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没食子酸丙酯、叔丁基对苯二酚、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山梨酸6种合成类抗氧化剂的含量。样品经正己烷溶解,再用饱和正己烷的乙腈萃取,振荡,超声25 min,离心后取乙腈层,定容,过0.45μm滤膜。以0.4%乙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流量为0.8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6种合成抗氧化剂的质量浓度在0.1~1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均为1.0~2.5 m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9.6%~108.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3%~5.77%(n=6)。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同时检测6种合成抗氧化剂,适用于多种食用植物油中合成抗氧化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三种抗氧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用乙醇提取食用植物油中的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三种抗氧化剂进行分离与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0~20.0 mg/L,检出限为:BHA,3.33μg/L;BHT,3.02μg/L;TBHQ,37.9μg/L。平均回收率为80.6%~123%,相对标准偏差为2.01%~8.77%。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无毒等特点,应用于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茶油、食用调和油中的抗氧化剂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向量–子空间夹角判据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油中3种抗氧化剂的方法,可用于植物油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3种抗氧化剂的同时快速分析。采用紫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UV-HPLC)联用方法对植物油样品进行分离,构建不含待测组分的本底光谱数据库,基于向量-子空间夹角判据算法的步骤分析植物油中3种抗氧化剂的含量。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5.2%~103.3%之间,RSD小于3%(n=6)。对市售15种植物油样品进行分析,其中12种植物油样品检出TBHQ,含量为21.34~30.12μg/m L,15种植物油样品均未检出BHA和BHT。方法适用于植物油中TBHQ,BHA和BHT 3种抗氧化剂的同时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中过氧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菜籽油、葵花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用油类,油脂中产生的过氧化物直接影响油品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植物油中的过氧化值是按照GB5009.37-199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分析方法》来进行检验[1],过氧化物是油脂在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一般都以过氧化物的反应作为油脂酸败的定量测定。该法多年来一直在使用,并无好的方法代替。本法对用碘量法测定过氧化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1 原理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与碘化钾作用生成游离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含量[2]。2 试剂饱和碘化钾溶液:称取碘化钾…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常压火焰离子化质谱(Ambient flam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FI-MS)快速分析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方法。AFI-MS检出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的26种甘油三酯和11种甘油二脂。AFI-MS分析显示,不同的食用植物油(橄榄油、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得到的质谱图轮廓信息不同。通过对不同食用植物油的甘油三酯相对峰强度进行分析,可初步归纳出食用植物油的类型。AFI-MS分析食用植物油的操作简单,普通的打火机就可以作为离子源用于食用植物油的分析。这种便捷的离子化技术可以用于食用植物油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导的氧化反应对体内脂类、蛋白质、核酸、糖类等造成的氧化损害是引发炎症、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的重要因素~([1]),同时食用油脂和含脂食品、化妆品的酸败变质也与氧自由基氧化有关.BHT、BHA等合成抗氧化剂由于潜在的毒副作用而被许多国家禁用后,研究者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天然、高效、低毒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乙氧基喹(Ethoxyquin)是食品、饲料的抗氧化剂,目前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鱼粉添加乙氧基喹以减低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速度,避免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因脂肪氧化发热而燃烧。食用油脂中加入乙氧基喹同样能起到抗氧防止油酸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是确保生物柴油品质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欧盟标准(EN14214-2002),使用瑞士万通公司生产的873型生物柴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仪,采用在植物油抗氧化方面最常用、最有效的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由地沟油、大豆油和棉籽油制成的生物柴油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大于0.6‰时,3种生物柴油抗氧化时间均超过国标规定的6h。TBHQ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柴油抗氧化剂,对比另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BHA(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抗氧化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食用植物油富含油脂,是人日常饮食生活必需品。植物油盛装器皿通常为塑料制品和玻璃制品,而这些器皿可能有含锡组分,如塑料制品中的有机锡稳定剂(正辛基锡、硫醇丁基锡、硫醇辛基锡和硫醇甲基锡等)[1]和玻璃制品涂层中的无机锡组分(二价锡和四价锡)[2]。植物油在储存过程中,这些含锡组分可能迁移到植物油中,产生锡污染。有机锡作为内分泌干扰物,长期摄入会损害代谢、神经、免疫、呼吸和生殖系统,对器官和组织造成损伤[3]。吸入无机锡会诱发尘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油料产量居世界之首,食用油在储存时受到氧气、水、光、热和微生物的影响后,不饱和脂肪酸会逐渐氧化变质,生成醛、酮、醇、碳氢化物、环氧化物及酸之类的低分子物质而产生异臭、异味,解决这个问题既经济又有效的办法就是添加抗氧化剂,目前常用的抗氧化剂有BHA、BHT等。抗氧化剂能消除自由基,阻碍氧化反应的进行,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延长油脂的储存时间,但是抗氧化剂在减缓油脂腐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健康风险。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1.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6类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油、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构建植物油的指纹图谱,对植物油进行鉴别和分类。本工作采用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筛选出7个有效特征变量作为输入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有监督模式识别法(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NF-ANN),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PCA能够较好地区分六类植物油,而在植物油种类判别分析中,LDA的预报结果最佳。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直观地区分植物油种类,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的鉴别和掺杂食用植物油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确定了植物油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前合适的样品处理步骤及条件和最佳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6种食用植物油进行了处理分析。样品前处理主要步骤及条件:约0.045g样品,先加入萃取剂苯-石油醚(2:1,V/V)2mL;然后用2mL 0.4mol/L KOH-CH3OH溶液作酯化剂,于60℃酯化30 min后,再用1.5mL 15%BF3-CH3OH(w t%)溶液作酯化剂,于50℃酯化40 min。由食用植物油样品甲酯化后进行GC分析可知,各类植物油中的脂肪酸均能得以甲酯化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4种食用植物油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法对4类植物油(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并构建了植物油的指纹图谱,对4类植物油进行鉴别和分类。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变量进行筛选,选出11个特征变量。以特征变量作为输入,使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模式识别(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ANN)、线性判别分析(LDA)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1个特征变量能够较好地区分4类植物油,PCA获得了较好的分类,RBF-ANN的预报结果最佳,预报率为92.6%,并且能准确预报二组分混合掺杂油样。该方法能够准确区分植物油种类,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的鉴别和掺杂食用植物油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郑月明  冯峰  国伟  储晓刚  潘家荣  贾玮 《色谱》2012,30(11):1166-1171
建立了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GC-qMS)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酯化衍生后,以DB-1柱(30 m×0.25 mm×0.25 μm)作为一维柱、DB-Wax柱(3.2 m×0.1 mm×0.1 μm)作为二维柱组成柱系统进行分离,在调制周期为3.5 s、四极杆质量扫描范围为m/z 40~350的条件下,植物油脂中31种脂肪酸成分可以在50 min内得到准确和灵敏的检测。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灵敏度较传统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提高了100倍以上,一些植物油中微量的脂肪酸成分也因此被检出。该研究不仅为植物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对于确保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消除食用植物油的掺假伪劣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用植物油目前基本上已由产油量高的浸出法生产取代了过去低产量的机榨油.然而浸出法产的油中残留溶剂却是危害身体健康的物质.因此,严格测定控制残溶量事关重大.本文着重介绍了粮油食品专用气相色谱仪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对食用植物油中残溶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并符合国标法关于食用植物油残溶量的测定要求.1 试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仪器工作条件CX-206A粮油食品专用气相色谱仪(南京分析仪器厂)  相似文献   

16.
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油三酯 (TAGs) 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食用植物油中甘油三酯色谱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油三酯(TAGs)是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占95%~98%),对植物油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结构组成的分析有助于监控食用植物油质量,保障植物油食用安全。由于甘油骨架上可以结合的脂肪酸很多,导致甘油三酯的种类十分庞大,且一般天然油脂中的甘油三酯不仅物理化学性质非常接近,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因此甘油三酯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该文对各类色谱分析技术在食用油中甘油三酯分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述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指纹图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植物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一、油脂氢化的意义及氢化反应机理 1.油脂氢化的意义油脂是人体三大营养要素之一,也是某些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按联合国统计,1979年全世界总计生产起酥油287万吨、人造奶油704万吨,而该年总计食用植物油产量为3010万吨,故氢化油占总食用植物油的28%。在国  相似文献   

19.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食品中的特丁基对苯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是一种油溶性抗氧化剂,广泛用于食用油脂,能阻止或延迟油脂氧化变质,目前已在美国等20多个国家使用。因其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和慢性致癌作用,各国对TBHQ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限量规定,而在日本TBHQ尚未批准作为油脂抗氧化剂,并以此作为一种技术壁垒手段,要求方法检出限值达到1mg/kg。我国对油脂及其制品中抗氧化剂TBHQ的测定有薄层法、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但这些方法检出限值均不足以适应油脂制品输日新形势的需要,也有报道采用GC/MS测定TBHQ检出限可在1mg/kg以下,但方法样品前处理复杂,…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测定食用植物油中23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采用固相萃取,以乙腈超声提取,经过PSA,C_(18)柱进行净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23种农药在0.01~1.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3~0.999 7,方法检出限为5~15μ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5%~9.40%(n=6),加标回收率为78.4%~127.3%,可以满足食用植物油中多种农药残留的同时分析。采用该方法对国内市场常见的食用植物油进行检测分析,所检测的农药残留均在国家标准的限量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