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宋代民间丧葬、祭祀礼仪与基层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制是制度化的伦理,扮演着社会控制的角色。丧葬与祭祀礼是形形色色的礼制规范中最重要的环节,宋代政府规范民间丧葬与祭祀礼仪,明确丧葬礼仪等级规定,以此确立民间精英及大家族的地方权力场域,形成地方社会整合的核心权力,而宋代民间大家族则通过家族墓祭与祠祭礼,团结家族成员,建构族长权力,加强对宗族成员控制。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祭祀文化,与布依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布依族祭祀文化具有独到的民族特色,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与其本身的社会功能是分不开的。通过考察,了解到布依族祭祀文化具有心理慰藉功能、社会规范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促进布依族社会和谐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半个多世纪以来,思想文化界对于礼的议论贬贵有余而分析不足,形成此种倾向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对礼的形成和发展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音乐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其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徽州是中国宗族组织较为发达的区域社会之一,大量存世的族谱正印证了徽州宗族往日的繁盛.族谱是对祖先确认与追忆的凭藉,修撰族谱是宗族的首要大事,也是宗族对其成员实现控制的重要途径.它既可敬宗收族,笼络族众,形成基层权力中心;又可以进行道德宣讲,规范族人的社会生活,协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对族谱撰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的认识,然家谱文本往往将撰修过程资料排除在外,而民国12年《绩溪洪川程敦睦堂统系谱》则详细记录了这一宝贵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其解读,基本复原了一部家谱从筹备到分谱的整体过程,为我们展现了徽州宗族生活的丰富场景.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流动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应用资料整理和调查分析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和当代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流动的功能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社会成员在考试控制影响下实现社会地位向上流动和水平流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结论是:大规模教育考试从古至今在中国社会结构中均发挥着促进社会流动、调控社会流动的重要功能;对于规范社会各类人才社会流动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人才合理配置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宏观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举的社会流动性问题,是学界一直广泛讨论的话题,特别是自1962年何炳棣先生指出清代平均社会流动率为38.5%,之后学界不断讨论,支持与质疑者均有之。文章认为清代科举制度理论上是一个开放性的制度,非“贱民”都可以与试应考,平民当然可能通过科举实现社会阶层的跃升。但何炳棣的研究主要是利用明清进士登科录及会试、乡试同年齿录所载家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量更为广大的生员(秀才)、童生排除在外,只能统计到已经实现社会流动的那一部人,统计对象被筛选了,这会导致统计的清代社会流动上升率被夸大。若从最基层的学额制度来看,学额制度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基层绅士(生员)而非选拔人才,童生求学和应考需要高昂的经济成本,一般平民家族难以承受,再加上童试极低的录取率,诸多穷童生读书只是为了识字,并非参加科举,清代社会流动性并不会太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法与社会、法与义务、法与礼三方面的论述,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法,特别是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间传统社会三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宗族、行会和秘密结社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把家的制度拟制到其内部组织和运行之中,并通过血缘、地缘关系而发展壮大,它们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论红色资源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颢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3):24-26,45
红色资源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具有政治引导、文化传承、道德示范、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历史镜鉴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宗法文化与宗法制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法制度与宗法文化是既有区别却又相互联系的学术概念。“宗法文化”是我国龙山时代以祖先崇拜为载体,以西周宗法制度为典型的经历代儒学家们不断改造而绵延下来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以父(夫)权、族权(家长权)为特征的包含有阶级统治内容的宗族或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上海城市社会控制系统开始从传统模式向近代模式变迁,这个变迁是上海走向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控制系统的近代化是指社会控制的制度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的过程。在上海,这个过程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头十年,已经显示出了近代化的明显趋势,但离近代化的真正实现还相差很远,不过也已经为民国时期的进一步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宗法制在中国盛行数千年,宗法思想则影响至今。传播媒介在宗法社会演变中一直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纳入西方现代化进程以后,传媒潜在地扮演了颠覆宗法社会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位精通中西方文化的女作家,凌叔华对身处儒家宗法文化中的特殊女性群体——大家闺秀的生存处境有着自己深刻的洞察。她的作品通过对大家闺秀们外在和内在两个世界的剖析,表现了以男权为中心的儒家宗法文化对女性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赣傩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依附于宗教宗法制度,融入血缘文化,获得了传承与发展的动力和条件,至今不绝。但它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阻滞和制约,并成为促使赣傩走向消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清末的社会性情感小说是言情小说的一种,但因它对“情”描写的缺乏和说教意味的浓厚,所以它又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言情小说。清末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对小说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清末社会性情感小说形成了“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这种主题模式虽然流行很短,但在近代小说转型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同时,它也为言情小说在清末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清代湖南的常平仓不仅有着它的地方特色,也折射出清代仓储的影子。突出体现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高储额,备兵米,协济全国,一定程度地发挥了备荒救灾,稳定社会的作用。它的兴衰与功用与清朝的兴衰相连。  相似文献   

18.
军队近代化与晚清社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的军事压力和屡战屡败的屈辱,导致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倾斜,中国步入了以军事近代化为先导的社会转型之路。在这种社会转型中,军队作为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由传统走向近代,实现自身的近代化。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晚清军队近代化也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和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宗族是近代农村社会关系的基本单位。通过对一系列关于伪造宗族文书个案进行考察与分析,从不同维向探寻司法实践与传统文化互为表里的关系,呈现民国司法与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层面特征。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晚清武汉地区开埠后,社会化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急剧发展速度。西方思想化对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化知识的内容日益丰富。社会观念的变革引起旧有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急剧变化。晚清武汉社会化变迁的这种趋向又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