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室温(298±2 K)、大气压(1´105 Pa)条件下研究了乙烯/臭氧/水反应体系中羟甲基过氧化氢(HOCH2OOH, HMHP)产生机理及其动力学. 反应物采用长光路Fourier红外光谱(LP-FTIR)原位测定. HMHP经低温采集后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柱后荧光技术测定. 模式拟合得到的CH2O2+H2O→HMHP(R3)速率常数(k3)介于(1.6~6.0)×10−17 cm3·molecule−1·s−1. 另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QCISD(T)/6-311+(2d,2p)//B3LYP/6-311+G(2d,2p)水平得到反应(R3)势能面及内禀反应坐标的基础上, 应用Polyrate 程序计算得到了298 K下该反应的经典过渡态理论(TST)速率常数kTST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CVT)速率常数kCVT, 并应用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对kCVT进行了校正, 得到了经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后的速率常数kCVT/SCT, 分别为2.47×10−17, 2.47×10−17和5.22×10−17 cm3·molecule−1·s−1, 与模式拟合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紫色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Rps.) palustris的外周捕光天线LH2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分子(Car), 研究多种共存的Car的生理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文中采用纳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手段分别在生理学温度(室温)和低温(77 K)下研究了Car三重激发态(3Car*)的动力学行为. 在用纳秒光脉冲选择性地激发Car后记录到其宽带、非对称的三重态吸收(Tn←T1)光谱, 这一光谱特征是由含不同C = C共轭双键数目(N)的Car所致. 不同Car对Tn←T1吸收谱的贡献在室温下严重交叠, 在低温下却可以清晰辨别. 在室温下Tn←T1吸收峰的短波侧随探测光延时的增加而变窄, 历经约1 μs达到光谱平衡, 但在低温下同样的光谱动力学却并不显著. 上述光谱动力学变化被解释为不同Car间的激发态平衡过程. 对室温下的时间分辨光谱的全局分析(Global Analysis)分离出峰值波长在545和565 nm的两个主要光谱组分, 分别被指认为N = 11和13的Car的Tn←T1吸收光谱. 短波长组分的寿命为0.72 μs(空气饱和样品)和1.36 μs(生物除氧样品), 而对应的长波长组分的寿命为2.12和3.75 μs. 这种N小的Car寿命短的反常行为表明不同共轭链长度的Car间可能存在着三重激发态能量传递, 由此推测Rps. palustris的LH2中单个α, β-亚基内存在两种不同共轭长度的Car.  相似文献   

3.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 在6-31G*水平上, 对(AIN)+n和(AIN)-n(n = 1~15) 团簇的几何构型、红外光谱和热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并对它们的电离能及电子亲和能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AIN)n团簇的电荷状态对簇合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随着n的增大影响逐渐减小; 所有平衡结构中不存在Al-Al和N-N键, Al-N键是惟一键型;(AIN)+n和(AIN)-n结构稳定性幻数与(AIN)n相同, 即n = 2, 4, 6, …等偶数结构较为稳定; (AlN)10团簇具有最大的电离能(IP = 9.14 eV)和最小的电子亲和能(EA = 0.19 eV), 较其他团簇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AlO4Al12(OH)24(H2O)12]7+ (Al13)的电化学合成方法, 并采用27Al NMR法和激光光散射等方法对其形态进行表征. 27Al NMR法证明在电解制备的总铝浓度(AlT)为2.0mol/L, 碱化度(B )为2.0的部分水解铝溶液中, Al13占总铝量的60%以上. 激光光散射实验结果表明, 电解法制备的AlT=2.0 mol/L, B=2.0的部分水解铝溶液存在三种粒径分布, Al13以单体和多聚体的形式存在. 在B为2.5时颗粒粒径变大, 存在两种粒径分布, 并且大部分Al13以多个Al13聚集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5.
3,6-二(3-甲吡啶-2)-s-四嗪(DMPTZ,Ⅱ)和Ce(NO3)3.6H2O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体L: N-(3-甲吡啶-2)-亚胺甲基-1-(3-甲吡啶-2)腙和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Ce(L)(NO3)2(H2O)3].NO3 (Ⅲ). 用IR和X单晶衍射对化合物Ⅲ的单晶进行了分析. 该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a = 7.133(4), b = 11.139(2), c = 14.572(3)Å, α= 102.13(2), β=99.81(3), γ=91.10(3), Z = 2, V = 1113.6(7) nm3, μ=2.123 mm-1, F(000)=630. 结果表明, 中心原子Ce3+具有十配位, 其中配体L是三齿配, 提供了三个配位N原子, 且Ce与三个配位N原子在同一平面; 在平面骨架的上方有三分子的H2O参与配位, 提供了三个配位O原子; 在下方有两个NO3-参与配位, NO3-是双齿配位, 提供了四个配位O原子, 且这四个O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对DMPTZ在Ce(Ⅲ)的条件下的分解机理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纳秒级脉冲辐解技术研究了稀有三环核苷衍生物6-甲基三环鸟苷(dYt)与一些单电子氧化性自由基的反应, 表征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阳离子自由基dYt•+及其脱质子中性自由基dYt(-H)• 的瞬态吸收光谱及pKa, 并首次得到该化合物与• OH自由基及单电子氧化性自由基SO4•-, CO3•-, N3•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常数, 揭示了反应机理, 为进一步了解该类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NTO镉(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3-硝基-1,2,4-三唑-5-酮(NTO)与碳酸镉反应, 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d(NTO)4Cd(H2O)6]·4H2O. 其结构用单晶分析法测定. 所得晶体学参数为a = 2.1229(3), b = 0.6261(8), c = 2.1165(3) nm, β = 90.602(3)°, V = 2.977(6) nm3, Z = 4, Dc = 2.055 g·cm-3, μ = 15.45 cm-1, F(000) = 1824;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2/c, 由2523个F0 > 4σ(F0)的可观察衍射点用于结构解析和修正, 数据经吸收修正, 并经Lp因子校正. 最终偏离因子R = 0.0282, wR = 0.0792. 晶体测定结果表明, 在一个晶胞中存在两种类型的配位金属镉原子, 它们分别与4个NTO负离子和6个水分子配位, 形成以Cd原子为中心的四面体和四方双锥结构的双核配合物. 根据实验构型运用SCF-PM3-MO方法计算了3-硝基-1,2,4-三唑-5-酮(NTO)的镉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计算结果表明, 当[Cd(NTO)4Cd(H2O)6]·4H2O加热至分解时, 最先失去吸附水, 其次是配位水, 当加热至NTO-分解时, 硝基首先失去. 从定域分子轨道能级和组成可知, 2个Cd2+都主要以5S AO轨道进行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并表征了新颖的具有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含有富电子结构单元的共轭聚希夫碱(PolySchiff base, PSB), 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目标产物的三阶非线性特性, 测定了目标产物吡咯烷酮(NMP)溶液的三阶非线性折射率及非线性吸收率, 在波长为532 nm的Nd-YAG激光作用下, 得到非线性折射率n2 = -1.23×10-10 esu; Reχ(3) = -3.06×10-12 esu. 非线性吸收系数b = 3.63 10-10 m/W, Imχ(3) = 1.15 10-11 esu, χ(3) = 1.19 10-11 esu, 在已知的材料中显示出较大的值. 由于n2值为负数, PSB是自散焦材料. 表明PSB具有较强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用量子化学计算的方法对其电子结构, 前线分子轨道, χ(3)进行了理论计算, 并讨论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杨频  薛绍武 《中国科学B辑》2004,34(6):460-464
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方式研究了La3+对蚕豆气孔保卫细胞质膜内向钾通道(K+in)电流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La3+对K+in电流都产生抑制作用, 说明在保卫细胞质膜K+in通道的细胞膜外侧和内侧存在La3+的结合位点; 在细胞外La3+对K+in电流的阻断常数Ki为(2.56±0.25) mmol/L, 在细胞内La3+对K+in电流的阻断常数Ki为(1.18±0.11)×10−15 mol/L, 可见La3+在细胞内比细胞外对K+in电流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 也说明在蚕豆保卫细胞质膜K+in通道, 细胞膜内侧比外侧存在更强的La3+结合位点. 离子通道的活性变化与植物叶片上的气孔运动和植物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这提示稀土对于调节植物的水分散失, 增强植物耐旱性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AlN) n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飞行时间质谱法观察到AlN+,Al2N2+等团簇的存在.结合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6-31G* 方法,对(AlN)n(n = 1~15)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优化计算,讨论了化学键的特征和热力学稳定性,解释了实验质谱.结果表明:在(AlN)n团簇的基态结构中,不存在Al?/FONT>Al和N?/FONT>N键, Al?/FONT>N键是惟一键型; (AlN) n结构稳定性的幻数为: 原子数为4, 8, 12, 16, 20, …等4的倍数.  相似文献   

11.
多酰胺杯[4]芳烃中性阴离子受体的合成与识别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多酰胺杯[4]芳烃中性阴离子受体(5, 6), 用IR, 1H NMR, MS及元素分析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与1H NMR研究了其对不同阴离子(p-O2NPhOPO32−, p-O2NPhO−, H2PO4−, Ac−, Cl−, Br−及I−)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主体56对含芳环的阴离子(p-O2NPhOPO32−, p-O2NPhO−)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主客体间通过多重氢键和π-π的相互作用形成了1︰1的络合物. 56对没有紫外吸收的阴离子(H2PO4−, Ac−, Cl−)也呈现一定的键合能力, 为这类阴离子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光谱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脉冲辐解研究葛根素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脉冲辐解技术, 研究了葛根素(puerarin, 一种异黄酮)对二氧化氮自由基(NO2•)、一氧化氮自由基(NO•)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活性. 葛根素与NO2•和NO•反应产生的瞬态吸收峰都在340 nm, 该吸收峰归结为瞬态产物puerarin-4-O•; 葛根素与OH•反应产生了较宽的瞬态吸收光谱(300~750 nm), 该谱图归结为puerarin-2-O•, puerarin-4-O•和[puerarin-OH]•瞬态吸收的叠加. 另外, 葛根素与NO2•, NO•和OH•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2.6 × 108, 1.7 × 108和3.9 × 109 L·mol-1·s-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浓硫酸对白杨素进行磺化, 磺化产物与Ca(Ⅱ)络合, 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四核钙配位标题化合物[{Ca(C15H8O7S)(H2O)(DMSO)}3{Ca(C15H8O7S) (DMSO)2}]·4DMSO.采用IR, 1H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 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 ī, 晶胞参数a = 1.4725(6), b = 1.6480(7), c = 2.1006(8) nm, α = 83.928(7)°, β = 85.938(7)°, γ = 85.212(7)°, V =5.041(3) nm3, Dc = 1.476 g/cm3, Z = 2, m = 0.568 nm−1, F(000) = 2324, R = 0.0778, wR = 0.1821. 标题化合物为四核钙配位化合物, 4个Ca(Ⅱ)被4个配体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羰基和羟基氧负离子桥联, 形成近似正方形. Ca(Ⅱ)的配位数都是7, 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羟基、羰基、磺酸根的氧原子, 以及水和DMSO的氧原子. 4个配体位于4个配位Ca(Ⅱ)组成的正方形平面两侧, 同侧配体两两平行且它们之间存在p-p堆积作用, 异侧配体之间近似垂直.同时, 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 在λex=410 nm条件下可发出λem=520 nm的绿色荧光, 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共振Rayleigh散射(RRS)光谱并结合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金纳米微粒与藏红T(ST)的相互作用. 在pH 5左右的柠檬酸盐介质中, 柠檬酸根(H2L)2−自组装于带正电荷的金纳米微粒表面, 形成[(Au)n(H2L)m]x−复合物. 此时(H2L)2−的一个羧基氧原子向内结合于金纳米微粒表面, 另一个羧基氧原子向外形成带x个负电荷的超分子复合阴离子, 此时它再与藏红T阳离子借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和电荷转移作用形成新的结合产物. 这里(H2L)2−起了“桥”的作用. 讨论了结合产物在引起吸收光谱红移, 金纳米微粒等离子体吸收带降低和荧光猝灭的同时, 将导致RRS的急剧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 研究了金纳米微粒与藏红T相互作用对RR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结合产物引起RRS增强的原因, 并结合量子化学方法对于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RRS光谱不仅可对纳米微粒及其反应产物的研究提供新的信息并且也可作为表征和检测纳米微粒的一种灵敏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以MoO3,H2MoO4,Ni(OAc)2·6H2O和1,10-邻菲咯林(1,10-phen)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八钼氧酸盐支撑的镍-邻菲咯啉配合物[{Ni(phen)2}2(ξ-Mo8O26)].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952(2),b=1.6659(10),c=1.3956(12)nm, β=106.273(8)°,V=2.8906(5)nm3,Z=2.由5604个可观测衍射(I >2σ(I ))用于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得一致性因子R1=0.0414,WR2=0.0815.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中的八钼氧酸盐具有新奇的前所未有的结构类型(称之为x-isomer),其特点是它由Mo6O6环和环中两侧处于戴帽位置的2个MoO6八面体组成.Mo6O6环含有2个八面体配位的Mo原子和4个三角双锥配位的Mo原子.每个ξ-[Mo8O26]4-构单位通过Mo6O6环中八面体配位的Mo原子的端氧和相邻的三角双锥配位的Mo原子的端氧与2个[Ni(phen)2]2+单位相键合.测定了化合物的IR和UV-Vis光谱,并用EHMO方法对其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单元的空间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MS)水解缩合, 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单元乙烯基倍半硅氧烷(VSSO). 采用FTIR, NMR(1H, 13C和29Si)和MALDI-TOF MS测试, 结合SSO的结构通式Tn(OH)x(OR′)y [x, y = 0, 1, 2 …; n = 1, 2 …; T = RSiO1.5−(x + y)/2n]推测出具有固定分子量的水解缩合产物VSSO所对应的多个结构简式. 运用量子力学计算的方法, 以单一VSSO整体分子为模型, 得出了各种结构的几何参数(Si-O和Si-C键长, Si-O-Si和O-Si-O的键角)和分子体系的总能量.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 VSSO的梯型结构较笼型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并得出VSSO可能的最合理、最稳定的结构类型是梯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流动余辉装置上, 研究了SO(c1Σ)的猝灭动力学过程. 获得了SO2, O2, CO2, N2, He, CS2, CH3OH, C2H5OH, C3H7OH, C4H9OH, CH3COCH3, C6H6, CH2Cl2, CH2Br2, CHCl3, CCl4等16种分子与SO(c1Σ)发生猝灭反应的速率常数. 初步分析表明: 醇类分子CnH2n+1OH(n=1, 2, 3, 4)中的C—H键的数目与其对SO(c1Σ)的猝灭速率成正比; CO2, N2等非极性无机小分子对SO(c1Σ)的猝灭作用不明显, 强极性分子SO2对SO(c1Σ)的猝灭作用较强. 卤代烷烃中的卤素原子的大小对SO(c1Σ)的猝灭过程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 而氯代烷烃中氯原子的个数与猝灭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别对HNO2与联苯水溶液经紫外光照射后发生的交叉反应的机理及最终产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HNO2受355 nm紫外光激发产生的•OH能够快速加合至联苯的苯环上形成Bp-OH加合物, 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9.5×109 L·mol-1·s-1. 从动力学角度验证该加合物能够与H+发生反应, 亦可被HNO2氧化为亚硝基联苯酚. 故大气水体中的HNO2与联苯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的交叉反应可能是环境中硝基化合物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部籽晶法, 生长了掺钕的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Nd:BiB3O6 , 测量了该晶体的折射率, 并拟合了晶体的折射率色散参数. 同时还测量了晶体的室温吸收谱, 并与0.2 mol/L的 NdCl3溶液的室温吸收谱进行了分析比较. 根据Judd-Ofelt理论, 拟合出晶体场唯象强度参数: Ω 2 = 0.1776 ´ 10-20 , Ω 4 = 0.1282 ´ 10-20, Ω 6 = 0.1357 ´ 10-20cm2. 计算了各能级的辐射跃迁几率AJ,J', 荧光辐射寿命τ , 荧光分支比βJ', 振子强度fJ,J'等. 根据这些光学参量, 讨论了该晶体的部分性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HNCO + CN反应途径的从头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 采用全电子的UMP2方法对HNCO和CN自由基的反应途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存在如下两条反应通道: HNCO + CN→NCO + HCN (1); HNCO + CN→HNCN + CO (2). 其中反应(1)是吸氢反应, 氢转移过程在分子间以协同方式进行, UMP2(full)/6-311G(d, p)计算位垒是 20.80 kJ/mol, 在反应的温度区间(1000~2100 K), 传统过渡态理论得出的速率常数值范围是0.32×10−11~6.9×10−11 cm3·mol−1·s−1, 支持了实验预测结果. 反应(2)是分步反应, 在反应途径上存在分子中间体, UMP2(full)/6-311G(d, p)计算位垒为83.42 kJ/mol. 反应通道(2)的位垒大于反应通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