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语普通话教学已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从这些地区的相关教育实践来看,汉语普通话正面临着语音素质和教学质量较低的严峻问题。该文采用实验语音学,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理论及方法,考察并分析了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单字调声调的情况。主要是对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的50名维吾尔族学生声调的五度值曲线和声调之间相似度与标准普通话者进行对比并分析,得出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声调的偏误情况以及MHK成绩的关系。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发现,三组的维吾尔人学习普通话的声调都有困难。两种语言的音系、语调和重音等特性影响了第二语言中的声调特性。这种声调系统的差异导致了维吾尔族人学习普通话声调产出的困难。通过这项实验揭示了目前维吾尔学生对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发音的掌握情况,同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普通话学习者汉语声调的偏误。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的重叠语音基频提取及声调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重叠语音基频提取及声调识别的方法。利用小波的伸缩和时移特性,通过对重叠语音做多尺度的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地提取重叠语音中各自的基音频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声调的识别。实验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是重叠语音基频提取及声调识别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对汉语语音可懂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琳  张建平  颜永红 《声学学报》2010,35(2):248-253
考察了当前常用的几种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对汉语语音可懂度的影响。受不同类型噪音干扰的语音经过5种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的处理后,播放给具有正常听力水平的被试进行听辩,考察增强后语音的可懂度。实验结果表明,语音增强算法并不能改进语音的可懂度水平;通过分析具体的错误原因,发现听辩错误主要来自于音素错误,与声调关系不大;而且,同英文的辨识结果相比,一些增强算法对于中、英文可懂度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声调建模的带噪汉语数字串语音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尝试利用声调信息来改善噪声下汉语数字串语音识别性能。为解决声调特征不连续问题,提出采用基于多空间概率分布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声调建模。简要分析噪声对声调特征提取的影响,论证了在带噪数字串语音识别中利用声调信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与不采用声调信息的方法相比,在5 dB到20 dB的测试数据上,所提方法可使错误率平均相对下降17.2%。这说明声调信息及所提建模方法对于改善带噪汉语数字串语音识别性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音高和时长在普通话轻声知觉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在于探讨音高和时长两种因素在普通话轻声知觉中的作用方式以及比较两种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使用了心理-声学的实验方法,所用刺激为音高和时长得到控制的15组合成的双音节语音词,要求33名普通话母语者对所有刺激的重音类型进行“重重”或“重轻”的强迫性选择判断。结果表明: (1)音高和时长对于普通话轻声的知觉均有显著作用, (2)音高对于轻声知觉的作用明显大于时长, (3)音高曲线的起点、高音点和调型曲拱均对轻声的知觉起作用。这些实验结果与自然语音中轻声的声学特征基本上是互相对应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说明,自然语音中轻声的某些声学特征只是羡余特征而非音系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语自然口语中声调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赵杰  邵健  张鹏远  赵庆卫  颜永红  冯稷 《物理学报》2007,56(12):7064-7069
汉语是一种带声调的语言,声调信息在汉语识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声调识别一般只研究朗读式语音中相对标准的声调,很少对声调调型比较复杂的自然口语进行专门的处理.针对汉语自然口语的特点,在声调建模单元的选择时提出了真实上下文的模型.同时,为了对声调模式进行精细建模,采用了一种层次聚类的方法来获得更多的声调模式.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声调识别 自然口语 真实上下文模型 聚类  相似文献   

7.
蒋斌  匡正  吴鸣  杨军 《声学学报》2012,37(6):659-666
实验研究了帧长对汉语音段反转言语可懂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帧长在64 ms以下,汉语音段反转言语具有较高的可懂度;帧长在64~203 ms之间,可懂度随帧长的增加逐渐降低;帧长在203 ms以上,可懂度为0。在帧长8 ms时,汉语的声调失真导致可懂度下降。原始语音信号和音段反转言语的调制谱的分析表明,调制谱失真大小和可懂度密切相关。因此,用原始语音信号和音段反转言语的窄带包络间的归一化相关值可以衡量调制谱失真大小,基于语音的语言传输指数法计算的客观值和实验结果显著相关(r=0.876,p<0.01)。研究表明,语言可懂度与窄带包络有关,音段反转言语的可懂度和保留原始语音信号的窄带包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卷舌元音的声学模式及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国华 《应用声学》1994,12(4):25-29
本文对15位男发音人念的卷舌音节“儿”,“耳”,“Th”的声学统计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卷舌元音/er/在不同声调中的共振峰模式,并给出了统计结果.研究结果表明,/er/在整个音程中是有动程的,声调不同,其共振峰模式的动程变化程度并不一样.本研究还对3位男发音人念的“儿”,“耳”,“二’音节进行了感知实验.结果是,卷舌元音/er/的最小感知阈和声调有关.在同一声调中,它又受发音人几曲线和时长的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er/在三种声调中的感知中心.  相似文献   

9.
以语句音节间知觉距离辨别的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为基础,用多维标度分析方法构建语句的韵律知觉结构。根据这些结构,讨论听者利用局部韵律学线索知觉全句韵律结构的能力,以及汉语中旬法和语音的界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混响环境下的汉语单音节清晰度实验,采用多维尺度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混响作用下声母、韵母的知觉空间结构和层次逻辑关系。发现混响环境下声母的主要知觉特征是舌的发音部位(摩擦部位)和送气一不送气,其中舌的发音部位是声母最重要的知觉特征;韵母的主要知觉特征是起始部分元音的舌位。声母的清一浊特征和韵母的韵尾在混响环境下对语音知觉几乎不起作用。实验结果也揭示出语音的知觉特征与物理传递条件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声调及其组合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普通话书面语中声调及其组合的出现率作了统计,结果表明:声调及其组合的动态与静态的出现率有差异,反映了语言和人类其他行为一样,受最小用力原则制约。声调的动态和静态的分布趋势一致,四声出现率按去声、阳平、阴平、上声的顺序递减。声调组合出现率与多音节词音节的组合数量、组合位置、组合结构有关,受语词节奏的支配,节奏成为多音节词的构词要素之一。声调搭配结构反映了对声调组合出现率起决定作用的是说着简捷、省力和听着清晰、可懂的发音原则。双、三、四音节词的声调分布所形成的语音节奏,似乎反映了声带振动频率由高至低的渐变过程是多音节词中声调分布的一般趋势。统计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普通话口语中连读变调的统计特性提供了依据。文中列有普通话声调和双、三、四音节词的全部声调组合的动态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12.
吴阿华 《应用声学》1985,4(1):17-21
在实验语音学中,为获得语音的时长参数,需要采用切音的办法.我们研制了电子语音切音器,既可以方便准确地切取不同部位,不同长度的音段,还可以做语音时长的测量,语流的重新组合等语音学实验,所得结果用数字显示. 用它做了一些音节互换,在听感上造成声调变化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对语音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语音的发音模型,对实际语音信号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逆滤波获取准确的声门体速度波形。利用声带的质量块模型,对声门波进行拟合,获取表征发音者的声带质量块模型特征参数,用于嘶哑语音的分析与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分析诊断系统可以提供很有实用价值的拟合数据,还为更深入地研究语音产生机理提供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项研究从实际语音材料出发,运用曲线拟合和矢量量化的方法,对汉语双音节调位的模型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曲线拟合和矢量量化技术对汉语双字词声调组合进行模式归类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2)虽然在部分声调组合中不同样品间的离散比较小,但大部分双音节词的声调组合模式可以分为几个子类,因此用一个总体平均的统计模式是不够的.(3)音高曲线的差异明显表现为声调高音点的不同,它是与双字词的音节重音模式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5.
汉语普通话区别特征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家騄 《声学学报》2005,30(6):506-514
语音区别特征是构成语音信号的基本元素。它不但是语音学和音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语音信号处理技术所面对的重要处理对象。本文首先根据汉语普通话语音知觉混淆的群集分析结果,确定汉语的声韵调音位系统。继而按照Jakobson,Fant和Halle的语音区别特征划分的二分法原理,以声学参数为基础结合普通话的特点,建立了声韵调体系的区别特征系统。文中给出了区别特征在声学上的定义和发音生理上的说明。为便于理解声母韵母音位与其区别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在语音处理中的应用,在附录中还列出了普通话声母(包括变体)、韵母的国际音标和计算机可输入/输出的SAMPA音标,以及声调的SAMPROSA音标。  相似文献   

16.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光动力作用后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发现血卟啉光动力实验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率达24.23±1.8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光动力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结果显示血卟啉光动力作用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生物学效应,而凋亡调控蛋白bcl-2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血叶林光动力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黄浩  朱杰 《声学学报》2008,33(1):1-8
提出一种区分性方法,将声调信息加入大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中.该方法根据最小音子错误准则,区分性地训练模型相关的概率权重.利用这些权重对传统基于传统谱特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概率以及声调模型概率进行加权,通过调整模型之间的作用程度提高系统识别率.推导了利用扩展Baum-Welch算法的权重更新公式.对不同模型权重组合策略进行了评估,并利用权重之间的平滑方法来克服权重训练过拟合的问题.分别通过大词汇连续语音的带调音节输出和汉字输出两种识别任务来验证区分性模型权重训练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识别任务上,区分性的模型权重较使用全局模型权重分别获得9.5%以及4.7%的相对误识率降低.这表明了区分性模型权重对提高声调集成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普通话四音节词和短语中声调协同发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用正常重音念的普通话四音节词和短语的声调协同发音问题。本实验看到,声调协同发音对各音节声调起点和终点所引起的F_0扰动,一般地说,要大于音节中这些点处不同元音内在F_0的差异。至于声调协同发音,本实验看到,一般地说,声调协同发音是单向的,而且顺向作用只影响其后接声调的起点,逆向作用只影响前接声调的终点;声调协同发音引起的F_0扰动具有一定模式。声调协同发音受词重音模式所制约。声调协同发音还跟念词和短语的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25MeV/u~(40)Ar ~(93)Nb反应中热核的激发能和核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半导体望远镜探测器和PPAC对25MeV/u40Ar+93Nb反应中的带电粒子和余核进行了关联测量,对所得α粒子能谱用三源模型进行了拟合,并由余核飞行时间和粒子多重性得到热核激发能.通过对温度的修正,发现在本实验中有激发能E*/A为4.3MeV,温度Tinit为6.9MeV的热核形成。通过与其它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核物质在轻系统和重系统中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噪声对特征综合法语音识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考查了噪声对特征综合法语音识别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不同环境噪声情况,文献1提出的通过特征综合提高语音识别性能的三种方法仍然能够提高识别率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