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了两种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溴化5-[4-N-(对硝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和氯化5-[4-N-(对甲氧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这两种化合物尚未见文献报道,它们的结构分别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种新型水溶性卟啶卟啉季铵盐即溴化5-[(4-N-芐基)吡啶基]10,15,20-(4-N-吡啶基)卟啉,研究了该试剂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2.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1:1的配合物,基最大吸收波长λ=424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2.03×105L·mol-1·cm-1.在0-1.2μg/10mL范围内吸光度与锌质量浓度关系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本法应用于环境水试样中痕量锌离子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三种新型不同链长尾式卟啉 -吡啶季铵盐与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13nm(Ⅰ ) ,(Ⅱ ) ;4 14nm(Ⅲ )。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4 3 5nm(Ⅰ ) ;4 4 4nm(Ⅱ ) ;4 4 6nm(Ⅲ )。对比度大约 30nm。试剂与铜络合比均为 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Ⅰ ) 3 4× 10 5,(Ⅱ )2 9× 10 5;(Ⅲ ) 2 5× 10 5L·mol-1·cm-1,铜含量分别在 (Ⅰ ) 0~ 0 5 μg·( 10mL) -1;(Ⅱ ) 0~ 0 6 μg·( 10mL) -1;(Ⅲ ) 0~ 1 0 μg·( 10mL) -1内符合比尔定律 ,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张晓荷  王冬杰  夏海平 《物理学报》2011,60(2):24210-024210
通过卟啉配合物Meso-四(4-羧基苯基)卟啉铜(简称Cu(Ⅱ)-TCPP)中的羧基与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3Si(OC2H5)3,KH550)中的氨基的相互化学作用,成功地把卟啉配合物接枝到KH550中,随着KH550中乙氧基的水解与聚合反应的进行,卟啉铜连接到固体介质中,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卟啉在无机固体介质中的掺杂浓度. 将反应产物与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CHCH2O(CH2)3Si(OCH3)3,KH560) 相杂化,形成物化性能良好、连接卟啉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用红外光谱表征了Cu(Ⅱ)-TCPP与KH550的化学反应产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Cu(Ⅱ)-TCPP的分子状态. 应用Z扫描技术研究不同Cu(Ⅱ)-TCPP掺杂浓度的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其三介非线性折射率n2达-1.1161×10-16 m2/W. 关键词: 非线性折射率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接枝 Meso-四(4-羧基苯基)卟啉铜  相似文献   

5.
刘彦钦 《光谱实验室》2001,18(3):376-378
本文研究了溴化 5- [4 - ( 2 -吡啶 -乙氧基 )苯基 ]- 10 ,15,2 0 -三苯基卟啉与 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在 p H=4 .0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4 13nm,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 4 4 3.5nm。对比度大约为 30 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 1∶ 1,其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4× 10 5L·mol-1· cm-1,铜含量在 0— 0 .5μg/ 10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本研究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刘彦钦 《光谱实验室》2001,18(4):462-464
本文研究了溴化 5- [4 - (3-吡啶丙氧基苯基 ) ]- 10 ,15,2 0 -三苯基卟啉 ,在 p H=4 .0时与 Cu2 +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4 13nm。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 4 4 4nm,对比度大约30 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 1∶ 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9× 10 5L· mol-1·cm-1,铜含量在 0— 6 0 μ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分析绿色植被在紫外可见波段光谱的产生机理,得出绿峰和红边是由叶绿素产生的。从叶绿素的结构上看,它属于卟啉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红边产生的机理,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四吡啶基卟啉、四甲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锌和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及核磁进行表征。通过对其紫外可见光谱的系统分析,提出“红边”不仅限于叶绿素,而是卟啉类化合物特有的光谱特征,红边是由卟啉环a2u(π)-eg(π*) 跃迁产生的Q带所致。其位置不仅与卟啉的浓度相关,与卟啉化合物外侧取代基类型也有关系,金属卟啉对红边的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系统分析绿色植被在紫外可见波段光谱的产生机理,得出绿峰和红边是由叶绿素产生的。从叶绿素的结构上看,它属于卟啉类化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红边产生的机理,合成了四苯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四吡啶基卟啉、四甲基卟啉、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锌和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合铜,并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及核磁进行表征。通过对其紫外可见光谱的系统分析,提出"红边"不仅限于叶绿素,而是卟啉类化合物特有的光谱特征,红边是由卟啉环a2u(π)-eg(π*)跃迁产生的Q带所致。其位置不仅与卟啉的浓度相关,与卟啉化合物外侧取代基类型也有关系,金属卟啉对红边的位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 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绿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 该方法是用固定时间法在615 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2 μg·L-1, 检出限为1.92×10-9 g·mL-1, 该催化反应对铜(Ⅱ)为一级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122.3 kJ·mol-1,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7.70×10-4 s-1. 因为Fe3+干扰Cu(Ⅱ)的测定, 用PO3-4与Fe3+生成稳定的[Fe(PO4)2]3-络合物, 可掩蔽Fe3+. 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16%,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3%~100.3%. 该方法用于水样品、茶叶样品、奶粉样品以及苹果样品中铜的测定, 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Triton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pH为10.0-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1-(6-硝基-2-苯并噻唑)-3-(4-硝基苯)-三氮烯(NBTNPT)与铜生成2:1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负吸收峰是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Cu2 的质量浓度在0-360μg/L符合比耳定律。测定铝合金样品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郑云法  张春牛 《光谱实验室》2005,22(6):1164-1167
合成了新显色剂1-偶氮苯-3-(3-硝基-5-氯-2-吡啶)-三氮烯(ABNCPDT)。研究了它与铜的显色反应。在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riton 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试剂与铜生成4∶1型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8×105L·mol-1·cm-1。Cu2 浓度在0—480μ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测定铝合金中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两种新的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Cu(HAsp)ImH2O]SO4·4H2O与[Cu(Asp)Im (OH)]·4H2O,HAsp代表天冬氨酸分子,Asp代表天冬氨酸离子,Im代表咪唑)。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以电子吸收光谱法及荧光分析法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铜(Ⅱ)-天冬氨酸-咪唑类混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明显不同:[Cu(HAsp)ImH2O]SO4·4H2O为伴随着静电作用的插入结合;而[Cu(Asp)Im (OH)]·4H2O主要与DNA的碱基N发生配位作用,造成了DNA双螺旋的破坏。分析了两种配合物因结构不同而导致的与DNA作用方式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催化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 ,铜 (Ⅱ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孔雀绿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与影响因素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该方法是用固定时间法在 6 15nm波长处监测催化反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2 2 μg·L- 1 ,检出限为 1 92× 10 - 9g·mL- 1 ,该催化反应对铜 (Ⅱ )为一级反应 ,表观活化能为12 2 3kJ·mol- 1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 7 70× 10 - 4s- 1 。因为Fe3 干扰Cu(Ⅱ )的测定 ,用PO3-4与Fe3 生成稳定的 [Fe(PO4 ) 2 ]3- 络合物 ,可掩蔽Fe3 。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1 16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 3%~10 0 3%。该方法用于水样品、茶叶样品、奶粉样品以及苹果样品中铜的测定 ,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三种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醇(NNAL)的结构类似物即4-(N-甲基-N-乙酰基)-1-(3-吡啶基)-1-丁醇、4-(N-甲基)-1-(3-吡啶基)-1-丁醇、1-(3-吡啶基)-1,4-丁二醇为模拟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对NNAL具有良好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NNAL和MA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NAL和MAA可以通过氢键协同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吡啶上的N和亚硝基中的O是形成氢键作用的两个选择性识别位点.XPS和IR进一步揭示出由4-(N-甲基-N-乙酰基)-1-(3-吡啶基)-1-丁醇制备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对NNAL有最佳的识别性能.此外,实验研究了该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分离、净化NNAL的最佳条件.当采用水溶液上样,分别以0.5 mL水、1 mL甲苯、1 mL甲苯/二氯甲烷(9:1)、1 mL甲苯/二氯甲烷(4:1)淋洗,3£1 mL甲醇洗脱时,NNAL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上的回收率达到93%.以尼古丁为竞争分子的选择性实验进一步证明该材料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同时在不同加标水平尿液(500 pg/mL,1000 pg/mL,2000 pg/mL)的回收实验中,NNAL的回收率范围为87.2%~101.2%,精密度值均低于7.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和正丁醇、正庚烷、水4组分构成的微乳液对铬天青S与铜(Ⅱ)显色反应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大米中痕量铜(Ⅱ)的分光光度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6.00的NaH2PO4-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铜(Ⅱ)与铬天青S形成蓝绿色配合物,λmax=60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608×104 L·mol-1·cm-1,在0-1.2 mg/L范围内吸光度与Cu2 浓度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475 0.39036V,相关系数为r=0.9996.应用该方法对大米中的铜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2.8%,加标回收率为97%-104%.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米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合金中的微量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有机试剂5-甲基-3-对乙氧苯基-2-硫代乙内酰脲与Cu2 的络合反应.研究发现,在pH5.91的KH2PO4-Na2HPO4的缓冲溶液中,Cu2 与该试剂形成1:3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29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292.0nm=2.5×104L·mol-1·cm-1,Cu2 浓度在0-30μg/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7.该法操作简单,选择性高,已满意地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铜的测定,回收率为97.8%-98.0%.  相似文献   

17.
在曲拉通X-100(TritonX-100)和乳化剂(OP)存在下,基于Cu2+-铬天青S(CAS)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通过Cu2+与CAS-Triton X-100-OP形成灵敏度较高的多元配合物,来测量铜含量.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62×105L·m...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聚集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溶性阳离子卟啉作为多功能DNA结合试剂在光动力学疗法、抗病毒药物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因此研究阳离子卟啉与DNA的相互作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文章采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技术研究了meso-四(4-三甲铵基苯基)卟啉(TMAP)和5-苯基-10,15,20-三(N-甲基-4-吡啶基)卟啉(TriMPyP)两种水溶性阳离子卟啉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及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在R>1时(R=cTMAP/cDNA),TMAP在DNA分子表面发生聚集,吸收光谱有明显的减色效应,卟啉的荧光被猝灭。在R<1时,TMAP与DNA以外部结合方式结合,荧光得到增强,共振光信号减弱。DNA的加入,使TriMPyP的聚集程度进一步增加。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卟啉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离子强度增大,卟啉的荧光得到增强,卟啉与DNA的结合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 2 - ( 1,3,4 -三氮唑偶氮 ) - 5 -二乙氨基苯甲酸 ( TZDBA)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在0 .1mol/L的 HCl介质中 ,TZDBA与 Cu2 +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 5 78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4 .0× 10 4 L· mol-1·cm-1,Cu2 +质量浓度在 0— 10 μg/2 5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所拟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镁合金和铝合金标样中的微量铜 ,加标回收率为 10 1.0 %— 10 1.4 % ,RSD( n=6)为 2 .0 %— 3.9%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融合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原子吸收光谱对血清中元素铜、铁和锌的化学形态进行研究。用60%乙醇低温(4℃)沉淀血清蛋白的方法将血清中的铜,铁,锌分为结合态和非结合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血清中Cu,Fe和Zn三种元素的总量及非结合态含量,通过减差法求出血清中结合态元素含量,从而建立了Cu,Fe和Zn元素这两种化学形态的分离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有关的实验条件。该方法铜、铁和锌的检出限分别为9·84×10-3μg·mL-1,2·76×10-2μg·mL-1,1·06×10-3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0·30%~2·31%,回收率为95·0%~104·0%。该法已应用于SD大鼠血清中Cu,Fe和Zn三种元素不同化学形态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