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韧性已成为城市安全研究的热点领域。该文基于韧性曲线定义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提出包含城市结构模型、城市安全韧性模型、突发事件模型、城市恢复模型的城市安全韧性定量分析框架,并以地震灾害为例,建立包含建筑、交通、能源、通信、供水等子系统的虚拟城市模型,通过Monte Carlo方法开展城市安全韧性定量分析研究。该分析框架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拓展性,可为安全韧性城市构建与评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候灾害影响的国际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界城市与社会的发展,通过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命题。梳理了韧性概念渊源和分类特征,利用Cityspace软件对国内外城市韧性研发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各个典型国家在面对气候灾害时韧性城市体系构建的相关策略和具体实践,分析得出了韧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相关策略路径;提出了适应中国韧性城市研究与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指向性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的客观选择,对于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社会结构分化给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多问题,表现为:治理主体关系混乱、社区人才匮乏和自治力量薄弱等多重现实困境。文章通过对城市社区治理和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内涵的探讨,基于对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困境缘由的剖析,借此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韧性概念在规划与治理层面的逐步展开,2022年有关韧性城市的研究与建设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热度。从韧性城市理论研究、韧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韧性城市应对公共事件、韧性城市提升治理水平、韧性城市建设实践等5方面进行了系统回顾,提出中国需要在城市层面形成完善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库,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内容进行协调配合,对各领域的韧性建设内容进行引导,形成韧性城市规划的基本逻辑与框架;同时,政府应协同企业、研究机构形成联合体,制定各领域的详细韧性规划建设标准与导则,强化规划传导体系,以应对“碳风险”的韧性建设战略为后续研究与实践的总体导向。  相似文献   

5.
 利用熵值法对2008—2018年西北地区30个地级以上城市韧性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分析了各个城市间的韧性水平差异程度,通过30个城市的面板回归分析了影响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1)我国西北地区城市韧性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总体为中等偏上水平,主要为中度和较强度水平,较强度韧性城市相对较少,主要为省会城市,强度韧性城市目前还没有形成;(2)部分城市排名变化较大主要归因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同,加强生态保护使甘肃省城市排名向前移,而缺乏环境治理投入的陕西省城市排名则出现下滑;(3)由于高韧性水平城市缺乏且带动作用不足,西北地区城市韧性出现高高集聚稀少,高低分布居多的空间分布格局;(4)行政力和科学技术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和开放度,金融和社会方面虽然显著,但影响力较小;(5)行政力和科技对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影响显著,且方向为负,经济因素对4个子系统影响显著,方向为正,开放度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影响为正,对生态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为负。  相似文献   

6.
在对典型灾害考察的基础之上,基于韧性城市视角,揭示了震后城市结构异化这一现象。基于城市恢复的基本过程,提出了城市系统社会影响因子这一关键指标,进行了地震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耦合研究,从而进一步修正了城市系统韧性度量的评价方式。最后,以Agent模型为基础,量化研究了对于决定城市系统社会影响因子这一指标的人口再分布问题,通过定量的方式研究了防灾教育、地震烈度和震后人群信息沟通效率对人口短时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暴雨后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积水导致其系统功能瘫痪,提高城市水系统的生态韧性对巩固城市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文献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城市韧性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水生态管理上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现有韧性研究的不足;在生态韧性的视角下,构建了城市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和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技术体系;提出了韧性城市设计策略,探索了生态韧性视角下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韧性城市"的理念,建构了韧性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及特征;结合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措施,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制度韧性"体系.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依赖于健康精明的规划干预,包括规划全过程纳入健康影响评估、完善城市应急服务能力规划、建立"枢纽—节点—应急流"的韧性公共空间体系、统筹...  相似文献   

9.
 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雨洪灾害,严重地制约了城市与社会的发展,通过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面对雨洪灾害的抵抗力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对城市韧性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将雨洪韧性作为韧性城市建设的主要关键点;结合国内外已有的水系统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提出具有雨洪韧性的韧性城市建设应在进行水体间布局规划的同时,考虑如何在既有的城市格局、城市空间中进行增设与市政给排水结合的雨洪韧性基础设施;通过对荷兰城市、乡村空间格局、景观系统及基础设施实际案例的归纳总结,提出了雨洪韧性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气候变化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城市,波士顿致力于加强气候韧性城市的建设,从建筑、交通、能源、沿海保护、极端天气事件应对、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着手规划提升城市气候韧性的战略举措,气候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波士顿是美国和国际上最早发布气候监测和评估框架的城市,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领导者和全球韧性城市建设的典范,其气候韧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体现,政府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有力工具应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辨析乡村治理与政府审计关系以及政府审计参与乡村治理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尝试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职能定位、手段改进、人才整合和公告问责等6个方面阐述政府审计在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进乡村良治过程中的对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部门急剧扩张造成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地方政府依靠暴力获得土地的征地行为成为诱致官员腐败和诸多社会维稳事件.这种地方政府的越位行为与中央政府监管的缺位行为不仅引发政府资源配置的错位,而且引致诸多社会治理问题.因此,客观评估当前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绩效就成为落实中央流转政策,依法捍卫小农利益,促进社会稳定的前提.首先回顾了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时代变迁;其次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土地流转路径与特征,并从交易成本视角论证了中央政府对此产生的治理绩效;最后提出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提高农地流转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韧性理念以城市本体为研究对象,以增强城市在承受扰动时保持自身功能不被破坏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成为保障城市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城市韧性概念和属性进行梳理与辨析;文献调研表明,学界对城市韧性的概念定义、属性特征等基本问题逐渐达成共识,研究重点已由基本问题转入韧性框架、评价体系、提升策略等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的现状,提出城市韧性研究应在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拓展,并从系统性、实效性、制度性3个层面提出中国城市韧性研究的特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城市韧性;防灾减灾;韧性框架  相似文献   

14.
 韧性城市建设已逐渐成为中国城市管理者应对复合型灾害风险的实践选择和发展趋势。基于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100RC),对该项目已公布的亚洲韧性城市实践策略文本进行梳理,从目标愿景、策略内容、实施框架3方面总结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与西亚地区的不同城市所制定的韧性策略特征,并结合城市特点,以社区作为韧性抓手,提出了中国在韧性城市实践中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并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本土化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结合城市韧性,从经济、生活、基础设施和生态4个方面构建城市韧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6—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8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韧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分析各省及城市间的韧性水平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中部地区综合韧性水平稳中有升,各城市韧性得分均逐年增长,但速度存在差异.(2)中部六省平均韧性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省内差异逐年扩大,省会城市远高于其他城市.(3)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因素对城市韧性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镇化水平及产业结构对城市韧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的外部冲击使我国城市商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各方组织通过数字经济重构商业布局,提高商业经济韧性,缓解外部冲击对商业的冲击,为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章从商业供求关系与商业结构两个维度解析数字经济提升商业经济韧性的理论机制,从商业供求链与商业融合视角出发采取措施,将数字经济作为对外部冲击的重要发力点,加快传统商业向数字化商业转型,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城市商业韧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间断—非均衡治理理论分析四川省数字政府治理实践,发现该省在这一领域取得明显成绩但存在非均衡问题,即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建设水平非均衡;建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非均衡;多元参与主体之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非均衡程度有待进一步降低。基础性因素、经济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是四川省数字政府治理的影响因素。需要从进一步夯实数字政府治理基础、强化数字政府治理的经济条件、有效优化数字政府治理环境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于宁  卢海军  于嘉 《科技资讯》2023,(2):118-121
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评估体系由于评估指标选择不佳,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开展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评估体系构建方法设计。通过建立安全与灾害评估指标、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城市公共安全与灾害风险值计算与评估结果量化,完成评估体系的构建。选择某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例应用分析,通过实践证明了此次研究设计的评估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评估结果,与专家评分软件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此次设计成果在应用中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防灾减灾理念下,内涝风险评估通常只考虑基础设施的抵御能力和气象、地形等自然条件.随着系统韧性理论的发展,政府和市民的防控意识、应急处理和灾后恢复等方面均需要纳入到风险评估和对策之中.该文提出了一套用于评估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综合能力的指标体系,包含13个方面共41个基础指标,并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了韧性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取决于政府管理体制上的安排.和谐社会首先在于政府的行政和谐与政务和谐,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行政作保障,而和谐行政则要求政府必须在公共治理方面有所转变.全面社会管理既是现代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