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本文对~(40)Ca调试了一套与能量无关的Woods-Saxon型的定域势的势参数,用这套只包含少数几个参数的核势进行单粒子壳模型计算,所得到的单粒子能量和实验值相比不仅顺序是一致的,而且除去中子的1s态与质子的1s态和1p态理论值比实验值明显偏小以外,其它态的理论值和实验值都比较接近,同时计算的电荷分布和电荷均方根半径,都和由电子弹性散射和μ原子经X射线数据所确定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计算了~(40)Ca的核子密度、动能密度和自旋密度,给出了它们的形状和数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Skyrme相互作用SKa,通过色散关系和定域密度近似由二级图所贡献的off-shell单粒子位虚部研究了二级图对40Ca在E—EF≤50MeV情况下的微观光学势实部径向形状的修正. 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修正使光学势实部略微变深, 当能量较低时在核表面附近修正较大, 当能量较高时则在核中心区域修正较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由单粒子格林函数导出的本征方程, 严格顾及G矩阵的偏离能壳性, 得到的39Ca单空穴谱和41Ca单粒子谱与实验值符合颇好, 其中41Ca的单粒子谱较以往的RBHF结果有明显改进. 取含有能移的等效谐振子表象作为初始近似, 计算了单粒位阱uαβ=Mαββ)(Mαβ(ω)表示质量算符)的本征解, 亦得到颇好结果. 此外, 本文还考查了G矩阵中泡利算符的选取及谐振子能量零点的选取对能谱的影响. 比较Reid软心势与Paris势的计算结果表明Paris势是一个较好的核力势.  相似文献   

4.
宁平治 《中国物理 C》1987,11(5):708-712
对超核40Ca两个主要置换态的能级位置、能量差以及ΛN相互作用诸参数对上述能级位置和能量差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用较严格的扭曲波冲量近似对产生超核40Ca的(K)反应截面进行了计算, 分析了ΛN相互作用各成分对零度反应截面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者以前用于分析1p壳层超核的ΛN相互作用基本上适用于描述中重超核40Ca的结构和相关的奇异交换反应, 只是有心项强度参数需由0.99减至0.78.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Elikonal近似的框架下, 用K±N散射分波相移和40—48Ca的三参数Fermi型密度分布函数计算了K±40—48Ca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在比较由各家提供的基本参数所得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符合程度的基础上, 通过调整中子分布函数的参数, 改善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符合. 结果表明, 40Ca的中子分布比较其质子的分布有较小的均方根半径(约小0.15fm)和较薄的表面厚度. 这是与H.F. 计算相容的, 并与其他作者对中能质子与钙的弹性散射分析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用扩展Skyrme力和Hartree-Fock方程计算微观光学势的方法. 首先由变分原理导出了HF方程, 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球形核光学势的计算公式, 然后对不同入射能量(0—350MeV)用八组Skyrme力参数计算了对称核16O、40Ca及非对称核90Zr的微观光学势. 结果表明其形状和随能量的变化趋势是合理的, 在中能区出现了"酒瓶底"形状, 同时明显地体现了壳效应.  相似文献   

7.
用生态坐标方法(GCM)[1]a考虑集体3态与非集体粒子空穴对(ph)l+耦合模型计算了铅(208)3集体态的电四极知Q[3-]、电八极约化跃迁几率B(E3)和跃迁密度ρtr3-随核的径向距离r的变化曲线. 结果是:Q[3-]=-0.098eb1),B(E3)=38w.u.2). 计算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假设一个有效核子电荷而是在GCM框架下考虑核心激发进行微观计算, 其结果与实验符合, 说明GCM能够对核元激发的耦合作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能量为165MeV的32S束流,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118Sn(32S, 1p4n), 布居了145Tb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首次建立了145Tb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根据邻近N=80同中子素能级结构的系统性, 用弱耦合模型对145Tb的低位能级结构进行了解释. 本工作在多粒子壳模型组态基础上对145Tb的更高激发态进行了深入讨论. 为了使实验能级的组态指定更为直接方便, 采用了参数无关的半经验壳模型计算. 其结果清楚地揭示了球形核多准粒子的激发特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在束γ谱学技术、通过反应118Sn(32S,1p3n)研究了146Tb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 基于实验测量结果, 建立了激发能达8.39MeV的146Tb核的能级纲图. 双奇核146Tb相对于双满闭壳146Gd核, 多一个质子和缺少一个中子, 它的低位激发态是二准粒子态, 更高的激发态是四准粒子态, 或二准粒子态与其偶偶核芯低位激发态的耦合. 利用经验壳模型对部分全顺排组态的激发能进行了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0.
施向军 《中国物理 C》1983,7(2):223-228
本工作以忽略了自旋轨道耦合项和张量项的单玻色子交换势作为核子-核子的相互作用势, 用Hartree-Fock方法计算16O、12C和8Be的基态结合能、核半径和粒子波函数,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包含t3ρα项的修正Skyrme力现有的几组参数, 计算了40Ca和208Pb的光学势实部和虚部及其体积分, 计算结果和光学势的经验值以及唯象光学势相比表明, 核力参数SKa和SKb较好, 其次是SGI, 而其他参数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s、d IBM的SU(3)极限下, 考虑了八极态, 并对二准粒子激发作类玻色子处理, 得到了非简并的1+、3+带. 导出了能谱的解析表达式. 对转动区中八种原子核的能谱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集体坐标与高能集团散射理论"的方法, 取Woods-Saxon势, 计算了1.04GeV质子与40,42,44,48Ca、48Ti、58,60,62,64Ni之间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1GeV质子与90Zr、208Pb之间的弹性散射微分截面. 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4.
在严格考虑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我们导出了任意单粒子哈密顿量的多粒子、多空穴能态密度的精确的、一般的公式.在半经典的Thomas-Fermi近似下,对于轴对称的谐振子,我们得出了一个计算形变核的能态密度的完全的解析表达式.由此,我们计算了g1p1h,g1p2h,g2p1h和g2p2h能态密度以及与此相应的能态密度的累计数N1p1h,N1p2h,N2p1h和N2p2h.并与三维球线性谐振子势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中重核中,形变参数对能态密度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用形变的Skyrme-Hartree-Fock计算讨论了11Be的晕结构. 通过引入绝热堵塞计算, 得到了11Be的1/2+态有很大的形变, 得到的密度分布和实验值很好地符合. 还讨论了出现形变晕态的波函数密度分布和角动量大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单粒子势模型下价核子的密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实验事实,利用单粒子势模型,计算了一些核态外层价核子的密度分布.计算给出了价核子在核外部分布的概率和贡献,以此作为晕核态的判断标准.通过研究均方根半径随结合能变化的规律,指出了晕核态存在的条件,尤其是质子晕核态存在的条件.这些对判断和寻找晕核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单粒子势模型 价核子 密度分布 中子晕核态 质子晕核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乘子方法导出数值计算使用的,带有紧致核的三体T矩阵;并分别给出,当初态和末态取平面波或扭曲波形式时,A(a,ax)B型三体反应跃迁振幅的计算公式。T矩阵中,除相应于准自由散射和末态相互作用项外,还包括三体形成链式结构态的共振项。在将链式结构态展成两个二体束缚态的近似下,给出共振能量计算公式;并以靶核取8Be和6Li为例,将计算值与实验值和类分子模型理论值相比较,符合较好。最后还讨论了检验此种共振的实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π-核散射的Δ33准门口态模型下,计算了不同入射能量的π-4He(Tπ1ab=110、150、180、220、260MeV)和π-40Ca(Tπ1ab=115.5、163.3、241.0MeV)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总截面,结果与实验大致符合。对于π-4He散射,我们进一步考虑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修正,得到了与实验更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对两种核电荷分布(指数型及方型)、两种试探波函数(指数型及Gauss型)用变分法计算了μ原子的1s态及2p态能级, 并与严格计算[1]做了比较. 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方法(LCAO)计算了双中心扩散核Coulomb场中μ的四条能级. 用"定态微扰"方法(PSS)解与时间有关的Schrödinger方程, 求得了四能级下μ的末态几率. 结果表明μ原子瞬发裂变后μ主要位于重碎片的基态(1s态), 位于轻碎片基态的几率仅有3.8—5.1%, 位于重、轻碎片2p态的几率各为0.7—0.9%和—0.1%. 这些结果与文献[2]、[3]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与实验测量值相比, 在测量误差范围内也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完善了T.Udagawa和T.Tamura等人[1]发展的参数化方法, 利用EFR-DWBA程序分析导致连续态的208Pb(12C, 8Be)212Po的α转移反应的实验双微分能谱, 从中提取了在212Po核表面α粒子的预形成几率, 结果与由α衰变实验数据提取的预形成几率在计算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