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第六届全国石油化工催化会议于1991年12月17日至20日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镇海石油化工总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所属石油化工学会、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镇海石油化工总厂联合主办。 会议代表共计116名,来自全国56个单位。其中高等院校代表35名,研究部门代表34名,生产部门代表39名,学会、出版机构代表8名。代表中有知名专家学者和各部门的骨干,也有相当数量的年青新秀,显示了我国石油化工催化事业的强劲活力。本届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工业催化剂的开发,促进相应的基础研究。会议预印集内收入论文摘要总计171篇。 大会开幕式由石油化工学会主任委员、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张式致词。镇海石油化工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石化总公司上海石化总厂技术开发部和催化研究所筹备主持的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学会第四届石油化工催化学术会议,于1987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福州举行。来自全国89个单位的16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报告208篇,其中144篇收入《第四届石油化工催化会议论文摘要汇编》,并分别安排在(1)催比剂及载体的制备,(2)分子筛催化剂,(3)催化反应及测试方法,(4)反应过程及动力  相似文献   

3.
继1978年11月在美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均相催化会议之后,1980年9月1日至3日在西德杜塞尔道夫大学召开了第二届国际均相催化会议.这次会议是由西德化学学会和马克思-普朗克学会煤炭研究所联合主办,有三百多位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工作者参加.我国共有5名科学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包括4名正在西德工作和学习的我国科学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名来自台湾省的我国同胞.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学会决定于今年下半年(具体时间和地点待定)举行第四届石油化工催化会议。征文内容包括(1)石油化工催化剂和催化反应工艺开发、研究的新成就、新进展;(2)国内外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技术经济评价;(3)催化剂制备、测试和评价的实验技术;(4)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5)催化剂工业化推广应用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和促进我国络合催化的研究,受中国化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筹办了首届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化学会甘肃省分会、甘肃省化工学会的指导和支持,得到了成都有机所等兄弟单位的支持。 会议于1987年10月7日——10月10日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学部委员蔡启瑞教授,学部委员、甘肃省化学会理事长刘有成教授和甘肃省科协及甘肃省化工学会有关领导出席了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稀土学会第二届稀土催化学术交流会于1984年10月25~30日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等31个单位的50名代表,宣读和交流了43篇论文。 本届会议论文内容广泛,包括有石油、化工、高分子聚合及催化燃烧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稀土催化剂的研究水平和对生产所起的指导意义,其中进展较大的有:(1)自80年代开始在我国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举办、上海石化公司筹备的第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于1986年6月4日至8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催化学术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9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的9个研究所及30个产业部门的253位正式代表和26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形式多样,气氛热烈,不仅有四篇大会报告,还有三个专题讨论会,并分别在七个分组会上宣读了146篇论文。学部委员郭燮贤作了题为“催化剂设计的研究”报告,介绍了催化基础研究方面国际上著名的四个学派关于催化剂设计的学术思想,强调了研究活性部位上催化循环的重要性;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石油化工学会委托,由齐鲁石化公司具体筹备的第五届全国石油化工催化会议,于1989年9月20日至24日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山东省辛店)召开。会议代表共159名,分别来自科学院、化工部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系统的生产或研究单位以及高等院校、出版、情报和专利等部门。石油化工学会理事长张式及中国石化总公司发展部和齐鲁石化公司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于1986年6月4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的279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的领导小组由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以及上海市石油学会的负责同志和著名催化专家组成.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副主任郭燮贤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上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环境催化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1年 7月 8~ 13日在贵阳成功召开。会议为期 5天 ,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主办 ,参加会议的代表主要来自于比利时Louvain大学 (Delmon教授 )、美国Corning公司、GM公司、清华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桂林利凯特集团、昆明贵金属研究所等单位。会议围绕汽车、柴油车及摩托车尾气排放控制和VOCs的催化燃烧消除进行了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据悉,第三届全国催化会议将由中国化学催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炼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於1986年5—6月召开。大会第一次筹备委员会已於八月卅日在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举行。筹备会决定,这次催化会议目的是交流近年来科研成果和经验,推动我国催化科学技术发展,尽快提高水平,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主要为1984年第二届全国催化会议以来,国内催化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取得的未发表的新成果及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稀土学报》2007,25(3):263-263
2007年4月25日~27日在江苏无锡太湖能园度假村召开了“第十四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全国稀土催化协作网主办,无锡威孚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承办。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的86名从事稀土催化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家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3.
1991年10月8日至11日在桂林召开了第四届全国分子筛学术会议。这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学会炼制学会催化剂及分子筛学组、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学会、江苏省石油学会联合举办。出席会议代表153人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共50个单位。专家评审小组从275篇应征论文中选出172篇进行大会交流、分组交流和书面交流。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化学会等单位主持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催化科学学术报告会于1984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在厦门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约300余人。这是一次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的学术交流会。会议期间,大家对自第一届全国催化科学学术报告会以来我国在催化学科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充分地交流和相互学习。会议邀请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闵恩泽同志作了“近10年来炼油技术的发展”专题报告;由上海石油化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式同志作了题为“近年来石油化工催化剂之进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郭燮贤同志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吴越同志分别作了“金属与担体问的相互作用”和“稀土催化剂之进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化学学会、中国稀土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稀土催化讨论会于1987年8月25日至27日在长春举行。全国的58名代表出席于这次讨论会. 会议特邀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倪嘉赞研究员、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吴越研究员和中国稀土学会催化委员会副主任朱惟雄高级工程师分别作了题为“稀土化学”、“稀土催化新进展”和“稀土在石油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等综合报告.他们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外稀土化学的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论述了国内外稀土催化剂研究的现状与主要成果和今后的方向;说明了稀土在石油裂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催化学报》以本期专刊的出版庆祝何鸣元院士八十华诞,表达对何先生五十多年来为我国催化及相关领域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的崇高敬意!何鸣元先生1940年2月8日出生于上海,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同年进入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1980-1984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工系进行合作研究.2000年以来,应邀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2003年领导建立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何鸣元先生担任过许多学术职务.曾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化学部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理事会理事,国际沸石分子筛协会副主席等.何鸣元先生长期从事催化材料、炼油化工催化剂与工艺研究.发明了一系列沸石分子筛合成新方法与炼油催化剂,开发了双反应区催化裂化增产汽油异构烷烃MIP工艺(Maximum Isoparaffin Process)等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为发展我国重油裂化技术、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开发新标准汽油生产技术等作出了突出贡献.何鸣元先生是我国绿色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为目标,大力倡导和推动绿色化学与化工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2001年担任科技部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01-2005)'石油炼制与基本有机化学品加工的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推动了多项绿色炼油与化工新技术的突破和工业应用.针对碳资源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效率低、污染物排放严重等问题,2011年,何先生和合作者从碳资源加工、利用和循环等全周期考虑,提出了'绿色碳科学'的概念,对碳资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发起并主持了以'可持续发展能源化工的科学基础:绿色碳科学与绿色氢科学'沸石分子筛:等级特性、选择催化与分子工程'绿色生态环境与化学化工'等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以及其它高水平学术会议,为相关学科指出了发展方向.何鸣元先生获得了许多学术奖励和荣誉.他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995)、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1)、中国催化成就奖(2012)、法国教育部棕榈叶骑士勋章(2012)、法国里昂高师荣誉博士学位(2016)、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2019)等,在国内外催化与石油化工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本期专刊收录了15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单原子催化、光催化、电催化以及甲烷、二氧化碳、生物质等碳资源的催化转化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何先生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兴趣,并展现了当前国际催化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前沿和进展.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催化学报》编辑部等相关人员所给予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第二届国际均相催化会议于1980年9月1日至3日在西德杜塞尔多夫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科学工作者。我国4位正在西德进修的访问学者也参加了会议。大会共安排主题报告和特邀报告8篇,研究成果报告80篇。这些报告的内容反映了近年来国际上均相催化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动向。一、小分子的催化活化这次会议对CO、N_2、O_2、CO_2、SO_2等小分子的催化活化研究十分重视,特别突出了CO的催化活化的研究。目前,研究的重点是CO的还原机制.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联合主办,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 院和清华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于2004年10月 26日至29日在上海市举行。 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部门共计57个单位的33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另 有部分海外高分子界同仁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林嘉 平教授主持。徐僖院士、黄葆同院士、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徐懋教授、中国机械工 程学会材料分会会长谢锡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陈群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董建华、金祖亮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于1965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了1965年年会。这次会议除进行学术论文的报告和讨论外,还总结了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1965年度的工作,并制定和提出1966年的工作任务和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在11月10日至15日,主办了催化研究工作报告会,出席这次报告会的有产业部门、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和有关分院所属单位共111个,代表545人。会上共宣读论文98篇,其中三篇是总结性的报告即:(1)蔡启瑞教授作的“关于异相催化理论”;(2)谢为杰总工程师代表永利宁厂余祖熙所作的“关于合成氨和硫酸催化剂”;(3)张大煜所长作的“我国石油加工催化剂研究十年来的进展”。其余95篇中有机催化加工方面23篇;石油和天然气催化加工31篇;催化剂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