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设△ABC的边BC、CA、AB与外接圆半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a、b、c、R、△、s.P是△ABC内任意一点,AP、BP、CP分别交BC、CA、AB于L、M、N.1966年荷兰的O.Botema建立了不等式ALBMCNS△LMN≥4s(1)等号当且仅...  相似文献   

2.
设△ABC的边BC ,CA ,AB与外接圆半径、面积和半周长分别为a,b ,c,R ,△ ,s.P是△ABC内的任意一点 ,AP ,BP ,CP分别交BC ,CA ,AB于L ,M ,N .1966年荷兰的O .Bottema建立了不等式 :AL·BM·CNS△LMN≥ 4s ( 1)等号当且仅当P是△ABC的内心时成立 .类似上式 ,文 [1]刊载了刘健先生建立的不等式 :AL·BM·CNa·PL b·PM c·PN≥ △R ( 2 )等号当且仅当△ABC是锐角三角形且P为其垂心时成立 .文 [2 ]给出了 ( 2 )式的一种简证 ,受其启发 ,笔者通过探究 ,将 ( 2 )式…  相似文献   

3.
一个猜想的否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67年,V.O.Cordon建立了三角形的边长与高之间的不等式∑a2h2b+h2c≥2.[1]文[2]把上述不等式加强为∑a2t2b+t2c≥2(ta、tb、tc为△的内角平分线长,a、b、c为△ABC的边长,∑表示对a、b、c循环求和),并提出猜想∑a2t2b+t2c≥Rr(R、r分别为△ABC的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本文否定这一猜想,并由此得不等式链:2≤∑a2t2b+t2c≤Rr(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等号成立).证明 由角平分线长公式,有t2a=bc(b+c)2·(a+b+…  相似文献   

4.
关于三角形中线的一组不等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在文[1]中曾经介绍过一个关于中线的不等式,即命题在△ABC中,三边长及面积分别为a、b、c及△,ma、mb、mc为三边上的中线,则abcmambmc≥12△(b2c2+c2a2+a2b2)(1)当且仅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1)式取等号.最...  相似文献   

5.
几个三角形面积比定理的统一证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约定:△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面积为S,且△ABC的半周长为p=12(a+b+c),内切圆半径长为r(=4RsinA2sinB2sinC2).本刊文[1]给出了下面关于锐角三角形的内接三角形面积的一个不等式链S垂足△?..  相似文献   

6.
一个不等式的加强及类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ABC中,有以下不等式[1]:wabc+wbca+wcab≤332.(1)本文先给出它的一个加强.定理1设wa、wb、wc为△ABC三边a、b、c上的角平分线长,R、r为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则w2abc+w2bca+w2cab≤4R+r2R...  相似文献   

7.
书[1][2]收录了Wilkins的三个奇特结果:对任意△ABC(其内角A,B,C)有Ⅰ.sinAsinBsinC2≤293.仅当A=B=arccos133时取等号;Ⅱ.sinA2sinB2sinC≤154(213-5)·213+22,仅当A=B=a...  相似文献   

8.
文献[1]中得出了下述二次型三角形不等式:对锐角△ABC与任意实数x,y,z,有s-aax2+s-bby2+s-ccz2≥2(yzcosBcosC+zxcosCcosA+xycosAcosB)①其中a,b,c与s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与半周.最近,我们在...  相似文献   

9.
命题 △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求证  sinA-sinBbc+sinB-sinCca+sinC-sinAab ≥0.(1)(《数学通报》1997年5月号问题1072)文[1]对上述命题给出了一种简捷证法.通过对(1)式证法的研究,笔者得到了以下几个命题.命题1 设△ABC中,∠A、∠B、∠C所对边分别是a、b、c,则有:  sinA-sinBca+sinB-sinCab+sinC-sinAbc ≤0.(2)证明 由正弦定理知,不等式(2)等价于a-bca+b-cab+…  相似文献   

10.
ONTHECLASSIFICATIONOFAF-ALGEBRASANDTHEIRDIMENSIONGROUPS(Ⅱ)¥HUANGZHAOBOAbstract:Thispaperisacontinuationof[1].Itgivessomeappli...  相似文献   

11.
Whc134的解决     
文[1]中提出的第134个问题是:当k取某个大于1的值时,是否存在某类三角形,使 a2+b2+c2≥43△+k[(a-b)2+(b-c)2+(c-a)2](1)仍成立?k取任何正值都有相应的三角形使不等式成立吗?事实上,当k≥3时,由a2+b2+c2≤43△+3[(a-b)2+(b-c)2+(c-a)2]知除正三角形外,不存在任何别的三角形使(1)式成立;图1当1<k<3时,除正三角形外,还存在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使(1)式成立.下面我们证明这个结论.证明 对任意△ABC,以它的一条中线AD…  相似文献   

12.
1 三角形等积点的定义设P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若a·PA=b·PB=c·PC,则称P是△ABC的等积点(其中BC=a,CA=b,AB=c).2 三角形正负等积点的产生下面引用两个熟知的命题,见文[1].命题1 分别以△ABC的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ABC1、△BCA1、△ACB1,则AA1=BB1=CC1=f1,且直线AA1、BB1、CC1共点,这点叫△ABC的正等角中心,本文用F1表示此点.其中f1=12(a2+b2+c2+43△),△表示△ABC的面积.命题2 分别以非正△ABC的三…  相似文献   

13.
不等式研究成果集锦(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本刊从现在起,每逢双月将陆续刊出在《不等式研究通讯》(中国不等式研究小组主办,内部交流)上刊出的部分有关不等式研究方面的新方法、新成果,仅刊出其结论,详证请查阅原出处(以下行文作者后面的数字即该文在《不等式研究通讯》的刊期数).文中“∑”、“∏”分别表示循环和、循环积.1.设△ABC与△A′B′C′的三边、面积、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分别为a、b、c与a′、b′、c′,△与△′,R与R′,r与r′.并记 H=a′2(-a2+b2+c2)+b′2(a2-b2+c2)+c′2(a2+b2…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依次连接折线各边内点所得的折线称之为内点折线.那么,任意一条封闭折线(不一定是平面的),它的内点折线的周长与原折线的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将探讨此问题. 为此,先给出如下引理: 引理 1 △ABC中,AB+AC≤ BC·cscA/2.其中当且仅当AB=AC时取等号. 证明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B~2+ AC~2—2·AB·AC·cos A 引理2 设P1>0,a1>0(i=1,2,…,n),则 引理2是加权幂平均不等式M1(a,p)≤M2(a,p),在许多文献(例如文[1]…  相似文献   

15.
两个三角不等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定理1在任意△ABC中,A、B、C表示其三内角,则cos3A+cos3B+cos3C≥38.(等号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成立)证明由三角恒等式cos3A+cos3B+cos3C=(2R+r)3-3s2r4R3-1(R、r、s为△ABC的外接圆半...  相似文献   

16.
第24届IMO第6题是:在△ABC中,a、b、c是三边长,求证:a2b(a-b)+b2c(b-c)+c2a(c-a)≥0.(1)文[1]指出了它的下述对偶形式:ab2(a-b)+bc2(b-c)+ca2(c-a)≤0,(2)并给出了统一的距离解释.即不等式(1)、(2)的几何解释为:三角形内Brocard点到内心的距离非负.受此启发,笔者研究了第6届IMO第2题:在△ABC中,a、b、c是三边长,求证: a2(b+c-a)+b2(a+c-b)+c2(a+b-c)≤3abc,(3)发现它也有如下的…  相似文献   

17.
101.在△ABC与△A'B'C'中,有其中a、b、c与R分别为△ABC三边长及外接圆半径,等号当且仅当两三角形均为正三角形时取得. (宋庆.1999,3) 102.设△ABC的中线是 ma、mb、mc,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分别为R与r,则当且仅当△ABC为正三角形时取等号. 注:这是杨学枝同志对《数学通讯》1999年第1期“问题征解栏”中 160[1996,6]猜想题作出的解答. (杨学枝.1999,3) 103.在△ABC中,三边长为a、b、c,半周长为s,其对应边上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分别为ha…  相似文献   

18.
问题设a,b,c表示△ABC中∠A,∠B,∠C的对边,形内任意两点P1,P2到A,B,C三个顶点的距离分别为a1,a2,b1,b2,c1,c2求证:aa1a2+bb1b2+c1c2abc.这是Hayashi不等式的一个拓广,笔者经研究探索,得到如...  相似文献   

19.
逐次有理L_2逼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杰 《计算数学》1995,17(1):92-97
逐次有理L_2逼近潘杰(合肥工业大学)SUCCESSIVERATIONALL_2-APPROXIMATION¥PanJie(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Abstract:Letfunctionf∈L2[a,b],ratio?..  相似文献   

20.
设P是△ABC的费马点,记P点到△ABC三个顶点距离之和为l,关于l的下界问题近来不少文章作了探讨.例如文[1]得出的结果是:l>s,其中s是△ABC的半周长.本文得出一个更优的结果,首先引入:引理1[1]l2=0.5(a2+b2+c2)+23△.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