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1-庚烷基-1H-咪唑-2-甲醛(L~1)、1-十四烷基-1H-咪唑-2-甲醛(L~2)、1-十六烷基-1H-咪唑-2-甲醛(L~3)、1-十八烷基-1H-咪唑-2-甲醛(L~4)、1-二十烷基-1H-咪唑-2-甲醛(L~5)分别和四氟硼酸亚铁与1-苯乙胺反应一步法合成了配合物1~5。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手段对1~5进行表征。配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研究表明,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1)_3]~(2+)阳离子和2个四氟硼酸根阴离子。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配体上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面式八面体单核化合物。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中的Fe(Ⅱ)在173 K时处于低自旋状态。在[Fe(L~1)_3]~(2+)中,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Fe(L~1)_3]~(2+)进一步通过烷基链与芳香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表现出不完全的自旋交叉性能,转换温度为341 K;2为高自旋顺磁性化合物,3~5则表现出不完全的自旋交叉行为。以具有较长烷基链的配合物2~5作为凝胶因子,环己烷作为溶剂可形成对应的金属有机凝胶MOG2~MOG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显示MOG2~MOG5凝胶都具有三维网络状孔隙结构。MOG2~MOG5表现出可逆的凝胶-溶胶转变,在热和机械力的作用下,MOG2~MOG5金属有机凝胶迅速转变为溶胶状态,且静置后能够恢复至凝胶状态,表现出良好的刺激响应性和自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KF-Al_2O_3催化合成1-(4-溴丁基)-咪唑盐酸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用KF -Al2 O3 作催化剂 ,合成 1- (4-溴丁基 ) -咪唑盐酸盐的新方法 ,并考察了诸因素对产率的影响 ,找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最佳的反应条件为 :咪唑与二溴丁烷的摩尔比为 1∶1.2 ,催化剂与反应物总质量之比为 1∶1,反应温度为 18℃~ 2 5℃ .  相似文献   

3.
咪唑衍生物的一锅法选择性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2-氰乙基)咪唑与α,ω-二卤代烃、二溴苄及三溴苄选择性地发生季铵化反应,继而在碱作用下发生Hoffmann型消去反应,简便而高效地制备了3个系列咪唑衍生物:1-(ω-卤烷基)咪唑3a~3e、含中心功能基的双咪唑5a~5b和三咪唑6a~6b,并类似地制得相应的苯并咪唑衍生物7和8.  相似文献   

4.
在合成含咪唑啉2,4-二酮磷酸酯和磷酰胺类化合物的基础上,根据Hydantocidin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形式是Hydantocidin 5’-phosphate的特点,将5-[4-羟基-3-硝基-苯(苄)基]-2,4-咪唑啉二酮中间体与O,N-二烷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合成得到了18个结构新颖的O-烷基-N-烷基-5-[4-羟基-3-硝基-苯(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IR,1H NMR,31P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初步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O-乙基(丙基)-N-异丙基-5-(4-羟基-3-硝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酯(B10,B16)在100μg/mL浓度下对油菜的抑制率为64.1%和69.6%,O-甲基-N-正丁基-5-(4-羟基-3-硝基苄基)-2,4-咪唑啉二酮硫代磷酰胺酯(B15)对蚜虫和小菜蛾均表现了良好的杀虫活性,在300μg/mL浓度下24 h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5%.  相似文献   

5.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的含量。通过测定化妆品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释放甲醛的量间接测定其含量。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在碱性条件下可快速降解释放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后,经高效液相色谱仪分离,用紫外检测器在355 nm波长下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可快速降解达到稳定状态。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的质量浓度在1~1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4,方法检出限为0.000 5%。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1%~108.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8%~1.83%(n=6)。该方法可用于化妆品中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含量的测定,填补了化妆品中该类物质检测的空白,为化妆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烷基咪唑卤化物{[Rmim]X}对碳酸二甲酯(DMC)与乙醇酯交换反应的催化作用,考察了烷基取代基、卤素和温度对[Rmim]X催化性能的影响。当温度在78 ℃或以上时,[Rmim]X对DMC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有明显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和烷基取代基相同时,催化活性为烷基咪唑碘化物≥烷基咪唑溴化物烷基咪唑氯化物;当反应温度和卤素相同时,催化活性为甲基咪唑卤化物乙基咪唑卤化物丁基咪唑卤化物。若以碘化-1,3-二甲基咪唑为催化剂,当DMC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0,催化剂对反应混合物的质量比为3.0%时,在130 ℃反应1 h,乙醇和DMC的摩尔转化率分别约为60%和55%,EMC的选择性在82%左右。催化剂在同样条件下重复使用25次不失活。  相似文献   

7.
王博义  刘之俊 《结构化学》1989,8(4):283-288
本文报导了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Ida)CuImCo(NH_3)_5](ClO_)4)_2·4H_2O(Ida为亚氨基二乙酸,Im=咪唑)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M_r=676.5,Z=4,D_c=1.911g/cm~3,晶胞参数为a=13.024(2),b=15.400(2),c=13.198(4)A,β=111.28(2)°。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R因子为0.062。在分子中Cu(Ⅱ)处于Ida的两个0和一个N,咪唑的一个N及稍远处一个H_2O的O组成的变形四方锥配位环境中;Co(Ⅱ)则与5个NH_3及咪唑的另一个N配位,形成略有变形的八面体构型。对配位阳离子的CNDO/2计算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催化O_(2-)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N,N’-二烷基酯联咪唑出发,经过还原、氯代、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N,N’-二烷基膦联咪唑.产物经过了红外、核磁共振及质谱表征.反应前体N,N’-二醇联咪唑和N,N’-二烷基氯联咪唑可作为起始物,合成得到一系列联咪唑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军  胡松青  王勇  郭文跃  刘金祥  尤龙 《化学学报》2008,66(22):2469-2475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 对6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2-羟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H2S腐蚀的缓蚀机理进行研究, 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评价. 前线轨道分布和Fukui指数表明, 6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集中在分子的咪唑环上, 3个反应活性中心分别位于咪唑环上的N(4), N(7)和C(8)原子, 可使咪唑环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 分子的反应活性及活性区域分布对烷基链长并不敏感. 单分子吸附能、膜的内聚能、吸附角和链间距的计算数据显示, 缓蚀剂膜的稳定性以及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 当正构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3时, 缓蚀剂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高覆盖度、致密的疏水膜, 能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 从而达到阻碍或延缓腐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离子液体1-甲基-3-羧甲基咪唑硫酸氢盐([C6H9N2O2][HSO4])和氯化钴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Co(H2O)4(C6H8N2O2)2]Cl2.2H2O;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C12H28Cl2CoN4O10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6753(5)nm,b=0.91751(6)nm,c=1.80604(13)nm,α=85.618(5)°,β=83.385(5)°,γ=83.443(5)°,V=1.08934(13)nm3,Z=2,Mr=520.23,F(000)=538,Dc=1.580g.cm-3,μ(Mo-Kα)=1.088mm-1,R1=0.0861,wR2=0.2878.单晶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合成的配合物中,每个1-甲基-3-羧甲基咪唑除羧基外其它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咪唑环带正电荷,而羧基氢原子消失;即整个1-甲基-3-羧甲基咪唑分子不带电荷.总体而言,配合物的内界[Co(H2O)4(C6H8N2O2)2]2+带两个正电荷,外界游离的两个氯离子起平衡电荷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12):2471-2487
ABSTRACT

A careful study of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chemiluminescent reaction of TCPO (bis(2,4,6-trichlorophenyl)oxalate) and 2-NPO (bis(2-nitrophenyl)oxalate) with hydrogen per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imidazole (used as buffer and catalyst) and the fluorophore 3-AFA (3-aminofluoranthene), was carried out in acetonitrile/water medium. The data are reported in terms of the time (tImax) required for the relative maximum chemiluminescence intensity (Imax) and the area (A) under the curve of intensity νs. time. At controlled acidity and high unprotonated imidazole concentration ([IMI] = 1x10?2 mol.L?1), the Imax and tImax values do not depend on the acetonitrile/water ratio. The CL intensity is maximum at around pH 6.0 (higher buffer capacity). For 1x10?2 < [IMI] < 1x10?4 mol.L?1, the area is largest when [IMI] = 1x10?3 mol.L?1 and linearly dependent on the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10?5 ? 10?3 mol.L?1). The area is also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fluorophore concentration. The acidity controls the unprotonated imidazole and H+ concentration. Several errors can arise from quantitative analyses carried out without control of the HIMI+ and IMI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