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含氟共聚物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制备及促进氧输送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乙烯基咪唑共聚物与钴卟啉复合膜的制备及钴卟啉与氧络合、促进输送性能.共聚物中的咪唑基与钴卟啉的第五配位点在溶液中络合,制得的复合膜具有快速和可逆的氧结合特性.温度降低,钴卟啉与氧络合的平衡常数增加;膜中的钴卟啉与氧络合平衡常数大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的平衡常数.钴卟啉与氧络合和选择性地促进氧的输送使共聚物/钴卟啉复合膜的氧渗透系数和氧/氮选择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氧在甲基丙烯酸辛酯 乙烯基咪唑共聚物 钴卟啉复合膜中的溶解和扩散过程,用二元输送模型分析了间α,α,α,α-四(邻三甲基乙酰胺苯基)钴卟啉(CoP)作为氧载体的复合膜氧输送性能.研究发现,固定在聚合物中的CoP与氧可逆地络合和解络合,其络合平衡常数K为14mol- 1 L ,根据吸附实验结果计算出氧在基体聚合物中的物理溶解度系数kD 为4 4×10 - 5cm3(STP)cm- 3Pa- 1 .聚合物 载体复合膜除了物理渗透外,氧还可通过与载体的络合和解络合而扩散,从而促进氧的输送.氧通过载体的扩散系数(DC)和通过基体聚合物的物理扩散系数(DD)的比值为0 0 8.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八氟戊酯单体及其与乙烯基咪唑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以及该共聚物与氧载体钴卟啉配位复合物的氧结合性能 .共聚物分子量和乙烯基咪唑含量分别由GPC和元素分析方法测定 ,结果为5 0× 10 4 和 2 5mol % .共聚物中的咪唑基与钴卟啉在溶液中配位 ,复合物具有快速、可逆的氧结合特性 .溶剂对复合物的氧结合性能影响较大 ,复合物在四氢呋喃中的氧结合亲合力大于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亲合力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聚合物-卟啉钴复合膜的氧气促进输送性能。讨论了卟啉钴的结构及与氧的结合性能,聚合物-卟啉钴复合膜的氧气促进输送特性,影响聚合物-卟啉钴复合膜氧气透过性能的因素及卟啉钴的不可逆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4-乙烯基)苄基咪唑单体及其与甲基丙烯酸辛酯共聚物(PBIOM)的合成与表征,以及咪唑基有机或聚合物配位体与钴卟啉(CoP)络合物的氧结合性能.合成的PBIOM重均分子量和咪唑基含量分别由GPC和元素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为3.4×105和57 mol%.PBIOM或苄基咪唑(BIm)中的咪唑基与CoP在溶液中配位,得到的CoP-PBIOM或CoP-BIm络合物具有快速、可逆的氧结合特性.相同氧气分压下CoP-BIm络合物在三氯甲烷溶液中的氧结合百分率略大于CoP-PBIOM络合物.CoP-PBIOM络合物固体膜的氧结合亲和力大于三氯甲烷溶液中的氧结合亲和力.60℃下CoP-PBIOM固体膜的氧结合半衰期为40.7 h,而CoP-BIm固体膜为8.8 h,表明聚合物配位体显著提高了CoP络合物的氧结合寿命.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氧化增强金属钴卟啉的自组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化学方法将钴(Ⅱ)卟啉氧化成钴(Ⅲ)卟啉以增强它与4-巯基吡啶(MP)自组装膜的轴向配位作用,从而快速制备了有序钴卟啉自组装修饰电极CoTMPP/MP/Au(E).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测试证实电化学氧化对钴卟啉膜生长过程的增强作用.Ram an光谱及修饰电极电催化还原氧研究显示,该修饰电极与经过长时间浸渍法得到的CoTMPP/MP/Au(I)修饰电极具有完全相似的有序结构和性质.与直接将钴卟啉吸附在电极表面的CoTMPP/Au修饰电极相比,以巯基吡啶为桥键得到的钴卟啉修饰电极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两种ms-四咪唑基卟啉〔H2T(2-I)P和H2T(4或5-I)P〕对锌离子的络合能力,并与ms-四苯基卟啉〔H2TPP〕进行了比较。用ms-四咪唑基金属卟啉〔MT(2-I)P和MT(4或5-I)P〕作为催化剂,以分子氧为氧源,考察了对氢醌、异丙硫醇和抗环血酸三种底物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在后一底物的氧化反应中对CoT(2-I)P,CoT(4或5-I)P和CoTPP进行了对比。此外,还用EHMO程序计算了卟吩、ms-四咪唑基卟啉、ms-四苯基卟啉及其锌络合物的净电荷分布和能量,对反应结果作了比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钴卟啉催化下PhIO对环己烷的单充氧反应及其反应动力学行为。探讨了反应温度和有机配体对该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配体吡啶的作用下,钴卟啉对PhIO单充氧化环己烷具有催化活性,其催化性能与反应温度以及吡啶用量有关。反应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且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之间存在Arrhenius关系。反应产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吡啶与TPPCo(Ⅱ)用量为50:1时,TPPCo(Ⅱ)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1种新的尾式卟啉钴--间-[邻-(4-二乙胺基丁酰胺基)苯基]三苯基卟啉合钴(Ⅱ)配合物,测定了电子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电子自旋波谱,研究了这种尾式卟啉钴与有机碱和双原子小分子CO、NO的轴向反应及其可逆载氧性质.  相似文献   

10.
成功合成了二硫桥键相连的钴卟啉二聚体2Co。通过循环伏安电化学方法测试,在无水二氯甲烷溶剂中,钴卟啉二聚体展示了3个氧化和2个还原峰,表明此钴卟啉二聚体可以稳定多重负/正电荷。详细研究了在酸性条件下的钴卟啉二聚体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钴卟啉二聚体的电催化氧还原显示了高稳定性和高活性,测得转移电子数为3.5~3.6之间。钴卟啉二聚体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说明通过二硫键对钴卟啉单体二聚化可以提高钴卟啉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11.
次卟啉二甲酯钴络合物均相选择性催化氧化环己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次卟啉二甲酯钴[Co(DPDME)]为仿生催化剂,分子氧(空气)为氧给体,无其它辅助催化剂的条件下研究了催化氧化环己烷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空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和卟啉配体结构对醇酮的产率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次卟啉二甲酯钴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它的钴卟啉催化剂。以次卟啉合钴为催化剂,浓度为0.015 mmol/L,反应温度423 K,在空气压强为0.8 MPa的条件下反应5 h,环己烷的转化率达到18.17%,选择性为87.43%。温度对次卟啉钴的催化活性影响较大,温度高于443 K时,催化剂的稳定性降低,但是其转化数仍达到了66 646。对次卟啉二甲酯钴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反应路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非对称取代卟啉钴(Ⅱ)轴向配位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合成了非对称对位取代卟啉钴(Ⅱ)(5-(4-乙酰胺基苯基)-10,15,20-三(4-甲基苯基)卟啉钴(Ⅱ))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了该体系与一系列含咪唑基配体(2-甲基咪唑(2-MeIm),N-甲基咪唑(N-MeIm)2-乙基-4-甲基咪唑(EMIm)克霉唑(GMZ)轴向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研究结果表明,配体的尺寸及取代基的位置将向轴向配合物的稳定性产物影响,其平衡常数呈现KGMZ〉KN-MeIm〉K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钴原卟琳二甲酯(CoPP)在玻碳(GC)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聚合过程,为阳离子聚合机理,中心钴离子促进乙烯基电化学氧化成为阳离子自由基而发生聚合反应。聚钴卟啉的紫外可见光谱较单体钴卟琳的光谱向长波方向移动,ESCA分析表明,聚合后钴离子仍存在于卟啉环上,有部分基团为氧取代,聚 CoPP薄膜修饰玻碳〔聚(CoPP)/GC〕电极具有催化还原氧的高稳定性,在O饱和的0.05mol/HSO_4溶液中经CV扫描400次(100mV/s),其催化峰电流不变,聚(CoPP)/GC电极主要催化O二电子还原为HO。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用薄层色谱分离四苯基卟啉和四苯基钴卟啉的方法.方法中以石油醚-二甲苯(体积比为2:1)二元溶剂体系为展开剂,在硅胶薄层板上分离了四苯基卟啉和四苯基钴卟啉,所得斑点清晰、无拖尾.应用此薄层色谱法跟踪检测了四苯基钴卟啉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金属卟啉配合物对氧还原反应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是一种高效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查全性等的研究表明,四对甲氧苯基钴卟啉配合物对氧还原反应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是适用于广泛pH范围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剂.Collman等发现双环双金属卟啉配合物比单环单金属卟啉的催化活性好,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卟啉环和两个中心金属离子协同作用的结果.Collman和Anson等合成了一系列“面-面”双环双金属卟啉配合物,并用于催化氧还原反应,发现它们可催化氧还原的四电子反应,将氧分子直接还原成水,可极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6.
钴卟啉催化剂的前线轨道能级与其催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设计并合成了12种钴卟啉催化剂,在温和反应条件(55℃, 2.0 MPa氧压)下考察其催化氧气液相氧化对硝基甲苯制取对硝基苯甲酸的催化活性,发现其对上述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活性.采用PM3半经验分子轨道法对所设计的钴卟啉化合物模型体系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结合,探讨了钴卟啉分子前线轨道能级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四配位或五配位钴卟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EHOMO和ΔEL-H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ΔEL-H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大于EHOMO对催化活性的影响;EHOMO值越低、ΔEL-H越小,其催化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7.
血红蛋白在生物体内起着储存和运输氧分子、催化氧化有机物、分解过氧化氢和传递电子等作用.钴卟啉能可逆地结合氧可作为血红蛋白的模拟化合物,因此,研究钴卟啉与含氮配体的轴配反应有重要意义[1-3].  相似文献   

18.
报导了柔性链双卟啉分子的合成, 研究了它与钴(II)络合反应的动力学, 用光度法对柔性链接双卟啉分子与醋酸钴的络合反应进行追踪, 发现反应分两步进行, 经历一个中间过渡态, 第二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 当第二步反应比第一步慢得多时, 可以看到中间过渡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李建军  杜文 《分子催化》1991,5(1):94-98
卟啉钴是一种模拟金属蛋白络合物,近年来很多人利用其模拟酶进行温和条件下的催化氧化。氧化过程中首先涉及到超氧络合物的生成。据认为轴向碱与卟啉钴发生配位作用所生成的五配位络合物是生成超氧络合物的前提,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但这些轴向碱大多是含氮有机物。在奚祖威等人研究的体系中,虽无轴向碱的存在,但TPP-Co却能将许多酚氧化。他们还研究了α-萘酚与TPP-Co的配位问题,认为α-萘酚的氧化是在卟啉配位区内进行的。我们在此基础上利用原位紫外光谱比较细致地考察了不同酚与TPP-Co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英军  高保娇  田鹏  马云霞 《化学学报》2011,69(11):1337-1346
采用Kornblum氧化反应, 先将氯甲基交联聚苯乙烯(CMCPS)的氯甲基氧化为醛基, 制得醛基(AL)化改性微球ALCPS, 然后使改性微球ALCPS与溶液中的苯甲醛(或取代的苯甲醛)、吡咯之间发生固-液相之间的Adler反应, 成功地实现了卟啉在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 制得了固载有苯基卟啉(PP) 、对氯苯基卟啉(CPP)、对硝基苯基卟啉(NPP)的功能微球, 最后使功能微球与钴盐发生配合反应, 制备了固载有三种钴卟啉的固体催化剂. 研究重点有两方面: (1)考察主要因素对卟啉同步合成与固载过程的影响|(2)考察固载化钴卟啉在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羟基化过程中的催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以醛基化改性微球ALCPS与溶液中的吡咯及小分子苯甲醛(或取代的苯甲醛)为共反应物, 通过固-液之间的Adler反应, 可以顺利地实现卟啉在微球ALCPS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 这是制备固载化卟啉的新途径|苯甲醛的取代基结构、催化剂的酸性与溶剂的性质对卟啉的同步合成与固载都有较大的影响|所制备的固体催化剂对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羟基化的反应, 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环己烷最高转化率约为40%)与选择性(环己醇的选择性在90%以上), 这是由固体催化剂特殊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