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研究As(Ⅲ)和As(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氢化物发生-超低温捕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平衡透析后As(Ⅲ)或As(V)的浓度,用Scatchard方法分别处理实验数据,确定结合部位和结合常数.发现当As(Ⅲ)浓度(cAs(Ⅲ)∶cBSA≤1∶1)较低时,在BSA中有1.3个强结合部位,结合常数为1.7×106,为强结合;当As(Ⅲ)的浓度(cAs(Ⅲ)∶cBSA≥2∶1)较高时,没有明显的特征结合点,表现为弱结合.而As(V)与BSA无任何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法研究了生理pH(7.4)条件下As(Ⅲ)或/和As(Ⅴ)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平衡模型. 当As(Ⅲ)浓度[cAs(Ⅲ)∶cBSA≤1∶1]较低时, As(Ⅲ)与BSA的结合符合Scatchard模型, 在BSA中有1.4个强结合部位, 结合常数为1.7×106; 当As(Ⅲ)的浓度[cAs(Ⅲ)∶cBSA≥2∶1]较高时, 符合Plasvento的相分配模型, 没有明显的特征结合点, 而As(Ⅴ)与BSA无任何结合作用. 研究了HCl和KBH4的浓度和流速等对色谱分离的影响, 并对检测器参数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使不同价态无机砷在10 min内达到良好的基线分离, As(Ⅲ) 和As(Ⅴ)的检测限分别为2.89和6.38 ng/L.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pH条件下(pH=2.0~9.0)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对BSA荧光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作用机理的诸多信息。结果偶氮胂Ⅲ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偶氮胂Ⅲ与BSA间的结合常数在pH 3.0~5.0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pH=3.5和4.5时偶氮胂Ⅲ与BSA色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在4.10 nm左右;两者主要靠静电引力结合;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两者结合作用有影响。结论偶氮胂Ⅲ及偶氮胂Ⅲ-Ba2+、偶氮胂Ⅲ-Ca2+可作为优良的光谱探针,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邓凡政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2014,4(3):71-74
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物。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物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物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影响。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CD光谱法研究了K2Cr2O7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铬(Ⅵ)使BSA的紫外吸收降低,峰位红移,表明铬(Ⅵ)与BSA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铬(Ⅵ)酸根离子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θ<0,ΔHθ和ΔSθ分别为–12.60 kJ/mol 和 56.60 J/(mol·k), 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铬(Ⅵ)酸根离子与BSA之间以静电作用力为主;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确定了铬(Ⅵ)与牛血清白蛋白中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距离 r=2.85 nm;同步荧光和CD光谱研究表明,铬(Ⅵ)使BSA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降低,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减小。 相似文献
8.
9.
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光谱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紫外光谱研究了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14种稀土离子均使BSA~280um特征吸收峰强增加,诱导BSA构象发生改变.紫外差谱结果表明,只有氧原子参加与稀土配位.BSA与稀土配位基团为亲水外壳的氨基酸波基和肽键上的C=O基团. 相似文献
10.
11.
La(III)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衡透析法详细研究了pH=6.3条件十La(III)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Scatchard图分析表明,La(III)在HSA中有2个强结合部位和8个弱结合部位,在BSA中有2个强结合部位和6个弱结合部位,从La(III)与Cu(II),Zn(II)和Cd(II)等的竞争结合HSA或BSA的结果推测,La(III)在HSA或BSA中的一个强结合部位的配位原子可能全部是氧原子,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um方程,首次报道了La(III)-HSA和La(III)-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其K1的数量极为10^4,Hill系数及自由能偶合分析表明La(II)与HSA或BSA的结合产生一定的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FT-Raman)光谱研究了高浓度磷脂酰胆碱(P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Eu3+对该作用的影响.FT-IR结果显示,PC/BSA混合体系中二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PC头部极性基团,且这一作用随BSA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作用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比例有所增加. FT-Raman光谱说明PC与BSA的相互作用影响磷脂CH链的排列有序程度. PC/BSA/Eu3+体系的红外光谱显示, Eu3+与PC的磷氧键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并使蛋白α螺旋的比例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8.39×10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可形成基态配合物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参数判断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吡柔比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距离。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对吡柔比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线性扫描技术研究盐酸表阿霉素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 6.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盐酸表阿霉素有一较灵敏的还原峰,Epc=-0.34 V(vs.SCE).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后,盐酸表阿霉素的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据此,建立了BSA的电化学测定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10-9~1.0×10-6 mol.L-1范围内,BSA浓度与盐酸表阿霉素的峰电流下降值△ip呈线性关系(R=0.9973),BSA检出限达8.05×10-10 mol.L-1.盐酸表阿霉素与BSA的结合比为1,结合常数β为3.04×106 L.mol-1.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日落黄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日落黄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形成近似1:1的复合物,从而造成日落黄峰电流的降低,两者之间的结合主要依靠静电力,且结合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研究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日落黄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为更进一步了解日落黄的生物代谢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