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UV/H2O2光助氧化降解丽华实军蓝制衣染料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V/H2O2对丽华实军蓝染料废液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用量少,处理浓度高,且在发生光助氧化降解的同时还伴随着光分解反应。UV/H2O2体系的光助氧化反应和UV体系的光分解反应均为表观一级反应,前者活化能9.71 kJ.mol-1,指前因子1.61 min-1,后者活化能50.3 kJ.mol-1,指前因子3.88×105min-1。染料溶液初始pH为强碱性(pH=12)时染料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在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溶剂中研究了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分解反应机理,建立了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测定,并对不同温度下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反应速率方程。结果表明:MDC的热分解分为两个步骤,均为一级反应。两步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38.82kJ/mol,167.78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1.51×1012min-1,5.33×1014min-1。  相似文献   

3.
H2O2氧化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燕英  刘菲  陈鸿汉  何炜 《应用化学》2007,24(6):680-683
用20 mL 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过饱和状态下pH值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4 h之内,5%初始含油量污土,pH值为5~8时,去油率在96%以上,即pH值近中性的土壤介质,在含水量过饱和情况下,处理条件相同时,其氧化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反应后溶液pH值由7.34、6.74、5.78降至7.02、6.58、5.4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酸性基团如CO2、H 、羧基、β-酮酸等的产生所致;反应溶液中H2O2量下降明显,1 h时由初始浓度0.05 mol/L降至0.000 3 mol/L左右,测出值趋近于0;表层油含量变化不稳定,但总趋势下降,下层油含量变化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整个氧化过程中柴油组分经历了分解、挥发和自下而上的迁移。  相似文献   

4.
分解反应动力学可以深入分析氟碳铈矿分解反应过程,基于程序升温热重和质谱数据,采用Li Chung-Hsiung方法和Malek方法确定了氟碳铈矿分解反应过程的最概然机理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热重实验结果表明,氟碳铈矿在空气和N2气氛围下400~600℃温度范围内分解,空气氛围更有利于氟碳铈矿分解反应的进行,分解过程可用A模型很好地描述,即氟碳铈矿分解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包含产物成核、核增长和核吸收长大。空气氛围下,氟碳铈矿分解反应过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17.657~24.885 kJ·mol-1和6.223~29.653 min-1;N2气氛围下,氟碳铈矿分解反应过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5.532~30.236 kJ·mol-1和36.882~64.250 min-1,基于最概然机理函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建立了N2气和空气氛围下的稀土尾矿中氟碳铈矿的分解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利用光催化氧化法降解难处理有机物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UV/Fenton反应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1-3],其反应机理[4-7]和动力学研究[8]也被国内外广泛研究。紫外光和Fe2 对H2O2的催化分解具有协同效应,使H2O2的分解速率远大于Fe2 或紫外(UV)催化H2O2分解速率的简单加合,同时Fe2 在反应中得以再生,降低了Fe2 的用量,并保持了H2O2较高的利用率,与其他高级氧化技术(AOPs)相比,因其操作简单,反应快速,可产生絮凝,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倍受青睐。染料废水不仅具有水量大、成分复杂、COD值高、可生化…  相似文献   

6.
H2O2氧化降解海藻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清洁高效的氧化剂H2O2对海藻酸钠的降解,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H2O2用量及金属离子浓度对降解速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降低、反应温度的升高及H2O2用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 当反应pH=5.3、反应温度50 ℃、H2O2用量0.5%时,反应2 h即可降低海藻酸钠的分子量. 4 mg/L的Cu2+或Fe2+可明显加快降解速度,反应30 min的粘度变化相当于不加Cu2+或Fe2+时300 min的变化. GPC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被氧化降解后,分子量下降,分布变宽;FTIR显示降解前后海藻酸钠的糖环结构没有改变,主要是糖苷键的断裂.  相似文献   

7.
ZnAc2·2H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TG/DTA,DSC和XRD技术研究了固态物质ZnAc2.2H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ZnAc2.2H2O在空气中发生两步分解,其失重率与理论计算失重率相符.XRD结果表明,ZnAc2.2H2O分解的最终产物为ZnO.用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求得分解过程的活化能E,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给出了可能的机理函数.ZnAc2.2H2O在空气中两步分解的活化能分别为119.82和66.82kJ/mol.  相似文献   

8.
李继斌  赵正亚  李乃瑄 《应用化学》2011,28(9):1035-1040
研究了CoTPPS4/Na2S2O8-H2O2体系(CoTPPS4:meso-四-(4-磺基苯基)卟啉钴)对农药敌敌畏(DDVP)催化氧化降解效果,探讨了氧化剂种类及比例、催化剂用量、农药初始浓度、pH值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降解速度的影响,并在优化条件下对降解反应的动力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用量增加、初始农药浓度的降低、pH值升高(pH值为5~9)和温度的上升,DDVP降解速率增加。室温时,在pH=9缓冲溶液中,农药初始浓度为1.015×10-4 mol/L、CoTPPS4加入量为2.4×10-3 g时,5 mL 0.050 mol/L Na2S2O8-H2O2(体积比4∶1)混合氧化剂存在条件下,7 h后DDVP农药降解率可达72.8%,反应速率常数为0.190 h-1。降解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CoTPPS4催化混合氧化剂降解DDVP农药为表观一级反应,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5.052 kJ/mol。  相似文献   

9.
TiO2/H2O2/超声波协同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过处理的锐钛矿型TiO2作为催化剂,在H2O2存在下,以TiO2/H2O2/超声波协同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反应为模型,探讨了TiO2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超声波功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初始浓度、初始pH值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超声波功率和一定的TiO2用量范围内,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率随超声波功率和TiO2用量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定值后保持平稳;当H2O2浓度介于一定范围内,增大H2O2用量可提高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降解率,但H2O2用量过多时,反而会使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降解率下降;pH<5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效果较好,且pH值越小,降解率越高;pH>5时,降解率越来越低。TiO2/H2O2/超声波体系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产生了较强烈的协同效应,在同一时刻三者协同体系的降解率比其3种单独体系的降解率之和高出约60%;在TiO2催化剂用量0.4g/L、H2O2用量0.2g/L、超声波功率600W、降解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对初始质量浓度为80mg/L,pH=1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进行降解,其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Pr2O3/TiO2纳米粒子.采用X光衍射仪对粉体的物相进行了表征.样品经500 ℃焙烧2 h后,0.5%(摩尔分数)Pr3 TiO2纳米粉末为单一的锐钛型结构.研究了US(超声波)/UV(紫外光)协同催化氧化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考察了超声波声强、溶液pH值、反应温度和催化剂投加量对苯酚降解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S/UV协同催化氧化要比单独超声波或光化学处理效果显著,证实了声光联合技术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UV/H2O2/草酸铁络合物光降解偶氮蓝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氧化法是近年来日益受人们重视的一种治理染料废水的新方法,而现有方法光量子效率低、光能耗大、处理费用高。已有研究表明草酸铁络合物有较高的光降解效率。而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紫外辐射只占4%左右,所以研究弱紫外辐射下光降解染料废水意义重要。本文用6W低压汞灯光源,过氧化氢.草酸铁络合物光降解水溶液中的偶氮蓝染料,考察pH值、H2O2浓度、染料浓度及光强等因素对降解结果的影响,探讨以自然光为光源催化降解偶氮蓝染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邻二氮啡-Fe(Ⅱ)(橙红色)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了Fenton、UV/Fenton、UV/草酸铁/H2O2、UV/TiO24种体系中在不同条件下·OH的表观生成率,初步探讨了体系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结果分析表明:对于Fenton体系、UV/Fenton、UV/草酸铁/H2O2而言,其最佳反应条件为pH=4.0、m(H2O2)/m(Fe)=1/25、铁离子的质量浓度以25 mg/L左右为宜;TiO2光催化体系催化产生的·OH尽管受环境pH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同等条件下·OH的表观生成率最低;4种体系中以UV/草酸铁/H2O2体系中·OH表观生成率最高,而且以线性的规律递增.  相似文献   

13.
活性艳红X-3B(C.I.ReactionRed 2)是一种单偶氮染料,其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棉、粘纤、涤/棉、锦纶、蚕丝、羊毛、锦/粘等织物的染色和丝绸的印花,因此其废水量大且色度深。目前染料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脱色效果差、占地面积大、处理周期长,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也存在着成本高、不能彻底矿化染料分子等缺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化学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及各种光化学组合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但其中使用的普通紫外灯存在使用寿命短、启动慢、发光不稳定、电极材料易损等缺点[1],致使光化学方法处理废水的成本很高。本文利用微波产生的高频…  相似文献   

14.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出K0.8Fe0.8Ti1.2O4,并用离子交换反应制备出H0.8Fe0.8Ti1.2O4;通过C3H7NH2层间膨胀,TiO2粒子的插入和紫外光分解等反应,合成出一种新的层状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H0.8Fe0.8Ti1.2O4/TiO2.X射线衍射和漫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 该样品的层间高度为0.47nm,禁带能隙为2.18和2.88eV.用(>400 nm的光照射30 min,0.4 g样品可使甲基橙溶液(20 mg/L)的降解率达到22.1%.而同样条件下标准TiO2(P-25)仅为6.2%,表明所研制的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ZnO纳米粒子和商品的ZnO粒子,研究了ZnO粒子多相催化n-C6H16- SO2的气相光化学反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仪(GC )对反应物n-C6H16和SO2以及主要气相产物3-庚酮进行了定量分析,考察了不同 条件下它们的降解和产生趋势,初步探讨了氧气和水蒸气对ZnO粒子多相催化n- C7H16-SO2气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的一些现象作了描述及相应的说明。 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氧化存在,ZnO粒子均能够对n-C7H16-SO2的气相光化学反应起 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有氧气的催化活性比无氧气的高。这可能说明了ZnO的光催 化作用主要与生成的活性氧物种(O^*)有关,同时光致空穴(h^+)也能够直接引 发氧化反应;虽然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均 比商品的高。而在模拟大气的条件下,ZnO纳米粒子对n-C7H16SO2的气相光化学反 应有很大的影响,大大地促进了n-C7H16和SO2的降解,这说明ZnO纳米粒子的存在 对大气中SO2-烃的气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对ZnO粒子多相催 化n-C7H16-SO2气相光化学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钼(VI)配合物催化氧化降解沥青砂中重组分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沥青砂的重组分,探讨了催化氧化沥青砂降解反应体系有机相和残余相中有机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催化剂及氧化降解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钼(VI)配合物[(MoO2)(C5H7O2)2]催化剂对沥青砂的氧化降解是非常有效的,催化降解反应与氧化剂、氢质子供体有关。在[(MoO2)( C5H7O2)2]/t-BuOOH/H3PO4体系中,沥青砂有机相中沥青质转化率为10.7%,残余相中沥青质转化率为20%。TLC-FID分析证明,沥青砂中沥青质的减少主要生成胶质和饱和烃,降解产物的得率为11.7%。  相似文献   

17.
声化学降解染料结晶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频率为20 kHz的超声波降解阳离子染料结晶紫(CV)溶液,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pH值、声能强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染料声化学降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为30 mg/L、pH=8.0、声强=47.5 W/cm2、超声辐照50 m in,CV的脱色率达97.8%;CV的超声降解过程以高温热解反应为主,服从动力学一级反应;当超声/H2O2、超声/镁联合作用时,二者产生协同效应,溶液中产生大量OH自由基,强化了CV的声化学脱色和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8.
H4SiW12O40/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 iO2光催化剂,利用所得TiO2/S iO2光催化剂为基体,浸渍烧结法制备了H4S iW12O40/TiO2/S iO2表面负载修饰型复合光催化剂。TG-DSC、XRD、SEM、BET对催化剂的物化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TiO2和H4S iW12O40催化活性组分在S iO2载体表面上的键联机理。光催化性能测试是以低浓度酸性品红染料的水溶液为降解目标物,试验结果表明H4S iW12O40的负载修饰可以改进TiO2/S 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酸性品红的降解效率最高可以增加45%。  相似文献   

19.
周苹  陈诵英 《合成化学》1993,1(1):29-44
运用加压动态分析装置研究了硫化MoO_3/A1_2O_3,甲烷化催化剂上CO和H_2的吸附及反应。结果表明,在给定反应条件下催化剂上吸附的CO和H_2可分为可逆与不可逆两类,且对甲烷化反应有着不同的贡献。甲烷的生成是可逆吸附氢和不可逆吸附CO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逆吸附氢与CO不生成甲烷,可逆吸附的CO加氢则与副产物乙烷等的生成密切相关。结合前人的动力学考察结果,解释了Mo系甲烷化催化剂与Ni系甲烷化催化剂要求不同反应压力的实质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