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体校的学生,因为有其特殊性,所以要在数学教学的创新过程中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大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探讨了大学数学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现手段,分析了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层次化、学生思想培养、习惯、文化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1.引言在河南省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河南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专业委员会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进一步说,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问题解决.基于创新教育理念,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运用、问题的发展、问题的反思等七大环节来展开,从而推进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重点研究了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路、问题设计的原则、问题解决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的一门课程,本对高等职业学校开设该课程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祎 《数学通报》2002,(8):23-25
1 数学解题创新的基本内涵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 ,它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 ,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在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获取新成果、建立新理论、创造新方法、发明新技术、研制新产品、解决新问题、创出新成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 (也称真创造 ) ;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 ,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潜在能力的创新性 ,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称类创造 ) .无论是真创造还是类…  相似文献   

6.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活动中,实施数学实验教学正成为教改的一个新动向.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趋势及新课标的出台,将这个教学形式的开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1.数学实验的涵义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学科;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但数学实验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实验不  相似文献   

7.
数学创新教育中的教学原则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 ,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对创新教育的一系列研究均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对创新教育中的教学原则的研究却论及较少 .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并希望对数学创新教育研究有所裨益 .我们认为数学创新教育中应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1 创设情境 自觉学习情感教育理论认为 ,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 ,制导着认知学习 .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 ,激发想象力 ,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反之则会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情境可有…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已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的竞争可以说是关于信息的竞争 .善于掌握和处理信息并进行科学决策的人 ,就能在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人已很难适应于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在国人意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的时候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教育界的面前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 ,数学创新式教育如何实施也就成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 抓关键 教师自身创新能力要提高一个教师 ,如果自己在数学领域内从无“建…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与培养创新人材的重要性 .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所有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 ,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有鉴于此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 .把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并作为评价数学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 .在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地研究 ,探索和完善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内涵、目标、途径和方法 .下面就此谈几点个人认识 .1 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上不讲民主 ,会扼…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关于创新情境的营造及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然  牛欣 《工科数学》2002,18(6):74-77
跨世纪人才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创造,因而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就不能不把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宗旨,本从数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上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结合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思维定势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论述了思维定势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正、负迁移作用,最后指出了消除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概念与数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天瑞 《大学数学》2004,20(2):24-25
讨论了通过讲透基本概念、引入数学实验、适当削减运算方法的讲授来改革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13.
数模竞赛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 ,结合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实践 ,论述了创新教育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性 ,指出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  相似文献   

14.
徐伯华 《大学数学》2005,21(6):136-139
休闲是一个具有生命意义的概念,休闲教育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带来智力和精神上的休闲.大学数学教育是包含休闲教育在内的全面教育,数学教师是开展休闲数学教育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应由应试教育 ,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效率意识 ,竞争意识 ,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 ,即高校教育应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本文拟就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层面 ,对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 ,以窥探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之关系 .在深入把握数学建模教学与实践内涵的同时 ,分析得出这种以不打扰现行正常秩序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短期教学试验与分析方法研究数学建模思想渗入代数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建模求解可知数学建模思想渗入代数课程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直观理解、直观到抽象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的认识有较大的影响,对数学模型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但需要长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数学建模的教学、竞赛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 2 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出发 ,讨论了创新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 ,数学建模的教学与竞赛是实践该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是新时期教改的切入点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教学研究与素质教育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大学数学改革中的一个素质教育的实质性环节 ,努力寻求一套具有新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验、考试、实践的方法 ,并且在对该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中 ,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oles and purposes of proof mentioned by university research faculty when reflecting on their own teaching and teaching at their institutions. Interview responses from 14 research mathematicians and statisticians who also teach are report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variation in the role and purpose of proof in and among mathematics courses and that factors such as the course title, audience, and instructor influence this variation.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for this diverse group, learning how to prove theorems is the most prominent role of proof in upper division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s courses and that this training is considered preparation for graduate mathematics studies. Absent were responses discussing proof's role in preparing K-12 mathematics teachers. Implications for a proof and proving landscape for school mathemat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It is widely accepted by mathematics educators and mathematicians that most proof-oriented university mathematics courses are taught in a “definition-theorem-proof” format. However, 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empirical studies on what takes place during this instruction, why this instruction is used, and how it affects students’ learning. In this paper, I investigate these issues by examining a case study of one professor using this type of instruction in an introductory real analysis course. I first describe the professor’s actions in the classroom and argue that these actions are the result of the professor’s beliefs about mathematics, students,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his knowledge of the material being covered. I then illustrate how the professor’s teaching style influenced the way that his students attempted to learn the material. Finally, I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that the reported data hav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