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识,基本上属于纯文学观念的视域.然而,从晚清至"五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超功利审美型文学观的建立,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向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谱系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前者一直都是在杂文学观念的视域中,而后者则有鲜明的学科分类意识,基本上属于纯文学观念的视域。然而,从晚清至“五四”,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政教型文学观和以王国维为代表的超功利审美型文学观的建立,促成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向西方现代诗学的“文学”谱系转型。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教育的战略发展,但由于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惯性影响,使我们过于强调教育的工具性、社会性和适应性,削弱了教育的人本性、生成性、发展性,影响了教育的科学发展。主要表现为:缺少发展的战略思维,不能对发展战略一以贯之;以适应社会的"学以致用"代替切合教育本质的发展理念;急功近利,陷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具主义泥潭。  相似文献   

4.
现代抒情性乡土小说构筑的乡土乌托邦不是现代社会的理想摹本,而是出自一种文人的诗学理想建构.他们对乡土中国的乡愁式回望,既体现了为现代社会重新寻找伦理法则的努力,也渗透着沉重的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5.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一脉相传的一种文化理念。身处现代中华大地的中国作家们,在崇尚功利的文化语境中,不得不让文学与政治亲近,甚至让文学与政治联姻。1942年5月,毛泽东的《讲话》发表以后,文学与政治走向了一体化。可以这样说,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政治倾向,既是自发的,又是自觉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对宇宙生成神话的两种形态--无性宇宙生成和有性宇宙生成神话-的剖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及其同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挖掘神话创作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失语"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最突出的症候之一,重建当代文论话语是当代文论界的强烈呼声.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为个案范式,在重构当代文论话语时应注意避免两个基本的理论思想误区,从而实现三个认识的转变,为重建当代文论话语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王国维的学术经验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失语”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最突出的症候之一,重建当代文论话语是当代文论界的强烈呼声。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为个案范式,在重构当代文论话语时应注意避免两个基本的理论思想误区,从而实现三个认识的转变,为重建当代文论话语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王国维的学术经验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艺术之道进行本体论思考的诗学的命运 ,向来与艺术的价值连在一起。如何重申艺术的理由 ,事关重建现代诗学的逻辑依据。概括地讲 ,尽管面包的意义无须赘言 ,但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同样无可置疑。这构成了人文艺术最重要的价值依据。艺术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艺术的全部理由就在于 ,人在根本上是一位超越官能欲望与理智需求的审美者。由此呈现出诗学的意义所在 :向诗致敬。  相似文献   

10.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诗意载体、精神境界和审美风格之西部具有丰富的现代诗学内涵,体现出撼人心魄的诗性之美。其诗性之美乃在其诗意栖居的家园意识、灵魂与生命交融的西部体验以及独特的西部精神。中美西部诗人的西部体验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性体验,他们将这种体验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之中,揭开西部厚重而神秘的面纱,重新发现人类诗意栖居之新大陆,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地域意义的现代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批评范式,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作家论其实是在晚清与“五四”两代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确立的.王国维与梁启超就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先驱者。首先,从历史语境来看,他们的文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其次,他们都融合了中西思想观念,确立专门角度,讲究科学方法,已经具备了现代批评的质素;最后,他们的作家论既是对中国古代作家论的继承与超越,也对“五四”时代的作家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男旦演员王紫稼生于1625年,卒于1656年。弄清王紫稼的生卒年,对判定明清之际文人对男伎选择的具体进程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传媒的视觉化转型,有力地冲击着现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图片、影像排山倒海的包裹,数字化技术大规模的生产和复制.消费欲望的此消彼长,以及意识形态的层层浸润,似乎在短短的时间就让曾经完美的印刷传媒帝国黯然失色,并将文学趋向边缘,令诗性语言日渐暗淡。本文试图解构现代传媒制造的神话,追问诗性语言和诗性世界的去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的诗歌艺术理论最早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婆摩柯的《诗庄严论》,檀丁的《诗镜》等诗歌艺术理论都使用语言学话语。以皎然的《诗式》和欢增的《韵光》为标志,中、印的诗歌艺术理论形成了以诗学话语建构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中、印诗歌艺术理论话语的演变,反映了诗歌艺术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其异同与它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两大形式特征——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新诗却始终处在文体自发与文体自觉、诗体的准定型与不定型、诗的律化与自由化、诗人的文体自律性与文体创造性的对抗与和解中,其中对抗远远大于和解,造成每种诗体都无法进行持续的建设,使诗体建设成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目前正是加强诗体建设的重要时期,21世纪新诗的诗体建设既要正视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既需要现实的构建策略,也需要理想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蔡襄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农学家,也是一个关心民瘼、情深意密的诗人。从蔡襄"文以道为本"的主张,以及其诗歌与"白体"、"西昆体"和"晚唐体"三大宋初诗风的关系,可以看出蔡襄诗学思想主要受韩愈影响。其诗歌创作博采众长,对于颇为后人诟病的宋初三大流派都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18.
唐寅的诗歌在明中叶的吴中文坛独树一帜。唐寅的前期诗歌崇尚六朝,用词造句铺张绚彩,藻思丽逸。后期诗歌在题材上,他将吴中市井的世俗情感带入诗歌创作中,代市民立言,为市民写心,表现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嘲讽和批判;在语言的运用和诗歌的内在结构上,不甚讲究含蓄和蕴藉,突破了传统诗学的审美模式,显示出与古典主义诗歌截然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山楂树之恋》再次回归张艺谋特有的文艺片路线,融入了导演个人风格和思想感情。以非常态环境为背景讲述一个纯粹的平凡的爱情故事,在充满诗意的唯美意境中,突出人性的纯真和关善。在这充斥大片、电视剧和盗版光碟的年代,符号化的感官刺激更能激起毫无沧桑感的一代年轻人的视听快感的年代,在物欲横流、闪电爱情和快餐式消费的年代,导演和观看一部固守悠长叙事、不讲究情节的诗意唯美爱情片简直是一种奢侈。抛却特意的艺术技巧的探索和商业票房的诱惑之外,可以看出,张艺谋是无法放弃心中的浪漫和理想,他自始自终充满了对唯美和诗意的追寻和守候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