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热分析(TG—DTG—DTA)、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FePO4·4H2O在空气中脱水过程。热分析结果表明,FePO4·4H2O在空气中脱水的质量变化率与理论计算相吻合。XRD结果表明,FePO4·4H2O脱水产物为FePO4。由等转换率法得到脱水过程的活化能,依此为初始值,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失水反应拟合的最可几模型为两步连串反应:D4→Fn,活化能分别为79.62和103.04kJ·mol^-1,lgA值分别为8.40和11.02。  相似文献   

2.
以氨水作为沉淀剂,采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Pr2Zr2O7纳米粒子。利用XRD、SEM、TEM、TG-DTA等测试手段表征了样品物相及形貌;研究其制备过程中合成动力学和晶粒生长动力学,采用Doyle-Ozawa法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正、反向沉淀粒子在主要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反向沉淀的滴定速率为2mL·min-1、母盐溶液初始浓度0.05mol·L-1、反应体系温度273K、pH值11、煅烧温度为1173K,保温2h的条件下获得的样品形貌近球形、无团聚现象、一次粒径约60nm。Pr2Zr2O7前驱体的分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正、反向粒子各阶段平均表观活化能分别为:71.2、197.8、183.2kJ·mol-1和45.37、84.34、152.16kJ·mol-1;晶粒生长活化能分别为19.02和11.95kJ·mol-1,后者比前者的晶粒生长活化能降低了7.07kJ·mol-1;反向共沉淀制备工艺优于正向共沉淀法。  相似文献   

3.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一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氰戊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实验发现,氰戊菊酯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此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17.78kJ·mol^-1,熵变△S=143.65J·mol^-1·K^-1,推断出氰戊菊酯与BSA结合反应主要由疏水作用力驱动。根据Fǒ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供体(BSA)-受体(氰戊菊酯)间的结合距离为4.28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699。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氰戊菊酯的存在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此外,还考察了某些金属离子对氰戊菊酯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GNP)法合成了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的阴极材料Gd1-xSrxCoO3-δ(x=0~0.5)和Gd0.8Sr0.2Co1-yFeyO3-δ(y=0~1),所合成的初始粉体在800℃下煅烧12h后均形成了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研究发现,Gd0.8Sr0.2CoO3-δ(GSC)的电导率在600℃时达到了559S·cm^-1,由Ce0.8Gd0.2O2-δ(GDC)电解质和GSC-25GDC材料组成的对称电极在600℃和700℃的界面阻抗分别为0.170Ω·cm^2和0.064Ω·cm^2,活化能仅为87.8kJ·mol^-1,预示其可以作为ITSOFC较为理想的阴极备选材料;随着Fe3+离子含量的增加,Gd0.8Sr0.2Co1-yFeyO3-δ系列阴极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显著降低,但其电导率也急速下降;此外,通过调整Gd0.8Sr0.2CoO3-δ与GDC的比例可以制备出热膨胀系数与GDC电解质匹配、性能良好的Gd0.8Sr0.2CoO3-δ/GDC复合阴极材料。  相似文献   

5.
根据2-(2-喹啉偶氮)-1,5-二氨基苯(QADAB)与钯的显色反应及MCI—GEL反相固相萃取小柱对显色络合物的固相萃取,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钯的方法。在0.2~3.0mol·L^-1高氯酸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QADAB与钯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MCI—GEL反相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富集的络合物用丙酮洗脱后用光度法测定,在丙酮介质中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0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9.63×10^4L·mol^-1·cm^-1。钯质量浓度在0.01~1.5mg·L^-1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几种实样中痕量钯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86%~96%间。  相似文献   

6.
用正、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BaHfO3:Ce粒子;用XRD、TG-DTA、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研究了粒子合成动力学。结果表明:由正向和反向沉淀法得到的前驱体物相变化分3个阶段,用Doyle-Ozawa和Kissinger法分别计算了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其平均值分别为83.41、61.70、262.11kJ·mol-1和81.70、42.86、253.44kJ·mol-1,计算正反向沉淀法样品的晶粒生长活化能分别为27.36kJ·mol-1和23.07kJ·mol-1;反向法的样品分别在530nm波长下的激发光谱和399nm波长的发射光谱的相对发光强度优于正向法,在2073K真空烧结保温3h获得具有一定透光性的BaHfO3:Ce透明陶瓷。  相似文献   

7.
利用固定床热解反应装置和美国CDS-2500快速热解仪对胜利褐煤裂解,制得不同速率热解焦。借助热重分析技术,采用Achar微分法计算热解焦低温氧化增重特性及反应活化能。实验结果表明,快速热解焦的氧化增重量高于慢速热解焦。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胜利褐煤焦的氧化增重反应,快速热解焦的氧化活化能较慢速焦低,快速焦更易发生低温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热解、加氢热解及其与煤共热解的热重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在加压热天平上用非等温热重法进行生物质(锯末、稻壳)在N2气氛下的热解和加氢热解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5~25℃/min)和压力(0.1~7MPa)的影响,求取了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研究了生物质与煤在常压N2气下的共热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在400℃左右即完成热解反应,总失重率大于70%(W%,daf.),热解时仅一个峰位于300℃左右;与煤热解行为相同,随升温速率及压力的升高,转化率下降,DTG峰移向高温,但由于热解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氧气的存在对生物质热解TG和DTG的影响远小于煤热解。证明生物质热解以其内部氢对自由基的饱和及分子重排反应为主。生物质热解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处理,主要热解阶段及表现活化能分别为:锯末,267~314℃,69.66kJ/mol;稻壳,283~310℃,53.45kJ/mol;生物质由于与煤的热分解温度相差很大,因而在其共热解过程中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胶粘剂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通用型聚氨酯胶粘剂在空气中的热解过程, 并通过TG方法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各步反应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 通过等失重转化率法校验了两种方法所获得的E和A值. 结果表明, 聚氨酯胶粘剂有三个主要降解阶段, 第一降解阶段的活化能为144.31-148.35 kJ·mol-1, 第二个降解阶段的活化能为196.96-204.26 kJ·mol-1, 第三个降解阶段的活化能为202.97-205.27 kJ·mol-1; 热降解过程为一级反应, 随着失重百分率的增大, 热分解反应活化能增大. 此外, 聚氨酯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预测其在35 ℃的空气中失重5%时的热老化寿命为10年.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新型碱土金属硼酸盐SrB4O7·3.5H2O,并对它进行了化学分析、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热分析(TC—DTA)等一系列物相鉴定与表征。通过设计热力学循环,利用微热量计测定了SrB4O7·3.5H2O溶解于约1mol·L^-1 HCl水溶液中的摩尔溶解焓,再结合H3BO,在HCl(aq)的摩尔溶解焓,Sr(OH)2·8H2O(s)溶解于[HCl(aq)+H3BO3(aq)]的摩尔溶解焓,以及H2O(1)、Sr(OH)2·8H2O(s)与H3BO3(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得到了SrB4O7·3.5H2O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435.15±3.30)kJ·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