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3种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结构.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Stoke位移都较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丙酮溶液中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较大的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2-羟基-4-氯-1-苯氧基-9,10-蒽醌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质谱和红外光谱确定了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其光致变色性以及取代基对蒽醌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如螺吡喃、螺噁嗪、俘精酸酐等,由于它们在信息记录、信息处理、各种发射材料和分子开关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2],但对含吡唑啉酮缩氨基脲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还鲜有报道[3,4].本文按1:1摩尔比称取1-苯基-3-苯基-4-对氟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和4-苯基-氨基脲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乙醇,于80℃下搅拌回流8 h,析出沉淀.洗涤、干燥得1-苯基-3-苯基-4-对氟苯亚甲基-5-吡唑啉酮缩4-苯基-氨基脲光致变色化合物.用紫外漫反射光谱研究了其在固态时的光致变色行为及其动力学反应.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在固态具有明显的光致变色性质,经365 nm紫外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在355~455 nm之间出现了一新峰,且该峰的强度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伴随着颜色发生改变,即由白色逐渐变为黄色.而且还发现该化合物的光致变色过程遵循的是一级动力学反应,其速率常数k=3.857×10-4s-1.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6-氯-8-溴-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1′,5′-甲基取代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UV-Vis光谱对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溶剂和结构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 光致变色现象明显; 给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和强极性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蓝移.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6-氯-8-溴-螺吡喃光致变色化合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1′,5′-甲基取代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通过UV-Vis光谱对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溶剂和结构对光致变色性能的影响.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光致变色现象明显;给电子能力较强的基团和强极性溶剂使最大吸收波长蓝移.  相似文献   

6.
Schiff碱N,N’-双水杨醛缩-1,6-己二胺的光致变色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稳态和时间相关荧光光谱、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 Schiff碱N ,N -双水杨醛缩 -1 ,6-己二胺 ( BSH)的光致变色行为 .确定了光致变色的产物为双质子转移的酮式结构 .  相似文献   

7.
Schiff碱N,N-双水杨醛缩-1,6-己二胺的光致变色光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稳态和时间相关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Schiff碱N,N-双水杨醛缩-1,6-己二胺(BSH)的光致变色行为. 确定了光致变色的产物为双质子转移的酮式结构.  相似文献   

8.
将螺二芴引入二芳基乙烯分子中,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螺二芴呋喃芳香杂环的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分子7a.用FT-IR,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结构表征;研究了7a在正己烷溶液和乙腈溶液中的光致变色反应,结果表明7a在两种溶剂中均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并且7a在正己烷溶液中变色速率和转化率比在乙腈溶液中大.还研究了7a光致变色过程中荧光光谱的变化,发现关环反应后荧光被淬灭,并且7a的荧光发射峰在极性溶剂中有很大的蓝移.研究了开环态7a,关环态7b的热稳定性,发现7a的热失重温度比未用螺二芴修饰的8a提高了100℃.7b的热稳定性也比8b高.  相似文献   

9.
1,2-二芳基乙烯分子无损读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2-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分子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耐疲劳性.它们作为新一代的光存储材料以及分子器件中光电微观性质控制的分子开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1,2-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分子的合成方法和光致变色性质,重点综述了这类分子在无损读取光存储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光致变色分子经掺杂或键合作用嵌在液晶聚合物中可形成光致变色液晶聚合物,在线性偏振光或非偏振光的照射下,此物质中光致变色分子的构型变化会引起整个液晶分子的二维或三维光致再取向的形成,本文综述了光致变色液晶聚合物的光致再取向的近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9类光致变色聚合物的研究状况,包括光致变色螺吡喃聚合物、螺噁嗪聚合物、二芳基乙烯光致变色聚合物、偶氮苯类光致变色聚合物、苯氧基萘并萘醌光致变色聚合物、俘精酰亚胺光致变色共聚物、硫靛光致变色共聚物、双硫腙光致变色聚合物以及二氢吲嗪光致变色聚合物等.讨论了聚合物的合成、光致变色性质、影响聚合物性质的因素,并对光致变色聚合物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3-甲基-1,4-二苯氧基-9,10-蒽醌的合成及其光致变色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3-甲基-1,4-二苯氧基-9,10-蒽醌,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表征,并通过紫外光谱探讨了其光致变色性,讨论了取代基对蒽醌类化合物光致变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已应用在高科技领域和民用领域.本文简单介绍它的光致变色机理、主要的光致变色体系和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各种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设计并合成了新型的以2,2,5,5-四氟-2,5-二氢呋喃桥连的1,2-二噻吩乙烯类光致变色分子1,从廉价易得的六氯丁二烯出发,经醇解、氯化、关环和氟化反应合成了关键中间体全氟2,5-二氢呋喃(2),并通过与化合物3'-溴-[2,2':5',2']三噻吩(3)的偶合反应得到含氟光致变色分子1.  相似文献   

15.
信息动态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已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和民用领域,故借2016年11月召开“2016年国际光致变色会议”之机出版主题专辑,内容主要涉及光致变色和荧光探针领域,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推动包括光致变色等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此次国际光致变色会议主题之一的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光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种类繁多,反应机理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光物理和光化学原理设计出新型低背景颜色、抗疲劳性强、易于调控的分子,是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研究的基础.本专辑中的综述文章介绍了不同体系的光致变色材料,包括萘并吡喃光致变色荧光体系(东北师范大学王广等)和二芳烯类光致变色体系(南昌大学蒲守智等)在分子开关器件的应用,还介绍了有机分子三重激发态的调控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赵建章等),并特别感谢赵建章老师精心设计了专刊封面.这些光致变色体系和发光体系都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双功能螺吡喃螺噁嗪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致变色材料在光学镜头、光学信息存储、光分子开关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双功能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综述了以螺吡喃、螺噁嗪为光致变色基团的双功能光致变色化合体系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具有荧光性能、与金属离子络合性能的光致变色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无机-有机超晶格薄膜材料的制备以及性质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基于超分子化学自组装原理,利用自组装技术构建含有有机分子的光致变色纳米超晶格薄膜材料,是一种研制光致变色功能薄膜材料的新方法.此项研究能够为研制变色响应速度快的、稳定性好的、变色可调控的光致变色器件奠定基础,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采用溶液中相反电荷聚电解质自组装的方法(PEs法)[1],制备了WO3/4,4′-联苄胺超晶格薄膜;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小角X-射线衍射谱对薄膜的层状结构和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氧化钼-二氧化钛复合膜的可见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静  张光晋  杨文胜  姚建年   《化学学报》2005,63(21):1951-195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复合物, 用柠檬酸作分散剂, 将得到的纳米复合物粉末分散成溶胶, 涂膜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变色性能的均匀透明的光致变色(λ≥420 nm)复合膜. 通过红外、XPS、ESR测定表明, 在氧化钼、二氧化钛复合界面上生成了Mo—O—Ti键, 此键的存在是该复合膜具有可见光致变色响应的内在原因. 在可见光的照射下, 电子从二氧化钛的价带经由Mo—O—Ti键, 被激发到氧化钼的导带上. 研究了光致变色过程的动力学, 发现光致变色反应的速率取决于膜中复合物的摩尔比([MoO3]/[TiO2])以及电荷转移能量(CTE).  相似文献   

19.
在溶剂热条件下,将2,4,6?三(2?吡啶基)?1,3,5?三嗪(2?TPT)、2,5?呋喃二羧酸(2,5?H2FCA)分别与不同类型的金属硝酸盐(Zn、Cd和Mn)进行组装,得到了3个2?TPT基配合物:[Zn(2?TPT)(2,5?FCA)](1)、[Cd(2?TPT)(2,5?FCA)]·1.5H2O(2)和[Mn(2?TPT)(2,5?FCA)](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FT?IR、UV?Vis、差热-热重、电子顺磁共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1~3的结构和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详细地探究了其光致变色机理。配合物1~3表现出明显差异的光诱导分子间电子转移和光致变色性能,主要体现在光响应速率和颜色对比度2个方面。其中,1的光致变色性能明显优于2,而3不具有光致变色行为。这种明显差异的光致变色行为,主要归因于不同类型的金属及其配位模式的差异所引起的不同晶体堆积模式和电子给体-受体间相对位置关系(界面关系),体现出了金属对于光致变色性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荣宝  张大为  梁娅  刘博 《有机化学》2008,28(8):1366-1378
有机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光敏性和抗光疲劳性, 可应用于光过滤器及光学记录存储. 为了获得性能优良的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 新的设计合成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总结了对含氧、氮、硫杂螺环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描述了螺环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部分化合物的合成过程, 展望了螺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