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的量感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地累积、扩充、外显的一个过程.在实践中,构建“动—悟—享—升”的课堂教学范式,能深化学生的感量体验,提升学生的感量层级,促进学生的感量精准,建构学生的感量模型.通过感量实践,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感量质态,深化学生的感量体验,有效地生成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2.
李小梦 《数学之友》2023,(11):59-61
新课标的出台使得数学教师的眼光逐渐聚焦在“量感”上,小学生的量感发展受其年龄特点等因素制约,发展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新课标中指出的量感内涵、表现,辅以实际教学经历,从量感教学常见问题、原因分析、改进教学措施、效果展示四方面介绍笔者在以往“量感”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量感”是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运用“量”的主观想法,是一种“准确运用量”的直觉、对量的敏感性、对“量”的精准性.量感有助于提升对量的理解,提升对量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培养量感,教师应该“智慧放手”,不断创设活动场景,生活情境,指引孩子认真观察、动手操作、不断探究和内化体验,积累丰富的“量”的素材,建立“量感”能力.  相似文献   

4.
陈花莲 《数学之友》2022,(16):78-7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量感”,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量”的概念,提升其对量的敏感性与直觉能力,又进一步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强化其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对比参照物体,催生‘量’的感知;强化操作实验,丰富‘量’的体验;勾连生活估测,内化‘量’的感悟;解决实际问题,深化‘量’的应用”四部曲入手,聚焦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量感”,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量感”这一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但目前数学量感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针对不足现象展开分析,提出发展小学生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潘锦秀 《数学之友》2023,(23):78-79+8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了更高的标准.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实现“量感培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且使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效果,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所以数学教师要注重量感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数学,从生活化的方向多向化分析数学,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量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静锋 《中学数学》2022,(24):52-53
<正>如何培养学生的题感已经成为提高解题教学质量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初中数学优质解题教学的实践研究中,笔者曾对其理论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对优质解题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晰:优质的解题教学需要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秉持为思维而教的教学观,在教学的过程中凸显题感的培育,展现优效教学的主张,追求高效优质的效果.这是一种低耗型、可持续的教学形态,在单元复习课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可见,解题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题感.在此价值的引领下,笔者通过具体教学实践,重点探讨解题教学中题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进 《中学数学》2024,(5):9-10+18
<正>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美育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数学美育和艺术美育具有一定的共性,都要依托可感的美的形象和事物才能实施,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习的效能感,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主生成的效能体验,源于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根据教育效能理论,学生的效能感可以分为过程效能及结果效能,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其核心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在素养涵育中,具体的学习过程并非是为了掌握知识、占有知识,而是为了将知识成功转化为智慧、转化为能力,就此生发积极的创新体验,实现效能感的持续提升.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学生都能爱上数学,能展开有价值的学习,得到更高层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从五个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包括: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动手实验;验证规律或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反思、体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亲历中体验,从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建构.正如一句格言所说:“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do,Iunderstand.”(我听到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记住了;我做过的,我理解了).但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却表明,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仍有一定的市场,部分老师寄希望学生能在熟能生巧中达成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往往先从数学概念出发,  相似文献   

12.
1 问  题1.当前高等学校非数学专业的大学的数学教学存在首要问题是:“总体上说,教学内容和体系基本上停留在30年代以前的水平,存在重经典,轻近代;重连续,轻离散;重分析推导,轻数值计算;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思想;重概率,轻统计等倾向.内容古典,缺乏近代数学的思想、观点、概念和方法,也缺乏现代数学的术语和符号.这种状况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知识,也不能满足21世纪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本科组)《关于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改革与建议》2.“线性代数,我国教材多以矩阵研究为中心,利用矩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蒋满林 《数学通讯》2023,(10):19-23+49
解题教学是高中数学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函数图象的作图与探究是蕴涵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让解题教学与图象的探究相结合,聚焦问题解决,体验探究过程,提升学科素养,关注图象选择分离、分类、对称、构造、特征探究体验,发展核心素养,为素养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常微分方程的教材编排不尽合理、存在较大缺陷,关于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求解的教学案例显示:高职常微分方程教学不仅要重数学知识,更应重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应是常微分方程教学的主旋律;猜想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教师应根据  相似文献   

16.
体验式学习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与体验,让学生在经历活动中体验,在观察与反思中体验,在归纳与抽象中体验,让思维活动在体验中循环反复,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中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一课的教学为例,实践了体验式学习在数学定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有检查评估、启迪思维、引导学习等多种功能.而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行为,它不仅仅指教师向学生发问这种单向行为,还包括学生的回答以及教师对回答情况作出的评价与反馈.在热闹的数学课堂背后,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问题设计不准确、提问重"量"轻"质"、提问空洞导致学生机械作答等.什么样的提  相似文献   

18.
许红卫 《中学数学》2012,(19):39-40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体验式和探究式教学,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本位性,重视学生在概念学习中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概念,深化对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提升学生概念的内化程度.那么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应当如何施展呢?笔者认为概念教学应踏好节奏,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高中体验式问题情景创设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验式问题情景创设的实践研究,立足于当前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一种对新课改理念的积极探索.然而,这种探索与教学现实尚有距离.在体验式问题情景的创设方面不乏“穿新鞋走旧路”、“浅尝辄止”、“偶而为之”、“错位操作”等现象,致使教学难以彻底摆脱“重灌输…  相似文献   

20.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阐述线性代数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培养问题.指出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和营造和谐民主、积极向上、与学生心理相融的良好的课堂氛围;设置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通过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情感体验;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思维,教学中贯穿直观的几何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