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艳 《中学数学》2024,(8):77-78
“教”是为了“学”,构建“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堂就是从学生的“学”出发设计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以“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复习课教学为例,通过巧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和欲望,借助合作学习和捆绑评价实现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以“创设课堂高品质活动”“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至简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首先是“设计学”,通过设计简明的情境、简短的实例、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其次是“设计教”,通过设计简明的讲解、简要的概括、简短的评价,让学生简单地学数学;最后是“设计评”,通过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素养达成度、思考深入度,让学生数学学得不简单.  相似文献   

3.
孙军波 《数学通报》2024,(2):30-34+55
<正>我国“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已有多年,如今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教育课题,而初中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关注更多源于考试大纲的取消.考试大纲的取消也意味着传统的评价理念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教学,从而衍生出“促进教学的评价”或“为了教学评价”的评价观.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教学、学习、评价做出了进一步要求:“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1]  相似文献   

4.
张莉  王秋宝 《大学数学》2023,(4):113-118
以“解析函数的概念与柯西—黎曼方程”为例,探究BOPPPS教学模式在复变函数论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模式多元化,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同时也为公共课的课堂创新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证据”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根据,是初中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发源地,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导航仪”.所谓“学习证据”,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所产生的数学认知,所表现的学习样态等”.学生的学习证据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断丰富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直面学生的学习证据,探寻、搜集学生的学习证据,让学习证据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强而有力的支撑.1 为什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基于“学习证据”当下,  相似文献   

6.
一、案例背景 随着近几年高考数学难度的持续增加,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容量、加深难度,教师觉得“讲不完”,学生觉得“跟不上”,课堂教学效果一般.近年来我校提出了“基于‘学得’的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新理念,2013年11月又开展了以“优化课堂互动,打造‘学得’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目的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出学生主动学习的高效课堂.《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交往和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式,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强制学生适合教学’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为了积极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学得到”,笔者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较多,学生在上课时需要思想高度集中,逻辑严密,思维飞快,有一定的计算功底;为此有些学生还没有发现数学的美,就已经被数学的表象吓倒,丢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通过情境切人课堂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主要以“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课为例,论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概念引入要坚决摒弃“一个定义、三项注意、疯狂练习”的做法,不能简单地从抽象定义出发,应从具体事例出发,概念引入提倡归纳式,问题驱动建议活动式,设计的问题一要面向全体,二要有明确的目标,三要由浅入深,四要难度适当.以活动驱动探究、以问题引领教学的“做中学”,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学论教,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经孕育而生.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上海青浦一中的“预学习”、“小组合作”形式,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堂正进行着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结构转型.以学科体系的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开始向着以学生学习的逻辑结构发生转变,教学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标准化的学生培养模式正朝着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多类型的课程和个别化的教学发生转变.因此,以关注学生思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课堂转型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实施“双新”的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教学设计尤为重要.笔者结合“2.2.1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教学实践,论述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晓兰 《数学之友》2022,(23):29-30
研究学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师可从学前调研起步,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心理特征,把握“出发点”;择机退后,把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突破“生长点”;适时向前,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提升“关键点”.以学促教,以学评教的课堂理念,让学生自主站在课中央,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思维提升与深度学习一直是数学教师寻求突破的重点,笔者以“幂函数(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在微视频先导下的课堂教学重构,让学生自主“学”在前,教师课堂“导”在后,通过“目标引领—自主预习—评价反馈—释疑深化—合作探究”五个教学环节实现数学课堂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张文海 《数学通讯》2023,(4):14-17+21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恰当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为例,阐述基于问题解决、着力提升素养的数学课堂应该如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感受到数学课堂添加“催化剂”能促进课堂发生“化学反应”.课堂的化学反应指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发展乃是质而不是量的变化,是让学生学会探究,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不是一味地接受和存储知识.类比到数学课堂,催化剂指能加速课堂化学反应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新课标给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落实有效的学生活动,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格局,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深入所学内容,展开主观、高效的数学学习,这一点也同样体现于核心概念教学实践.基于这样的观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情境—活动”式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以下我结合“有理数的加法”这一教学实例展开简单剖析,谈谈基于“情境—活动”进行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6.
吴启霞 《数学之友》2022,(15):76-78
本文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研究对象,通过GeoGebra(下文简称GGB)助力教学,GGB作图功能和动态的演示效果以及强大的运算功能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动态的、直观的充满新意的课堂学习中掌握椭圆概念及其标准方程,化解学生在圆锥曲线的学习中的遇到的困境,涵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后对GGB软件助力高中数学教学的优点和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在复习备考数学课堂上更加突出实现教师的教育价值,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的教育,是高考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得不引起思考且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三个关键要素,即学科本身、数学内容、教师角色.深度教学就是有机“串联”起这三个关键要素的纽带,必须从学科本身的深化、数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师角度的转化等层面来合理优化,从而使得教学知识与内容真正达到“教活、教透、教深”,  相似文献   

18.
李任龙 《中学数学》2023,(19):11-13
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理解,让所学知识成为知识网中的一部分,并能再创造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中基于“通过设计促进理解模式”理论,构建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的“逆向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中数学“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检验其教学效果.结果明确表示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9.
曹瑜 《中学数学》2023,(2):83-84
<正>“变教为学”这一概念由首都师范大学郜舒竹教授提出,是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针对性提出的改进方案.这一教学理念是指将“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新式课堂,以适应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学为主”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课堂.这种新型教育方式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被关注,都有活动,都有机会,都能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和不同的课堂目标和内容,试论应该如何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在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转型过程中,为了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是很重要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课堂评价要突出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思维的引领,彰显“思维张力”,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但是,很多教师在初中数学课上的评价却缺乏“思维张力”,造成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低效化.在以学为中心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如何让课堂评价彰显“思维张力”,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