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矮嵩草克隆生长与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矮嵩草生长的一般规律,包括芽的发生、生长、成熟、死亡和分株的形成过程及二龄分蘖的形成。矮嵩草在5月中旬完成抽穗,6月上旬左右进入盛花期,7月底和8月上旬果实趋于成熟;平均每穗结实3~7粒,约48%的雌蕊发育成果实;随着无性系株丛年龄的增大,矮嵩草常形成“环”状株丛。  相似文献   

2.
放牧压力下高寒草甸夏秋草场潜在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矮嵩草草甸能量动态分室模型的潜在生产力,通过放牧强度随时间的最优变化,使作为目标函数的累积采食量最大。结果指出:夏秋的高寒草甸在常放牧压力下,采食地上生活部分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0kJ/(m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3.268MJ/m2。采食地上生物量的最优放牧强度为25.94kJ/(m2d),其最大累积采食量为3.631MJ/m2。在变放牧压力下,最优放牧强度的最大累积采食量为8.749MJ/m2。是常放牧压力下的2.5倍。  相似文献   

3.
海拔梯度对嵩草叶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青海湖地区的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高山高草(K.pygmaea)的叶进行了从海拔3260米到海拔4050米分布梯度上的超微结构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变态程度增大,内质网和高尔基器含量减少,结构简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放牧强度对牦牛夏季放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6年7,8月份在甘肃天祝永丰滩草原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的夏季放牧行为.调查发现:采食和饮水时间随放牧强度加重而延长,反刍和游走时间随放牧强度加重而减少,卧息时间变化不大,这是牦牛应对草场放牧强度变化的基本策略.采食时间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天关系(R>R0 01),同归方程为Y=O.92x+7.31;反刍持续时间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Ro.01),同归模型为y=-0.405x+10.31;卧息时间与放牧强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R0. 01),同归模型为Y=-0.08x+2.48;饮水时间与放牧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模型为Y=0.0925x-0.123;游走和站立时间与放牧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回归模型为Y=-0.53x+4.04.  相似文献   

5.
两种沼泽化嵩草草甸建群种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甘肃嵩草和西藏嵩草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居群水平上,两种嵩草都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3.27%,71.13%;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266,0.252 1;Shannon's信息指数Ⅰ为0.3369,0.3772.AMOVA数据表明:甘肃嵩草和西藏嵩草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内,居群内遗传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85.71%和80.00%,居群间变异占总变异的14.29%和20%.遗传分化系数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分别为0.143 8和0.1884).这一结果符合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在两种嵩草中,其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均存在一定差异,西藏嵩草居群间的遗传分化高于甘肃嵩草的,而基因流小于甘肃嵩草的,此差异应与两种嵩草的花序特征和生长的地理环境有关.针对两种嵩草的遗传结构及其差异,对今后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养分及质地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高寒草甸植被下,通过在放牧强度依次为每公顷8只、4只、2只、0只藏羊的条件下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的试验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由对照的11.217%降低到重度放牧的8.632%;而速效氮含量增加,速效钾的含量减少,但均低于对照;速效磷含量及pH基本保持不变,土壤质地也无明显变化。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交换性Ca、Mg含量逐渐降低,而交换性№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14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80个位点数,其中多态性位点138个.结果表明,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小与生境有相关性,而与海拔没有明显相关性(P=0.768>0.05,r=-0.232).AMOVA数据表明,四川嵩草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居群内(77.4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2.55%,遗传分化指数GST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0.2101),这一结果符合风媒异交的繁育系统.从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以及用NTSYS对四川嵩草4个居群的的遗传距离矩阵与地理距离矩阵间的关系进行Mantel检测,结果表明,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r=0.61211,P=0.9176>0.05).  相似文献   

8.
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线叶嵩草成穗结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寒草甸类不同牧地线叶蒿草成穗结实进行定点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围栏禁牧地、适度放牧地和过度放牧地,线叶嵩草的成穗率和每穗粒数分别为14.23%(±6.68)、21.67,6.69%(±2.6)、16.23和0.57%(±0.34)、13.68,差异极显著(P<0.01);②不同放牧强度草地线叶嵩草的枝条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③围栏禁牧地和适度放牧地的成穗率与其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过度放牧地相关不显著(r=0.5497,P>0.05).  相似文献   

9.
高寒嵩草草甸不同土地管理措施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原生高寒嵩草草甸封育系统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地退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检验了退化土地在不同人工重建措施下对植被生产力的相对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265.1 g/m2,0~30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达6982 g/m2;而重度退化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仅为139.9 g/m2,0~30 cm土层地下根系生物量为916 g/m2,仅占原生植被封育处理地下根系生物量的13%,因此重度退化地主要特征之一是天然嵩草草甸坚实而富有弹性的草皮层的丧失.土地退化使地下根系生物量的损失量大约为地上损失量的50倍.混播、松耙单播和翻耕单播人工种植处理经过7个生长季后,总地上生物量分别为原生封育处理的116%,75%,68%;自然恢复处理总地上生物量为原生植被封育处理的76%.与重度退化草地相比较,种植可以有效恢复地上生物量,尤其是禾草生物量,这对于提供冬季饲草、减少天然草地的压力是至关重要的.混播、松耙单播、翻耕单播和自然恢复处理,经过7个生长季后,地下根系生物量分别为1 323,1 094,1 169,1412 g/m2,重建措施(如混播)自然恢复处理可部分恢复地下根系生物量;恢复重建处理与原生植被封育处理相比较而言,有更多的生物量是分配在地上的.但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恢复重建草地都是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地下.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人工种植处理向地下转移生物量的速率比自然封育处理的更快.  相似文献   

10.
草地植被结构对奶牛放牧强度的反应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黑麦草-三叶草人工草地进行受控放牧实验,定量研究了草地植被结构对不同放牧强度(放牧率)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黑麦草-三叶草人工草地的禾草生物量季节动态,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基本上均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而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峰值逐渐降低;(2)草群中禾草的留茬高度(相同放牧时间),随放牧强度减小而升高,诚意脏乱牧强度的降低有利于草地植被的后期再生;(3)草地禾草的叶面积指数(LAI)在放牧条件下呈“三峰型”变化,低放牧强度下,禾草的叶面积指数较大;(4)放牧有利于草地禾草的分蘖,使草群植物密度提高,7至8月份各小区的植物密度达到最高,从草地植被结构的综合性参数-相对生长速率(γRGR)与叶面积增量(LAIincrement)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分析还表明,梯度放牧实验中存在一个最适放牧强度(或放牧率)范围,可由此提供确定草地最适放牧率的植被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不同放牧强度高寒草甸种群优势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草本植物不同种群的优势度变化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优势度值大的植物种类也不同,且在不同处理之间和年际之间发生变化。随着放牧强度的降低,禾本科等优良牧草在优势度较大的植物种类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同种植物的优势度也随着放牧强度的加重或减轻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放牧率下绵羊的采食量与食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地,通过控制放牧实验对放牧绵羊的采食量和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绵羊的时限采食量(4h)平均为0.27kg干物质,且随放牧率的减小而增大;绵羊对各种植物的选择性采食顺序可分为嗜食、喜食、可食和少食4个等级;随着放牧率不断增大,原为少食的雨草苔、长叶碱茅莨和箭头唐松草成为可食植物,原为可食的羊草、星星草和牛鞭草成为喜食植物,原为喜食的鸡儿肠和罗布麻成为嗜食植物,蔓委陵菜、五脉山黎豆、拂子茅和芦苇的选择性指数也有所提高;放牧绵羊的食物组成与各种植物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密度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在全光照和透光率50%、30%、10%的4种光照条件下,对‘黄金叶’和‘金鹰’两种彩叶玉簪的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光照条件下,两种彩叶玉簪Pn、Gs、Tr及Ci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不同程度的遮阴均能增加两种彩叶玉簪的叶片长度、宽度、植株高度及叶面积,并使植株的地上部及地下部的生物量也增加,其中‘黄金叶’玉簪植株在透光率30%条件下生长最好,透光率50%条件下更有利于‘金鹰’玉簪的干物质积累,这两种处理均与全光照处理呈显著差异(p<0.05)。可见,30%和50%透光条件是两种彩叶玉簪生长发育较好的环境条件,更有利于其光合效率的提高及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超载放牧对那曲地区高山嵩草草甸植被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选择那曲地区中部超载严重的高山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超载程度的草地植被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那曲地区中部高山嵩草草地超载严重,定居点附近超载高达3.60倍,超载最轻的草地也达到1.69倍;超载草场的多样性指数、植被盖度、地上现存生物量都显著低于围栏禁牧区;随超载程度的加大,莎草科植物、耐旱的杂类草、牲畜不喜食和不食的植物种有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超载下植被的不同特征变化并与现有的高寒草甸、草原类退化草地分类指标体系比较,初步认为,那曲地区的高山嵩草草甸都呈现退化加剧的趋势,已达到重度-中度退化程度,极重度超载区达到重度退化程度,重度和中度超载区达到中度退化程度,其比例分别达到9%和91%,远大于1996年的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5.
放养鱼类对淡水生态环境的下行影响(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鱼作为我国内陆水体中重要的人类生产活动,可利用天然水体中的各种饵料生物资源,但这种生产性养鱼活动势必对水体中其他生物群落以及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下行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放养鱼类对淡水水域大型水草、浮游生物、土著鱼种等的影响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并论述了下行影响原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藏嵩草构件群体特征及火烧对此特征和草甸群落组成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为:(1)藏嵩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稳定型;(2)随其株丛增大分蘖密度减少,有性枝/无性枝的比例增加;(3)分蘖群体中的分蘖均重与密度关系不符合“恒定最终产量法则”,不发生因分蘖间竞争而致的密度自疏现象;(4)火烧显著提高每株丛地上部生物量,增加无性枝数量、降低有性枝数量;(5)火烧使群落组成显著变化,物种多样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嵩草属(Kobresia Willd.)植物由于其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及种内变异式样的复杂性,至今仍被认为是分类学上的"困难属".因此,对于该属系统学其他方面的证据,尤其分子方面的研究则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本文选用21个RAPD随机引物调查了15种嵩草属植物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5种嵩草属植物聚为3类,认为嵩草组和异穗嵩草组的建立是比较自然的,而单穗嵩草组的划分并不自然.此外,分子结论并不支持前人发表的K.maquensis为独立新种,建议降为K.setschwanensis的异名.  相似文献   

18.
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是我国特有树种,其次生代谢产物喜树碱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喜树碱的生物合成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笔者在人工气候室中,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合有效辐射(300、500、800 μmol/(m2·s),对应记为L1、L2、L3)条件下,喜树当年生幼苗的生长及喜树碱生物合成和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L1条件下,喜树幼苗的苗高增量和地径增量最高。随着光强的增强,根冠比先升高后降低,而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L3条件促进了喜树叶片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的积累,L1与L3条件则提高了TDC活性。在L1条件下,喜树碱含量和单株产量最高,表明弱光条件有利于喜树碱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