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多晶纯铝晶内局部变形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显微硬度方法在晶粒尺度范围内对多晶纯铝进行了晶内塑性变形,研究了退火前后压痕周边变形组织形貌.实验发现,仅在退火后的压痕周边出现了不同形态的滑移带,在滑移带的区域发现有大量位错露头并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呈有序排列状态的现象,同时观察到滑移带直接穿越晶内偏聚区界的现象.文中分析了没有在晶内压痕周边区域内发现再结晶现象的原因,讨论了退火温度及时间、压下量及晶粒取向等因素对滑移带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整体变形方式不同,晶内变形方法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多晶材料塑性变形及再结晶时的一些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2.
用显微硬度方法在晶粒尺度范围内对多晶纯铝进行了晶内塑性变形,研究了退火前后压痕周边变形组织形貌。实验发现,仅在退火后的压痕周边出现了不同形态的滑移带,在滑移带的区域发现有大量位错露头并在某些局部范围内呈有序排列状态的现象,同时观察到滑移带直接穿越晶内偏聚区界的现象。文中分析了没有在晶内压痕周边区域内发现再结晶现象的原因,讨论了退火温度及时间、压下量及晶粒取向等因素对滑移带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整体变形方式不同,晶内变形方法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多晶材料塑性变形及再结晶时的一些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异步轧制工艺制备出工业纯铝极薄带,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织构演变和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工业纯铝的晶粒主要向β取向线聚集,形变织构中铜型织构(C){112}〈111〉和黄铜型织构(B){011}〈211〉逐渐增强,轧至100μm厚时试样中晶体取向密度达到最大值26,轧至30μm厚时其取向密度值下降至16,并逐渐形成旋转立方织构(RC){100}〈011〉;形变储能剧烈增加诱发工业纯铝在室温下发生再结晶过程,使系统能量降低,导致织构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5.
对含缺口矩形截面纯铝试样进行拉伸破坏试验,通过改变试样厚度和缺口深度研究应力三维度对试样破坏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试样的拉伸破坏进行了模拟分析.试验和模拟分析表明:断裂应变随试样厚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缺口深度增大时断裂应变却减小,因此,以往应力三维度增高导致断裂应变下降的观点不一定正确.  相似文献   

6.
上海粘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固结不排水平面应压缩试验条件下上海粘性土局部化变形和剪切带形成的试验研究,发现了上海粘性土剪切带形成的一些规律,对上海原状粘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湖北青峰断裂为一韧性剪切带。对其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形成时的构造差异应力平均值为137.92MPa,应变速率为6.713×10-15s-1。文章还讨论了断裂带的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8.
根据流体动力学中库爱特流流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颗粒材料平面剪切实验装置,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分析了颗粒材料剪切带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1该实验装置结合DIC方法可以观测到剪切带的形成过程;2剪切开始时,颗粒孔隙率发生变化,颗粒重新分布,形成了漩涡状剪应变区域,随着剪切的进行,剪应变逐渐增大,带状、漩涡状应变区域半径逐渐减小乃至消失,最终融合形成了一条连续的贯穿整个颗粒面的曲线带状区域,即为剪切带;3剪切带位置处于整个颗粒面上部1/4处,其分布区域宽度是颗粒最小粒径的9~12倍,最大粒径的3~4倍,剪切带平均厚度为分布区域宽度的1/2;4对比不同压强下的剪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剪切带最终形成位置变化不大,压强对剪切带的形成位置影响较小,而剪切带处的剪应变大小与剪切带形成位置有关,剪切位置越深,剪应变越大。  相似文献   

9.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工业纯铝进行了热变形试验,获得了流动应力——应力应变曲线。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出选用不同数学模型时该材料热变形流动应力的数学公式,并且用数理统计对回归结果进行了评价。本研究提供的流动应力曲线和回归方程为工业纯铝的热加工工程计算和数值模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商南-商城断裂带中段的韧性剪切带是由多条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它是以简单剪切为主要变形机制的、于绿片岩相温压条件下形成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内糜棱岩的塑性变形和恢复重结晶作用强烈。糜棱叶理产状多较陡倾,a线理近水平,表明为走滑断裂。大量不对称旋转构造指示该剪切带早期为左行剪切,后期在不同地段又叠加上程度不同的右行剪切  相似文献   

11.
用熔体发泡法制备纯铝基泡沫铝.采取快速搅拌加发泡剂的方法,解决了在高于纯铝熔点温度下,发泡剂分解速度快而不利于均匀混合到熔体中的难点;重点研究了发泡时间对制得的纯铝基泡沫铝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质量优良的纯铝基泡沫铝材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增黏剂金属钙的加入量为2%~3%;增黏搅拌时间为4~5 min;发泡剂的加入量为1.0%~1.5%;加发泡剂时熔体的温度为690~700℃;搅拌速度为1500~1800 r/min,搅拌时间为3 min,发泡剂控制在1.5 min内加完,发泡时间为4~5 min;自然冷却法冷却.压缩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纯铝基泡沫铝的压缩强度比Al-Si合金泡沫铝的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2.
30MnCrNiMoB低合金钢板在模拟穿甲弹高速冲击下,弹坑附近出现绝热剪切带-ASB。绝热剪切带总体上表现脆性,但其内有韧脆相间的周期性微结构。  相似文献   

13.
琼西戈枕剪切带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西戈枕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产于前寒武系变质岩系中,区域上沿构造带呈北东向展布,从北东南南西有土外山-抱板金矿区,二甲金矿区和不磨金矿区等,构成了海南岛目前最有工业价值的金矿成矿带。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抱板群混合岩系,但有部分深源物质的叠加;成矿流体主要是混合岩化热液和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局部有岩浆热液参与,其深部物质和岩浆热液的叠加受剪切带变形环境和后期岩浆活动的控制;同位素组成在该区域有明显变化规律,并与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及其演化特点有关,这对剪切带与金矿成矿,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韧性剪切带中的脆性构造及其对金矿化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韧性剪切带是金矿床的最主要赋存体之一,但其中的金矿化主要与脆性断裂有关.将剪切带中脆性构造分为同期和后期2类,详细阐述了其各自成因和特征,并重点探讨了同期脆性构造对金矿化的控制机制,指出同期脆性构造与主剪切带之间的周期性短暂物理化学势差导致成矿流体向前者汇聚,而流体温(T)、压(pf)的下降及不混溶气相的分离则引起矿质沉淀  相似文献   

15.
推广小应变的横观各向同性的剑桥土本构模型为有限应变情况,并根据变形局部化理论,引入简单剪切模量,分析不排水平面应变条件下土的横观各向同性对剪切带形成的影响,并以上海软土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开展了铆钉元件的纯剪切失效试验研究,得到铆钉的失效载荷与失效模式;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考虑压铆过程残余应力场的铆钉纯剪切失效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与试验及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压铆过程形成的残余应力场对铆钉元件的剪切强度具有明显的强化效应。不考虑残余应力场时,铆钉元件的剪切失效载荷相比试验结果误差更大,达到13.50%。因此,在机械连接结构失效仿真分析中必须考虑残余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了含金剪切带时间演化模型和含金剪切带的组构空间模型。同时对华熊地块中剪切带型金矿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并与空间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华熊地块剪切带型金矿床在组构、蚀变等方面与Colvine模型有很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从基性岩墙群区域形态差异、韧性剪切带产状特点、构造岩类型与矿物变形特征、区域褶皱样式差异等方面初步论证了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认为南秦岭武当地区的构造格局不是前人认定的以推覆构造为主,而确实有走滑韧性剪切带存在。  相似文献   

19.
江西九岭花岗岩体南缘不同时期的花岗岩中,发育有规模不等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变形岩石主要类型为具S-C型组构的花岗质糜棱岩。剪切带岩石变形始于早古生代(410。79Ma),晚古生代(374.8Ma)是剪切带的主要变形时期,中生代(119.6Ma)至新生代仍有小规模的韧性变形。岩石的变形温度为605 ̄663℃。  相似文献   

20.
提出弹性梯度塑性有限元方法,并对平面应力剪切带问题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弹性模量越大,梯度系数越大,剪切带宽度也越大;扰动形式不同,局部化程度亦不同;剪切带方向的计算值和理论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