl_3和CuCl_2作为蒸汽-碳反应的催化剂,其作用可用Arrhenius式中1gK==lgK_o-E/4. 575T的活化能来评价。式中的反应常数可以生成CO和CO_2的区域速度(即煤層任  相似文献   

16.
CO2+H2制含氧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卢振举  林培滋 《分子催化》1993,7(2):156-160
作为自然界中含有丰富碳源的CO_2,经过催化加氢制含氧化合物的研究,近年来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CO_2加氢制甲醇.从CO_2出发制含氧化合物其前景是诱人的,则可利用碳和氧得到化学品,二则减少了自然界中的CO_2含量,有益于环境保护.本文对Cu-Zn系和Rh-V系催化剂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7.
正J.Am.Chem.Soc.2017,139,17011~17014二氧化碳(CO_2)是大家熟知的温室气体分子,同时也是廉价易得、无毒、可再生的理想C1合成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在将CO_2转化为燃料和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然而,CO_2参与的不对称催化转化,尤其通过不对称碳-碳键形成反应制备具有光学活性化合物,一直是该领域中的重要挑战.四川大学化学学院余达刚课题组首  相似文献   

18.
1994年中日双边LB膜学术会议由山东大学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所主办,于1994年11月1-5日在山东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代表共62人,国外17人,其中日本15人,韩国1人,美国1人。与会外国代表中有四位特邀代表,日本的福田清成教授、省部博之教授、杉道夫教授和美国的J.H.Fendler教授.福田增成繁接任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席,其它三位教授在会上作了特邀报告。每两年举行一次的中日双边LB膜学术会议,第一届干1990年11月在北京举行,共收到论文59篇,第二届于1992年11月在日本跨天举行,共收到论文64篇,本届共收到论文77篇,其中我国提交论文…  相似文献   

19.
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2016,32(3):793-794
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及其燃烧产物CO_2所引起的温室效应是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大问题~(1,2)。如何有效控制大气中CO_2的含量,引起了环境、材料、化学等多学科科学家的极大兴趣。虽然降低CO_2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地质埋藏和化工利用等,但是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消耗额外的巨大能量。因此,开发低能耗的CO_2转化和利用技术,对保护环境和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二氧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是利用电能驱动将CO_2高效转化为小分子碳基燃料的新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潜力的碳资源转化技术之一。然而,CO_2还原反应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反应过电位高,产物选择性低以及析氢反应的竞争等。因此,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是发展CO_2还原技术的核心关键。近年来,Pd基材料在CO_2还原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催化性能优势:它不仅可以在接近平衡电位下高选择性地还原CO_2生成甲酸/甲酸盐,还能够在一定的负电位区间高效地还原CO_2生成CO。尽管如此,Pd基材料目前仍存在着成本较高、活性不理想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与发展。对此,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CO_2RR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近年来Pd基催化剂电还原CO_2的应用研究及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尺寸效应、形貌效应、合金效应、核壳效应及载体效应等对Pd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这类材料的问题挑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