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0年11月5日、6日在大阪科学技术中心召开了第一次中日自由基聚合讨论会。这次会是在日本近畿化学工业会的协助下召开的。参加讨论会的中方  相似文献   

2.
1983年8月8日至10日在日本大阪举行了第五届中日自由基聚合讨论会。会上发表了29篇论文,中方共8篇。讨论会开得生动活泼,内容广泛。论文包括自由基聚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如铈盐在烯类聚合与序列共聚合中的作用、自由基聚合动力学中的引发效率与终止速度常数、乳化剂对过硫酸盐引发剂的分解速度的影响、适用于光自由基聚合的引发体系及引发机理、新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及引发机理、影响聚合反应的空阻效应、平衡共聚合、共聚合中Hammatt方程的应用、新单体如苯丙二烯的自由基聚合。此外,还有高分子合成的新途径,如1,2-二取代乙烯的聚合合成取代聚亚甲基、头-头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具有立体特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理论化学界长达十年的交流及友谊,第一次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16—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及西北大学举行。这次会议得以进行是由于得到福井谦一教授(1981年化  相似文献   

4.
中日分析化学双边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我方代表团一行39人由梁树权团长率领于11月19日到达日本。在日期间,除在东京进行三天学术报告及在福岗进行后期讨论会外,还参观了东京大学、九州大学及有关的分析仪器制造厂。所到之处,受到了日方热情的欢迎和友好接待。由于以上野景平教授为首的日本分析化学会及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科学院和日本高分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日双边高分子合成及材料科学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这次会议,是继1981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第一次中日双边高分子科学讨论会以来,又一次中日联合  相似文献   

6.
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6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代表61名,美国代表19名,日本代表13名,西德代表1名,挪威代表1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付所长黄耀曾教授作为这次会议的联合委员会主席宣布讨论会开幕,并致开幕词。美方主席筒井稔教授和日方主席石井义郎教授也讲了话。开幕式后即转入学术讨论。讨论会以大会报告和墙报展讲两种形式进行。在近二天半的时间内由28位科学家向大会作了学术报告(其中日方9篇、美方12篇、中方7篇)。与会者热烈地讨论,自由地交换了学术思想。12日下午举行了墙报展讲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和日本著名理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福井谦一教授共同关怀支持的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9月15日至19日在日本京都基础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1990年在北京、西安召开的第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我国著名理论化学家唐敖庆教授和日本著名理论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福井谦一教授共同关怀支持的中日双边理论化学学术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于1992年9月15日至19日在日本京都基础化学研究所召开。这是1990年在北京、西安召开的第一次讨论会的连续性会议,是中日两国理论化学界最高水平的会议。我国有来自直属国家教委的8所重点大学、3所省重点大学、中科院所属的2个研究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24名代表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9.
中日双边光化学讨论会于1988年11月6日至10日在东京举行。中方以中国化学会光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曹怡教授为团长,包括了国内光化学各个领域中的知名学者22人,在日访问学者和留学生十余人。日方以日本光化学会会长本多健一教授为团长,包括了几乎所有日本有名的光化学和众多青年科学家共计106人。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6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黄耀曾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主持了开幕式。金属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发展得比较迅速的领  相似文献   

11.
中日美大分子金属络合物讨论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中方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关的17个单位的代表共41人参加会议;日方有包括知名学者土田英俊和平井英史等23人参加会议;美方有知名学者Y.Okamoto和D.C.Neckers等4人参加。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中日双边高分子科学技术讨论会于1981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日本东京及京都举行。中日两国高分子科学的学术交流自1957年开展以来,日方曾先后有六次代表团访问我国,我方也曾三次派出访日高分子代表团进行访问学习。1979年中美双边高分子讨论会在北京举行后,日方建议这种交流方法也应在中日之间举行。经与我有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和日本高分子学会关西分会共同组织召开的“中日高分子科学与材料科学学术讨论会”(第三次)于1990年9月21~25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林尚安教授和日本组织委员会主席、京都大学东村敏延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14.
自由基聚合中扩散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基聚合扩散效应包括“笼蔽效应”、凝胶效应和玻璃化效应,本文以聚合物大分子扩散理论发展为线索,首先讨论了基于粘度理论、标度理论、链缠结理论、自由体积理论等从宏观尺度描述自由基聚合扩散效应的模型,然后深入到微观分子尺度,从初级自由基的扩散行为讨论了“笼蔽效应”,基于增长自由基的三种扩散行为解释了凝胶效应和玻璃化效应,最后简单介绍了其他理论模型,并对理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一次动力学分析法讨论会,于85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庐山举行。表自全国各地区的1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征集论文60篇,其中酶催化动力学分析法14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力学分析法的发展趋势。会议邀请慈云祥、阮大文、蔡汝秀、叶率官、程介克、章竹君等同志做了6篇专题报告:(1)动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联合筹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29日至6月1日在大连召开。 会议收到应征论文143篇,经专家组评审通过,127篇收入论文集。到会正式代表107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9名,占代表总数36.5%;35岁以下青年人57名,占代表总数53.3%。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络合催化科研队伍,标志着我国络合催化学科的研究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代表来自全国54个单位,其中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工厂,以及学术出版单位等,反映出络合催化研究已在全国各有关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普遍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经委、中国科学院和山西省腐植酸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化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和河南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具体筹备,第二次全国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学会于1983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昆明举行了第二届分子振动光谱学术讨论会。与会的82名代表分别来自科学院、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等54个研究单位,共交流了论文74篇。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志三教授做了题为“激光红外光谱学的进展”的专题报告,还邀请了九位从事分子振动光谱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第二次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已于1981年12月15~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有来自全国科研、高校、工业及出版等部门的47个单位,170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20.
1979年9月5日在北京科学会堂聚集了中国和美国的高分子科学家,开始了为期五天的中美双边高分子化学和物理讨论会。这次双边学术讨论会是根据中国科协和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商定的1979年中美两国学术交流项目进行的。参加讨论会的中国科学家来自全国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